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虎,程宇核,王刚,万超,谢谨,王俊华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康复科,湖北十堰442000)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退变,致使颈椎失稳,刺激、压迫颈部神经、血管、脊髓,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50%~70%[1],多呈慢性发病,患者多有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麻木感。炎症、疼痛及肌痉挛是构成软组织损害的病理生理变化中的重要因素,而抗炎、镇痛及解除肌痉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治疗原则。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运用高乌甲素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入选的14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数字表法(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滴注组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疼痛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纳入标准: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颈痛,颈旁压痛或胸、肩、背及上肢等处放射痛,上肢、手指麻木,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②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检查有诊断意义,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颈椎间盘突出等。排除标准:①肩周炎、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等所致的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患者;②高乌甲素禁忌证或不适宜推拿治疗的患者;③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观察本次临床疗效者;④不能坚持完成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组采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颈侧入路法[3],术前患者俯卧位,胸部垫枕,颈前屈,前额抵于交叠的手背上以突出颈椎,根据病变部位确定穿刺横突,用记号笔标记,常规消毒后用7号长针垂直刺入,触及横突后结节,将针稍回退,再向横突外侧进针,针尖滑过横突出现落空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将高乌甲素注射用灭菌粉末(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91)8 mg+2%利多卡因混合液共计5 mL注入。每3 d注射1次,共5次(1个疗程)。患者坐位或俯卧位,用揉法和拿捏法放松颈部及肩部竖脊肌、斜方肌、颈夹肌、菱形肌等,点揉风池、大椎、天宗、肩井等穴;患者正坐,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拔伸法拔伸患者颈部,边拔伸边使颈部适度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以患者舒适为度。牵抖患侧上肢数次,提拿患者两侧肩部肌肉,最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静脉滴注组将高乌甲素16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50滴·min-1,qd,每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推拿治疗方法同神经阻滞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指标:颈椎病疼痛分级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4]。量表主要采用疼痛分级指数,病情分级为轻度:疼痛较轻,总分为1~6分;中度:疼痛较重,总分为7~12分;重度:疼痛剧烈,总分>12分。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及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颈、肩疼痛明显减轻,头、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好转:原有症状减轻,疼痛及肢体功能均有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s
?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及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脱落情况两组分别入组70例,治疗过程中因工作原因或用药后出现头昏症状共脱落10例,其中神经阻滞组6例,静脉滴注组4例。脱失病例不超过10%,符合统计学要求。
2.2 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2个疗程结束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积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患者评分在治疗后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神经阻滞组与静脉滴注组治疗后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疼痛方面,神经阻滞组的效果优于静脉滴注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分,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静脉滴注组比较,*2P<0.05
神经阻滞组6412.61±4.132.14±1.38*1*210.13±3.89静脉滴注组6612.69±4.114.18±2.23*17.45±3.46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疗效优于静脉滴注组。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性疼痛往往是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状,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是造成疼痛的原因。目前的药物有消炎镇痛类、糖皮质激素类和中枢性镇痛药,但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高乌甲素是一种二萜类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局部麻醉的作用,可采取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多途径作镇痛治疗[5]。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乌甲素能够有效改善颈椎病的根性疼痛症状,且远期疗效较好,以神经阻滞更为明显,说明高乌甲素可降低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含量[6-7]。另外,高乌甲素通过神经阻滞直接作用于受到炎症刺激的神经根,减轻炎症反应,阻断疼痛传导,结合推拿治疗能更迅速阻断炎症、疼痛、肌痉挛3个环节所致的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吸收,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防止颈椎骨质代偿性增生,从而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消除神经血管受刺激的因素。高乌甲素神经根阻滞既有局麻作用,又有抗炎消肿作用,具有疗效高、简便、安全的优点,可重复进行,不会产生依赖性,且无运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尤适用于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2-96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1.
[4]MELZACK R.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J].Pain,1987,30(2):191-197.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34.
[6]魏涛,卢剑.高乌甲素对手术患者血浆IL-6,IL-2和TNF-α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8):54.
[7]胡微澜,叶建新,任珍,等.高乌甲素伍用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对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