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董定价的人

2011-08-21 03:14邢少俨
雨花 2011年10期
关键词:犀牛角左宗棠收藏家

● 邢少俨

那是几年前,丘小君参加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一场名为“我的田黄梦”的专场拍卖,看中一枚田黄章,章面上那两行“拥兵五十艹,为官十三少”的字落进了他心里。很多人忽略了这枚品相略残的印章,丘小君心里却略微一动。

当报价飙升至100万时,丘小君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便错过了,这枚田黄章最后被一位台湾收藏家拍得。后来,在一次香港古董展览会上,丘小君再次见到了这枚田黄章。当初拍得这件宝贝的台湾收藏家正欲出手,标出了300万的底价。丘小君走到收藏家的身边,和他耳语了一句:“我告诉你一件事,当是送你几百万。”原来,那场拍卖之后,丘小君查阅大量经史,断定这枚田黄章正是左宗棠当年的印章。章面上的“艹”和“少”是“萬”、“省”的省略字,而“拥兵五十萬,为官十三省”的唯有左宗棠一人。左宗棠在陕甘、新疆握有兵权50万,曾历任13省巡抚。丘小君告诉收藏家,如果这枚章确为左宗棠当年所用,市价至少在500万左右。收藏家如获至宝,将印章收回再不肯转让。

丘小君是香港文物圈内有名的古董鉴定师。怀揣着发财梦的普通人,常会找上门来,希望能通过他的鉴定一夜暴富。他们从磨旧的塑料袋里掏出用废报纸包着的宝贝,小心翼翼奉上,然后,屏住呼吸,度秒如年。丘小君接下来的一两句话,就决定一件宝贝的命运,甚至是一个人下半辈子的命运。

假古董未褪去潮湿气味

近二十年来,社会财富迅速向古董收藏界集中,欲望挟带着各种一夜暴富的传说,像一个美轮美奂的深渊,拽着人身不由己地往下坠。一件文物鉴定出真伪后,相比于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多人看重的是它的市场价值,1后面有几个0?美元还是人民币?那些虚无缥缈的数字更能让人血脉贲张。

真文物的背面,便是假文物的诞生。中国历史上就曾有过几次文物造假高峰,明朝时,“苏州骗子”就已经很猖獗,大量复制的古旧书画,沽以高价。清乾隆时期,因为皇帝喜好文物收藏,民间造假之风再起,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了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其中所列的书画金石,索性成了造假者的目录手册。民国时乱世乱象,许多藏之深阁的古董浮出水面,多方易手,古董造假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在赝品大量充斥的收藏品市场里,即便是经验老到的行家,一不留神也会被一些高仿品、赝品蒙蔽而走眼。丘小君就曾听朋友讲起,1994年,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潘家园买到了一尊骑马俑,众多专家会诊,并通过高科技鉴定,一致认定这是件北魏时期的文物,很可能是前不久在河南被盗掘的北魏大墓陪葬品。于是,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实施抢救性收购,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总共花了近百万元。结果市场上的陶俑越买越多,越买越便宜,最后一查,发现这几批陶俑全都出自洛阳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而且,对方拿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民间工艺美术师”证书,让人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

时至今日,工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已经将文物仿制行业推到一个新的境地,甚至达到了连高科技也难以检测的地步。几千公里以外的某个小山村,廉价的高仿品甚至还未脱去潮湿腐败的气味,换一个地方,便立即价值连城。有人守着一屋子用几千万换回的古玩,始终不愿意相信全都是假的,他们就是死,也不愿意面对这种巨大的失败。

与历史捉迷藏的奥妙

鉴伪技术跟不上的情况下,最终还得依靠人的灵性和感觉。如今,国内识货的行家已经屈指可数,他们多数是解放前的古董商,或者是古董商店的学徒,打小就浸淫在古董中,几千年的气质、味道和感觉,已经深入血髓。有时候,摸几把,多看两眼,就能看出奥妙与玄机。

丘小君最庆幸的是,自己能够师从于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耿宝昌。耿宝昌是新中国第一代古董鉴定师中的佼佼者,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以前,他就在琉璃厂开过一间叫振华斋的店铺,专门买卖古董。公私合营之后,他进入故宫博物院库房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鉴定古董真伪之后,还得确定东西的年代、来源,包括它的出处,以及随后的历史沧桑。

与耿老先生同辈的鉴定师,几乎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他们大多是从琉璃厂出来的老古董商,做了几十年的古董买卖,学养高,眼光好,鉴别能力很强,很多港台地区的大收藏家,在大拍卖行买东西前,都会恭敬地请这些老先生帮着“掌眼”。他们的一句话,往往带着几十年的人生历练,以及几千年来文玩的精髓,像古董本身一般带着股魔力。一言既出,不仅是几百万上下的来去,更能改变人的一生。

华裔收藏家上海人D.W专门收藏犀牛角杯和宫廷功臣画像,他刚从香港去美国的时候,在美国市场里看到有很多中国古玩在出售,一时兴起,想要买几件。他对收藏几乎一窍不通,瓷器和玉器中的水太深了。一位古董鉴定师建议他专收犀牛角杯,同时告诉他几个诀窍:你只要看上面有虫眼,雕工好的,老的,你就一定买。当时的犀牛角杯的价格不过几十美金,品相绝好的精品也不过上百美金,D.W陆续收了将近百只。五十年来,犀牛角杯价格大涨几百倍。由此利滚利带来的财富,让D.W决定将古董收藏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经营开来。

这样的故事,起初在丘小君听来,就像天方夜谭。但随着经验的增长,名声的经营,最终他发现这样的故事甚至在自己的身上发生。

两年前,在江苏盐城,丘小君跟随某电视台去全国各地寻宝,一个农村来的妇女拿来一只盘子,说是婆婆家祖上传下来的,平时舍不得用,过年才拿出来盛鱼。

丘小君只看了一眼,心里立即下了判断。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朗、土耳其带回来苏麻离青,延续到明清,用于青花瓷的制作。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扬州的大盐商在盐城做买卖时,得此类瓷盘,继而辗转在民间沉淀下来。按照丘小君的估价,这只明代永乐年间一束莲图案青花官窑御用瓷盘,存世量不过三五百件,在明清瓷器收藏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其市场价值至少在150万以上。那个农村妇女当时就给丘小君跪下了:你是我的贵人!

对于丘小君这样的古董鉴定师,很多时候鉴定已经和价值的确认无关,它更像是在和历史捉迷藏。那是一个人用自己的智慧、学识和经历,与时间、与历史玩的一场神秘游戏。当时间和灰尘被拭去,真相被你次第打开,那种快感和成就,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

猜你喜欢
犀牛角左宗棠收藏家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暮年左宗棠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红色文物收藏家:让文物讲述长征故事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可疑的手印
给犀牛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