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监理企业目前的处境及应变

2011-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1年28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监理建设

冯 楠

1 现状

监理行业从1988年的试点建设、1993年的强制性推广至今已二十余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确实对我国的工程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对监理行业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仍不能满足现阶段工程建设领域的需要。我认为监理行业目前的这个局面的形成是与外部、内部环境的深刻变革密不可分的。

1)外部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发展进入“快行线”,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以刺激出口、引入投资、增大内需为主,而大量进入我国的资金和国内民营资本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使得工程建设领域进入“黄金期”。追本逐利、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投资者的本质,所以这一阶段导致大批“三边”(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建设上马,投资者为追逐效益不合理压缩工期和造价,为抢进度牺牲质量和安全,违规、违法现象已成常态化。在这种大的环境下,监理工作无法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开展监理工作,导致监理的社会地位降低,不能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正常控制和有效管理。

另外,工程建设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必然要求整个监理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随之提高。但实际工作中,监理企业的素质又适应不了工程建设的需求,而业主又根据自己的需求超越监理工作范畴,在合同中明确将一些本不属于监理方的工作强加于监理方,形成抵触,导致大众对监理行业的一些负面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经济发展减缓,我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今年经济增长首次下调至7%。在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我国势必会紧缩银根、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建设投资,在这大背景下以电力行业来说监理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2)内部环境:

现阶段,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主要依靠大型投资集团进行资金投入建设并进行工程管理,这样的项目建设方迫于法规的要求总会提出“大监理、小业主”,但由于种种利益因素而根本不会给监理方放权,也就导致“大监理、小业主”形成一句口号。所以现行的监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曾经提出的“大监理、小业主”的思路也应该重新思考。

监理企业间在市场中的恶意竞争虽然使得其暂时取得了市场份额,但无疑是竭泽而渔。不正常的低价中标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的监理服务水平降低使得企业声誉受损,同时不能满足本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如果整个行业都陷入无序的恶意竞争,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倒退,甚至是消亡。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现阶段监理从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别极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监理制度普遍推行之时,大量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离退休职工从事监理工作。这批从业人员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监理理论知识和协调能力,而且年龄较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逐步规范监理从业人员,开始了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上岗制度,但是却出现了“有证不上岗、上岗没有证”的不正常现象。进入21世纪后,国家开始对监理行业进行规范,同时大中专毕业生增加,使得有越来越多高素质的新鲜血液注入整个监理队伍,监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这批年轻的监理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匮乏,需要有一定的学习和成长时间,监理企业需要为他们“交学费”。时至今日较多的监理企业仍存在青黄不接(40岁左右)的中坚力量匮乏的现象。

2 变招

在这样的困局之中,只有“变”才是唯一的出路。今年是“十二五”的开端之年,国家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这一理念,我认为转型跨越发展也正是“变”的核心所在。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7·29讲话中指出,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是思想的转型,应做到“要求世界的眼光、要求战略的思维、要有结合的本领、要有敢闯的勇气、要求学习的自觉、要求高尚的情操”,我认为这六点同时也适用监理行业解放思想、转型发展。既然要“变”,就应该有“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为抛砖引玉:

1)监理体制和运作模式的转型。在现阶段的监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已不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大胆提出三种“非主流”模式仅供参考:a.向国外工程咨询行业靠拢,但不完全等同于工程咨询,形成咨询与代理两种形式。咨询以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决策评估和出谋划策等为主,采用计时(日)收费或计件收费;而代理形式则与现行监理+工程管理总承包的模式类似,合同标的采用代理型CM费。b.采用兼并、合作的形式,实力较强的监理企业兼并小型监理企业形成大型专业化公司;监理企业并入有长期投资的建设投资集团。产业合并、资源重组、优胜劣汰、打破垄断,共同发展。c.与政府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合作,成为其专业化的质量监督检验公司,为政府提供专业化服务。

2)改变监理费支付模式。现行的监理费支付模式是由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监理企业,而监理企业受监理费的制约难免会形成“吃别人的嘴短、拿别人的手短”的情况,在现场无法公正的进行工作。我认为,应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银行合作建立与“支付宝”类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理合同签订后,合同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银行从建设资金中按监理费总额划转至专用账户;在合同履行期,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将支付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银行从专用账户划转至监理企业账户。如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时间提交支付文件,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若干日后自行通知银行划转监理费;如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工作存在异议,应该在约定的时间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暂停支付申请,并由主管部门或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我相信,监理费支付模式变革会使监理人员能够在现场独立开展工作,同时也必然会使监理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统一监理费率区间,杜绝监理企业间价格竞争。监理行业是高智商的服务行业,企业间比拼的是人员素质、企业资质、服务业绩、顾客评价等“软实力”,而不是价格上的“你死我活”。但现在较多的建设单位在选择监理企业时过分看重价格因素,形成最低价中标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中标价格低、服务不到位、工程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不仅对业主和社会造成损失,同时也影响到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监督监理招标时的标底价,投标价均不得低于费率区间,这需要靠各监理企业的执行和行业协会的监督。同时也应深入研究与反垄断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造成行业垄断或价格垄断。

4)为资质较低的监理企业提供生存空间,从源头杜绝挂靠现象。现阶段建设资金不大的工程项目一味追求甲级资质单位中标,造成一些甲级监理企业承揽的监理工程干不完,又不能转包,只得交给乙级、丙级企业监理自己从中收取管理费。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各监理企业的自律意识,加大对挂靠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次更重要的是需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扶持资质较低的监理企业,为其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彻底治理挂靠现象,保证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5)改革监理取证制度,允许取证形式多样化。取得资质证书的从业人员与工程建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从业人员缺口,我认为:a.在现有的监理员中设定一定的条件,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程序,考核认定一批省级监理工程师;b.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行业内规模较大、资质较好、能力较强的监理企业进行考察认证,通过后这些监理企业可以进行监理员的培训和颁发证件。多样化的取证形式可以大大缓解人员缺口问题,但需要加强监理企业的自律能力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6)提升监理行业协会地位,加强协会管理能力。随着工程监理逐渐形成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行业,监理行业协会的地位也日渐突出。监理行业协会不仅协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还负责行业内的政策研究、条例起草和行业数据汇总、动态分析等具体工作。我认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更多的监督管理职能下发至监理行业协会,发挥其专业化管理优势,并且可以减轻主管部门的负担;同时应扩充协会人员编制加大政策研究和条例起草力度,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起到增强行业凝聚力的作用。

7)提高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完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现阶段监理企业年龄结构趋于两极化发展、高学历人员极度匮乏。当前要做好如下工作:a.对于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应调整或清退;b.每个工作岗位都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局面;c.落实执业继续教育工作,避免流于形式;d.持续进行职业道德宣传,增强从业人员自律意识。

8)加强总监队伍的储备和培养。总监是项目工程监理的领军人物,是项目监理部的旗帜和灵魂,总监队伍的培养和储备是每个监理企业的重要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监理人员走上总监岗位,经过近10年的工作历练已成为合格的总监,但这批总监大都步入各自公司的领导岗位;而各企业对“第二梯队”的储备严重不足,导致部分监理企业的服务水平急剧下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各企业应该选拔一批30岁左右、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监理人员作为总监岗位的人员储备,大胆的将他们放到副总监或总监代表的位置上,让他们学习和积累经验,在今后的几年工作中尽快挑起总监的重担。

9)行业内营造“争优创先”氛围,利用各种荣誉称号进行激励。在物质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我隐隐感觉到一股怀旧的思潮——对荣誉称号的向往。我认为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到各个监理企业,都应该积极营造“争优创先”的氛围,用“先进”“优秀”等称号激励每个人更加努力工作,并且应为工作突出、有杰出贡献的监理人员申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同时应注意将“争优创先”工作落到实处,评定不能流于形式,不搞论资排辈、不搞轮流“坐庄”,都应经过民主评议。

10)加速监理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鉴于监理行业的特殊性,监理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缺少党组织的引导、监督也是影响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组织保证,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应该也必须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一切工作。监理企业的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延伸到哪里。每组建一个项目监理部,就建立一个党小组。其次,要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党员发展工作要以具有专业知识、精于管理、技术过硬和业绩突出者为重点发展对象,不断增添新鲜血液,为党组织发展壮大奠定基础。最后,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以上是我在监理实践中的所感所受、所思所想,不一定正确,希望能为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监理行业能走出困局,走向无限美好的未来。

[1]陈海霞,周 飞.中小监理企业发展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7):216-217.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监理建设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