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

2011-08-17 09:01
天津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求真陶行知幼儿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看到陶行知先生这些朴实的话语,你有没有陷入沉思?2011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12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闪光。纪念陶行知先生,不只是为他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孜孜以求地探索教育规律,更是为了追问,今天,他的教育思想有多少变为了现实。

在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和我国教育规划纲要的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坚持教育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为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两个基本立足点,进一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上深入思考、深化实验,特别要在思想道德、知识构建、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等几个层面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工作。

——2011年10月16日,第五届“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两年一度教育领域的重要会议,论坛再度将业界目光聚焦到“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话题上。今年大会主题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教育变革”,约400名中外教育领域专家出席大会,会议期间,他们参观了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情况,并就《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2011共识》进行讨论。2003年以来,作为与国际社会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已第五次举办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鼓励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发挥其在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优质教育过程中的带动性作用。

在幼儿园各处安装探头,一方面是部分幼儿园迎合家长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管理者懒惰思想作祟。园长每天应该在幼儿园各处巡视,与幼儿一起活动、交谈,了解教师的困惑等。而有了“第三只眼”,一些园长坐在办公室掌握一切动态,会滋生懒惰思想,不可取。

——现在,部分幼儿园统一在教室、活动室等处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让家长实时在线观看。此举一出,争议不断。家长认为随时可看实时视频,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放心又安心;教育界人士却认为,幼儿园安装了“第三只眼”,会让教育显得不真实,甚至变成一场“表演秀”。

我不是善奔的马驹。可你说,天遥地阔,撒欢儿跑吧,只要认清方向,步步踏地。我不是棵省心的苗芽。你担忧却不恼怒,约束却不绑缚,只是耐心地、在我不曾觉察的日子里,艺术地将叛逆而歪扭的枝蔓悄悄修去。无法一一致谢,因为名字太多;必须一一致谢,只因皆为恩人。谢谢我的老师。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在教育部主办的“感念师恩”教师节主题宣传活动中发表感言。

做人要海纳百川,诚信为本,忍让为先;做事要认真负责,持之以恒,淡泊名利;做学问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贵在发现与创新。

——“多数人认为才智造就伟大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在2011年10月13日举行的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面对5600多名新入学研究生,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院士讲起了爱因斯坦的名言,他将自己在多年实践中悟出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准则与青年学子共享。上世纪50年代,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环境,宁愿每天吃窝窝头也坚决回国工作,背后的“人生哲学”让在场的青年学子热血沸腾。

所谓适度教育,是指教育者顺应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凡是与考试有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过度’了,如过分的考试评价,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指责等;凡是与考试无关但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不及’,如身心健康、诚信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成了‘做题教育’,成了‘目中无人’的教育。”对于教育现状,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李慧军感触颇深。为此,该校提出“适度教育”理念,其特点是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承认不同、尊重差异”,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选择教育方式,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学生优良的个性实现最大发展。

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教人求真”的教育,其本身一定是求真的。以“求真”为办学灵魂的学校,其校长和教师一定是不能说假话的,更不能教学生说假话,要以真诚与智慧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做真人”,莫以假少而为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不应被我们遗忘。不在‘真’字上下工夫,不只学不好陶行知,整个教育的品质也好不了,整个社会的根基也不牢,陶行知胸襟中的‘真’正是当前很多人所缺失的,真切理解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教诲,个人与社会都将受用无穷。”★

猜你喜欢
求真陶行知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张锦绣
陶行知教育名录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质疑辩惑,探索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