周园园 谈晓芳
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精神科护士工作是一门特殊的护理专业。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患者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严重障碍,随时有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外逃等现象发生,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中,会有更高的紧张体验,因此,精神科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心理问题[1]。精神科护士具有专业知识和长期护理精神病人的临床经验,增强了心理应激能力,有调查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人群[2]。那么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到底如何?为此,笔者对本院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1 对象 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精神科护士,工作 2年以上,表示愿意配合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有 76名护士参加调查,均为女性;年龄 22~ 45岁,平均(29.56± 6.79)岁 ;护士 30例 ,护师 29例 ,主管护 师 12例 ,副主 任护师 5例;护龄 2~ 25年 ,平均 (9.3± 5.9)年;中 专 56例,大专及以上 20例;白班 14例,倒班 62例。
1.2 方法 调查方法以团体测试方式进行,使用统一指导语,并由测试者说明测试目的和意义,集体发放,受试者自行填写,要求独立答卷,20min内完成。为确保真实性,所有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只填写一般资料(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是否上夜班等),发放问卷 76份,收回 76份,收回率100%。调查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其中包括 9个症状因子及其他共 90条目。按 1~ 5级评分。
1.3 统计方法 运用 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 t检验。
由表 1可见,精神科护士 SCL-90各因子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较中国常模[4]均有显著升高(P<0.05),焦虑因子分较中国常模非常显著性升高。
表1 精神科护士 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表1 精神科护士 SCL-90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s)
因 子 精神科护士(n=76)中国常模(n=1388)t P躯体化 1.49± 0.25 1.37± 0.48 2.16 <0.05强 迫 1.73± 0.32 1.62± 0.58 1.64 > 0.05人际关系 1.75± 0.39 1.65± 0.51 1.68 > 0.05抑 郁 1.67± 0.42 1.50± 0.59 2.48 <0.05焦 虑 1.82± 0.35 1.39± 0.43 8.56 <0.01敌 对 1.63± 0.32 1.48± 0.56 2.31 <0.05恐 怖 1.34± 0.41 1.23± 0.41 2.33 <0.05偏 执 1.53± 0.28 1.43± 0.57 1.52 <0.05精神病性 1.34± 0.22 1.29± 0.42 1.03 > 0.05
调查发现,精神科护士 SCL-90各因子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较中国常模均有显著升高,焦虑因子分较中国常模非常显著性升高,表明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文献[1,5]报道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科事业存在偏见,精神科护士缺少尊重和理解,社会待遇偏低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学历职称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以看管为主的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模式,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精神科护士辛勤地付出得不到病人与家属的认可,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精神科病房大多采用封闭式病房管理模式,护士在上班期间面对的是思维异常、言行紊乱的精神病人,精神科病人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自伤自弃、毁物等行为,尤其是护理班,一个护士要负责看护 50个以上的精神病人,与病人接触时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与应急能力,工作中既要注意病人安全,又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在上中夜班时,1~ 2名护士需护理整个病房,而精神科突发事件易在夜间发生,工作中总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所以精神科护士始终都处于紧张状态,持续性高水平的应激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如工作疲惫感增加和工作满意度下降,长期处于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问题。精神病又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的疾病,复发率极高,极低的康复率导致护士缺乏工作成就感。因此,由于精神科护士工作的特殊性,使精神科护士对工作处于不满意水平。
由于精神科的职业特点,来自患者的心理冲击在所难免。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心理冲击,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精神科护士减少心理创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所以,管理者应提高人性化管理意识,认真研究护士的心理需求、行为和动机,多沟通交流,保证护士的休息与睡眠,同时要关注护士独立值班的安全;加强心理培训,利用精神病院的资源,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及辅导,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并邀请心理医师开展心理咨询及干预;加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提高病人及家属的认同感,让全社会尊重、理解精神科护士,以激发她们的责任感、自豪感、价值感,从而稳定精神卫生事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水平,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1]黄丽英.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对策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03-104
[2]阳中明,沈曦.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88-589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6-25
[4]金华,吴文振,张明园.中国正常人 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5]李翠芝,邬劲,李小龙.461例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