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脊髓动静脉畸形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1-08-25 03:56崔乐祥高吉国周春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双下肢动静脉髓内

崔乐祥, 高吉国, 周春奎

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脊髓血管异常改变,发病率约为中枢神经系统动静脉畸形的10%[1],中青年发病多见,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病程发展及临床症状多样。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急性或反复出现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因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故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1岁。因右肩部疼痛2d,双下肢麻木无力伴排尿困难1d入院。该患于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及右胸部疼痛,呈针扎样持续性剧痛,约2min后完全缓解。入院前1d于洗脸过程中再次出现右肩部及右胸部疼痛,并出现双下肢无力、胸部以下麻木及排尿困难,疼痛症状约持续20min后完全缓解,双下肢麻木无力及小便困难症状持续存在。既往:现妊娠18w。4年前“劳累”后出现类似疼痛症状,未予诊治。否认病前感染史。查体:腹部微隆起,宫高17cm。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T1-5椎体水平痛觉过敏,双侧T5以下痛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引出,双侧Chaddock征阳性,尿潴留。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肾功、血糖、心电图均正常。妇科彩超:宫内可见单体活胎,胎动良好,胎心率140次/min,羊水正常。颈+胸段1.5T MRI普通平扫+增强:C6-T4水平脊髓增粗,其内见片状等及长T1长T2异常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边界模糊,T5椎体内圆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压脂像高信号。增强后T1水平髓内小结节样异常信号,轻度强化,边界不清(见图1、图2)。入院后考虑脊髓病变,性质待定,不除外脊髓血管畸形,给予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入院后2d小便费力症状消失,双下肢无力及肢体麻木症状稍有好转。为明确诊治,后去往北京某医院终止妊娠后行腰穿及脊髓血管DSA检查(见图3)。证实为脊髓血管畸形(胸1段动静脉畸形)。腰穿(北京):压力 150mmH2O,蛋白 0.38g/L,白细胞1×106/L,IgG 合成率:-14.18mg/dl(-9.9~3.3,考虑应用激素治疗有关),CK-BB 3.07(正常),髓鞘碱性蛋白(MBP)1.33ng/ml(正常)。

图1 颈+胸段MRI平扫影像

2 讨论

SAVM好发于年轻男性,多于45岁前发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反复出现或慢性进行性的脊髓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脊髓动静脉之间直接分流及异常血管网形成所致。髓内、髓外均可受累,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其中胸腰段最为常见。有研究[2]认为其主要致病机制可能是:(1)动脉血直接进入静脉导致椎管内静脉压升高,阻碍脊髓血液回流造成脊髓内淤血及水肿;(2)动静脉之间存在分流产生“盗血”现象,引起脊髓缺血;(3)脊髓表面的畸形血管团破裂后出血形成血肿压迫脊髓;(4)髓周变形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瘤对脊髓直接产生压迫作用;(5)血管内血栓形成,可导致脊髓软化。其病理分型尚未统一,目前较为通用的分类方法是Rosemblum提出的四型分类法[3]:Ⅰ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AVF),Ⅱ型为球型动静脉畸形(AVM),Ⅲ型为青少年动静脉畸形(AVM)、Ⅳ型为髓周动静脉瘘(AVF)。其中Ⅱ型、Ⅲ型统称髓内动静脉畸形。妊娠(内分泌因素影响)、损伤、运动、体位改变、发热等因素均可促使疾病发作或恶化[4]。本病例为妊娠18w初产妇,因此考虑此次发病与妊娠关系密切。妊娠期子宫机械压迫引起的胸腹腔压力升高、妊娠期内分泌的影响及妊娠高血压等诱发疾病发作。妊娠后母体代谢升高,内分泌改变,血容量、血液动力学改变均有变化。从妊娠6w开始总循环血量逐渐增加,血容量增加引起静脉高压,加重脊髓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疾病发作甚至恶化。本例4年前劳累后出现类似疼痛症状亦为疾病发作所致,2次疾病发作均有诱因导致。故临床上应重视对隐匿性SAVM及其诱因的认识。

图2 颈+胸段MRI增强影像

图3 脊髓血管DSA(箭头所示为畸形血管位置)

SAVM临床上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又无特异性,故容易发生误诊而延误治疗。血管畸形的程度决定了临床表现,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后背痛及神经根痛;进行性肢体功能障碍,比如截瘫、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还可出现脊髓出血、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突发性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文献报告这种畸形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占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30%左右[5]。SAVM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MRI对脊髓血管畸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可以用来作为筛选检查[6],而选择性的DSA检查为确诊SAVM的金标准。MRI可无创性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清楚显示扩张的蚯蚓状畸形血管流空影,并可明确病变的部位、有无合并出血、水肿等改变,可以初步鉴别髓内外AVM,尤其对隐匿性AVM和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优于DSA。但DSA在明确AVM的供血动脉、瘘口部位、引流静脉、病变范围等优于MRI。因此术前结合MRI和DSA检查,明确脊髓AVM的类型及病变范围,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脊髓动静脉畸形致残率较高,自然病程恢复差,故诊断后应积极治疗,具体治疗原则是:不损伤正常脊髓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前提下,去除畸形血管团或彻底闭塞瘘口,尽可能保护脊髓组织,减少脊髓损伤。在其未对脊髓造成永久性损害前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显微镜下畸形血管结扎术或切除术)或介入栓塞治疗。该患者为隐匿性髓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该患者未经介入治疗,但病情好转,症状消失,考虑以下原因:治疗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减轻脊髓局部水肿;终止妊娠后,疾病诱因被解除。

[1] 王 武,李明华.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现状和进展[J]. 国外医学 临床放射手册,2006,29(3):167-169.

[2] Rodesch G,Hurth M,Alvarez H,et al.Angio-architecture of 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shunts at presentation.Clinical correlations in adults and children.The Bicêtre experience on 155 consecutive patients seen between 1981-1999[J].Acta Neurochir(Wien),2004,146(3):217-226.

[3] 毕树雄.腰腹肌锻炼防治慢性腰背痛[J].中国康复杂志,2001,16(6):90.

[4] 牛瑞娜,卢 宏,李文战,等.脊髓血管畸形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6):561 -562.

[5] 高宗恩,支兴龙,吴 浩.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诊断[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419-424.

[6] Saraf-Lavi E,Bowen BC,Quencer RM,et al.Detection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 with MR imaging an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sensitivity,specificity,and prediction of vertebral level[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2,23(5):858 - 867.

猜你喜欢
双下肢动静脉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