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贫困与再造: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悖论及其破解

2011-08-21 09:04赵泽洪李传香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9期
关键词:悖论新生代劳动力

● 赵泽洪 李传香

就业能力贫困与再造: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悖论及其破解

● 赵泽洪 李传香

本文基于麦尔·伏吉特的就业能力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构造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再造系统。

就业能力 就业悖论 能力贫困 新生代农民工

本文所指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城市劳动市场,具有农民身份的劳动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达到8487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数据来源于 《2009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报告》)。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就业方面,他们却是一个弱势群体。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三重悖论

1.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悖论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农民工就业难。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自2009年6月起到2010年初,我国各大用工密集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

目前,我国缺工最严重的产业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人数最多的两个行业。单从就业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与市场需求并不存在尖锐矛盾,但在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职位低。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普工和服务员的占52.4%,技术人员有14.9%,办公室文员有10.4%,而从事生产线管理人员以上的仅有13.9%;二是就业稳定性差。新生代农民工在一个单位工作年限的平均值为3年,平均每年更换工作0.63次,远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年均更换工作的0.26次。

2.较高期望与较低素质之间的悖论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较为重视劳动环境、工资福利,生活品质等方面。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计划“回乡务农”的只有 1.4%,大部分人打算“继续打工”,更有 55.9%的人打算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从行业选择倾向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更偏向于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好的行业,同时对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发展机会等有着较高诉求。但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与素质却不容乐观。从横向比较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是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一是其基础教育水平低。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发布的信息,2009年城市劳动力市场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占总需求的60.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需求仅占39.8%。然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约为30%。二是其职业技能水平低。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对接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需求旺盛,占到劳动力总需求的56.6%,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却高达76.4%,显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显然,在知识和技能逐渐取代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难以符合企业的要求。

表1 2009-2010我国部分地区缺工人数情况

3.较强需求与较低投入之间的悖论

从个体层面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强的个性化需求,而其偏弱的技能水平却并不能支撑其较高需求。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更偏好学习和掌握一些知识密集度高、技术性强、可以带来较好收益的知识和技能。在其最感兴趣的培训内容中,最多的是计算机高新技术(占 24.16%)、管理技术(点 22.15%)和礼仪知识(点15.46%),合计占到总数的 61.17%。 但现实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看电视等消遣活动方面,占到其其业余时间的62%,而用于学习培训的时间仅为13%。从工资的使用分配上来看,48%的人将工资寄回家,32%的人的大部分工资主要用于吃、玩、购物等消费上,而用于学习培训的只有20%。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希望通过学习掌握较高的知识或技能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实际投入却很少,制约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悖论的本质体现:就业能力贫困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悖论由三个层面组成,据此可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见图1)。

基于就业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导致的用工荒和就业难实际上只是一种现象上的悖论,这除了产业结构、人口好利等原因外,最终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的个体原因是其就业能力的贫困,见图1。

就业能力贫困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获得、保持和转换工作的能力处于一种贫困的状态。麦尔·伏吉特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通过积极的调整和改变,适应工作环境的一种多维特征。他认为就业能力由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三个部分构成(见图2)。

1.职业认同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对其职业目标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去主动寻找工作的比例较低,只占33.4%,多是经过介绍途径来寻找工作。

2.个体适应性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平均更换工作0.63次,其中因为工作辛苦而换工作的人占有很大比例,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吃苦精神较差。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应用技术,但多数还局限于娱乐消遣层面,较少通过网络来获取就业信息,这表明其就业信息获取能力偏弱。

3.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人力资本存量低是造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低、保障差,职业选择和就业空间狭小以及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的限制,多数只能从事低技术行业,而这些行业的薪酬水平低,同时这些工作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也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二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不稳定性以及季节性等特点,使得企业不愿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对农民工进行过多投入,导致其人力资本积累不够。社会资本的缺乏也造成其就业能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一般存在于农村,一旦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原有的社会资本就失去了作用。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较低,其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难以得到所需的社会资源。

表2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工作单位的渠道情况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悖论的破解:就业能力再造

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贫困的具体情况出发,可以构建如图3所示的就业能力再造系统。

1.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有身份歧视的户籍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较好的外部生存环境。二是制定和完善就业保护政策,通过对企业的解雇能力设置限制条件,以此对劳动力市场施加影响,利用好制度工具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就业保护政策应从解雇程序、通知解雇人员的时间及补偿问题、滥用解雇解释和适用的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明确和完善。同时,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政策还应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公共职业教育资源的提供力度。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在经费,专职教师配备数量等方面存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政府在提供公共职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职业教育资源经费的充足,又要确保职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和针对性。

2.社会组织:提供以培训机会及就业信息为主的社会资源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需求,企业在培训活动中应将以技能获得为主的短线培训与以素质培养为主的长线培训结合起来。在就业信息提供方面,可以参考法国雇主协会的经验,将劳动力需求互补的企业组成协会。当企业因为某些原因不可避免的要裁员,可以将协会内需要被裁员工技能的企业公布出来,为即将被裁的员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被裁员工的长时间失业,又可以减少协会内企业为了寻找合适员工而付出过多代价。此外,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金融支持也相当重要。目前我国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或创业的正规金融支持水平较低,其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创业等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向亲友筹借或依赖地下金融市场等途径来满足。为此,应推动金融机构来扶持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

3.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就业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应首先从心理上增强自信,敢于面对社会上存在的身份排斥现象,要有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就业能力来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决心。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应积极利用已经开放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政府、社会组织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再次,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能力素质做好职业规划,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能力,避免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来获取就业信息,提高工作搜寻的效率,增强自身在信息化时代的生存能力。

1.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1年3月。

2.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人民网,2010年7月。

3.全国总工会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1O年6月。

4.黄陵东:《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载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5.黄滨茹、肖雪、黄园:《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培训要求与供给的差异分析》,载《科技文汇》,2010年第18期。

6.钱丽、章婧:《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调查》,贵阳晚报,2011年1月。

7.Fugate M,Kinicki A J,Ashforth B E.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

8.Ashforth B E.Role Transitions in Organizational Life:An Identitybased Perspective[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9.SeibertS E,CrantJM,KraimerM L.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9,84(3).

10.彭国胜:《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证调查》,载《青年探索》,2008年第2期。

11.高艳、乔志宏、张建英:《基于适应性的就业能力研究及启示》,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12.赵永乐、张新岭、俞宪忠:《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载《调研世界》,2007年第11期。

13.帕特里克·鲍里洛特:《就业能力的两个主角:雇主和工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14.杨宜勇、杨欣波:《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载《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2期。

15.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载《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3期。

重庆大学)

■责编 岳晋闽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猜你喜欢
悖论新生代劳动力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新生代”学数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帽子悖论”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美妆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