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发展生态旅游探索

2011-08-15 00:42:15李兴田
山东水利 2011年8期
关键词:夏津夏津县故道

李兴田

(夏津县水务局 山东 夏津 253200)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属海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故道风沙区面积204 km2,占全县面积的23.4%,在德州市乃至山东省风沙面积最大,且地貌类型多样,风沙季节性明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夏津县将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建成了4A级旅游区,生态建设和旅游相互促进,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1 生态旅游建设条件

1.1 自然条件现状

夏津黄河故道腹地为决口扇形地,微地貌类型复杂,河滩高地、沙丘地、砂质河槽地纵横交错。夏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2.7℃,冷热、干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集中;冬季多北风,干冷、雪雨少,多年平均降雨量483.8 mm,集中于夏季,无霜期192 d。黄河故道区东依马颊河,西靠六五河,六马河在中心地带横穿而过,沿河有扬水站5座,地下水埋深15~30m,矿化度小于2g/L,为重碳酸盐型水。

1.2 生态旅游建设优势

其一,黄河故道区内岗丘密布,连绵起伏,形成平原地区少见的天然沙丘起伏地形,极大地丰富了地貌景观内容。有会盟台等4处人造岗丘景观,登顶可俯瞰周边茂密的森林景观。

其二,黄河故道区土壤以沙土为主,质地为细沙,可作为滑沙、沙浴、沙地赛车场的良好材料。

其三,黄河故道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55科117属210种,其中木本植物30科59属88种,草本植物25科58属122种,林木覆盖率达61.8%。古树名木分布极广,这些古树名木集人文色彩于自然景观之中,均可独成景点,具有极高的保护、科研和观赏价值。区内树种丰富,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环境优美,是夏津县的生态主体和天然植物园,部分沙丘上分布着少见的混交林,树种有刺槐、杨树、白蜡、椹树、梨树、山楂等。林木或高耸参天,遮天蔽日,或老枝杈桠,苍劲挺拔,丘光树影相映生辉,仍保持“攀树可行二十里”的林相状态。此外,还有黄河故道的主要景观杨树林,包括毛白杨、速生杨等,形成大树参天、遮天蔽日的故道森林景观。

其四,具有较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夏津县位于环渤海经济圈范围内,在济南、德州、聊城之间,青银高速公路将其与全国联系在一起,生态旅游充满活力,具有很强的经济发展潜力。

其五,黄河故道生态气息浓郁,自然意韵独特,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水体没有污染,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能给游人带来干净的感官享受。

2 生态旅游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黄河故道生态旅游是基于古树林、黄河故道沙丘等自然资源建立的,旅游开发以保护资源为基本前提,将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工作。

2)突出特色原则。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保持黄河故道沙丘和古树林等特色,增设参与性游憩娱乐项目,形成黄河故道特色旅游产品,增强持续吸引力。

3)政府主导的原则。夏津黄河故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较大,涉及较多社区利益,必须采用政府主导开发、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办法。协调好社区居民与政府、投资人、旅游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生态旅游得到良性的持续发展。

3 生态旅游建设措施

根据黄河故道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建设不同的专题园区,以古椹树林为主的颐寿园,以古梨树为主的香雪园和森林游乐区、槐林狩猎场等,用一条旅游风景公路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内容丰富的游览线路。

3.1 植物景观建设

1)整体布局、特色鲜明。植物景观建设强调整体空间布局,保证黄河故道内部与外部景观的连续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造景效果体现古树林特色,烘托景点主题和当地历史文化。

2)保护优先、分区分级。在保护好现有古树植被的前提下,按景观需要,有节制地进行残次林改造及人工造林,以保护、恢复林木资源。

3)适地适树、复合配置。植树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居民利益,适度引入外来品种和观赏花木。植物造景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草相结合的完整的区系植物群落。

4)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充分利用植物的干、叶、花、果,营造色彩、形态变化多样的四时之景。沿旅游风景公路植物的选择做到常绿植被与落叶植被的比例合理(3∶7),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

3.2 道路绿化建设

1)旅游风景公路两侧绿化。旅游风景公路两侧建2 m绿化带,栽植白蜡、栾树、红叶椿、樱花、西府海棠、白玉兰、苦楝等做为行道树,向外200 m根据专题园特点种植经济林,颐寿园周边栽植椹树,杏坞园周边栽植杏树,天果霜叶园周边栽植柿子,冬枣园栽植冬枣,点将台周边农地内栽植葡萄。

2)水路绿化。栽植花期长、易管理的草花,二月兰、大花金鸡菊、百日草、油菜,以及丰花月季、藤蔓蔷薇等灌木,河堤栽植垂柳,两侧各栽植107杨100 m。

3)步行道两侧绿化。树林中修建步游道,同进保护道路两侧的原有植物。植物专题园采用二月兰、大花金鸡菊、黑心菊、滨菊、百日草、蜀葵等草本花卉点缀。

4 生态旅游发展成效

深入挖掘黄河故道旅游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自2007年,先后贯通了42 km旅游观光线路,建成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游乐园、槐林狩猎场等多处特色园区。2010年3月,联合国生态合作组织授予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称号。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椹果文化采摘节,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到200多万人次。

通过对园区的绿化、美化,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交通、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等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5 结语

1)自然人文景观是生态旅游的积淀。黄河故道的多样性沙质地貌是生态旅游的物质积淀,2 000多年来夏津人民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成果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30年来水土保持科学治理模式丰富了旅游观光的内涵。

2)社会经济发展是生态旅游的助推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平原地区匮乏的旅游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开发黄河故道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近郊旅游势在必行。

3)科学规划和管理是生态旅游成功的保证。2008年4月,夏津县委托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山东省人文自然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编制完成了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旅游形象和发展目标,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远景发展绘制了蓝图。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2008年成立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管理处。县委、县政府建立常设的正科级管理机构,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聘请旅游专家创新发展思维,多行业、多层级申请项目,不断增加生态旅游的活力和投入。

4)实施适当的扶持政策是关健。随着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夏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对规划用地,采用返租倒包形式,对古树木实行挂牌登记保护,对新规划项目实行政府扶助政策,联合多部门、多项目,重点突出,集中投入。对生态旅游建设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夏津夏津县故道
淮委组织完成黄河故道航拍调研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复苏
治淮(2022年12期)2022-12-20 02:47:38
夏津县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西果树(2022年4期)2022-07-22 01:04:36
维纳斯黄金苹果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引种表现
烟台果树(2021年2期)2021-07-21 07:18:26
‘无核大十’椹果在山东夏津的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山西果树(2021年1期)2021-03-08 01:40:09
引黄供水工程节水改造对夏津县的影响
夏津桑园里挂满“知识果”
齐鲁周刊(2019年23期)2019-06-26 04:54:14
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可行性分析
夏津县棉花西瓜间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创新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