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考

2011-08-15 00:45王兆瑞李亿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普通党员执政党民主

王兆瑞 李亿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考

王兆瑞 李亿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不仅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全面梳理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给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对策。

新媒体;党内民主;发展;思考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3G手机网络、数字电视、博客等为标志,是一种向接受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深刻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生活。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政党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借助新媒体的平台党内民主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党内民主是指全体党员平等地处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和制度,它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党内民主为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1]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是否和谐的决定性因素,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党内民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是新时期转变党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特征及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无定论,因此新媒体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内涵。美国《连线》杂志给“新媒体”下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的媒体。新媒体为何如此快的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接受,这主要源于新媒体不同于旧媒体的显著特征。新媒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新媒体在传播空间上和传播时间上都具有明显的自由和快捷的特点,新媒体主要依靠数字技术为支撑,所以数字技术使得新媒体在信息传输方式上和表达形式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使得信息的呈现方式具有了多样性,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这就使得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了快捷性。

2.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新媒体信息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多向传播,这就使得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了很强的交互性,交互性被认为是新媒体传播最突出的优势之一,“这种交互性的特征就使的在新媒体中受众不再只是接受信息的人,或者说已经没有单一的受众的概念。”[2]在新媒体中,大众不仅享有绝对的主控权,可以决定接收媒体的时间、内容、主题等,可以随时和其他人在新媒体上交流思想。正如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所说的那样,“在网络空间里,我们不再是‘人’,而是出现在另一个人电脑屏幕上的信息。”[3]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交互性的特点,使得党的领导阶层和普通党员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党内民主的有效性。

3.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是融合声音、图像等为一体的,在传统媒体面前人们完全是受众者,没有自己独立的选择权,而在新媒体面前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使得人们不仅有选择权,还有控制权,这样就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也使得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路径有了多样性,增强了党内民主发展的有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必要性

1.促进党内民主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有着近8000万的党员,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与党员素质的高低和这一庞大群体的内部团结有着紧密的关系,而党内民主的发展就有利于强化党员的民主参与,党员的民主参与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公众”是一切政权的基础。“公众参与”不仅是社会政策的基石,更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石,是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促进党内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

2.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提高了党员民主参与热情降低了参政的成本。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普通党员与党内领导阶层的联系。首先,信息技术促进党内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普通党员群众缺乏必要的党内信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为政党信息公开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这就使得普通党员的参政愿望和要求得到了满足,提高了普通党员的参政意识增加了普通党员的参政渠道,降低了党员的参政成本。

3.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新媒体是新科技时代的产物,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接受新媒体及在线媒体环境下改变执政理念,发展党内民主,就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二、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的新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的新机遇

1.新媒体环境下党员参与政治具有了平等性。传统的政党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科层制结构,管理层及众多,党员对执政党信息的了解完全处在被动的状态之下,缺乏时效性和有效性。这就使得在执政党内部信息完全被少数人占有和垄断,导致党内信息的分配严重不对称,使得执政党内部的领导阶层与普通党员群众完全分化开来,这就严重阻碍了党内民主发展的进程和步伐。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群众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平等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他们无论身份、地位和收入状况如何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他们来说参与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了平等性。新媒体为普通党员提供了利益表达、参与党内决策的技术平台,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2.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政治参与具有了便捷性。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没有得到发展,而传统媒体居于主导地位的时期,普通党员的政治参与和了解党内信息大都依赖于报纸和电台,而参与的形式也就较为单一主要有投票和表决。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党内的决策和相关信息都通过网络得到迅速的传播,党内信息的传递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反应则更加敏感,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党员的对党内信息的了解和进行政治参与都变得十分的便捷。

3.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政治参与具有了高效性。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突破了原来信息传播的狭隘的时空界限,同时新媒体的交互性改变了过去信息传播的单一状态,形成了多中心、多点、多面的信息传播。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实现了信息低成本和大范围的传播。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党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选择和吸收党的决策信息,党内各项事情的决策不仅仅是党内领导层决策,便于吸收普通党员的思想和好的建议,避免了党的决策脱离普通党员群众,降低了决策的失误率。提高了普通党员参与政治的效率,使得普通党员参与政治具有了高效性。

4.新媒体环境下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组织的细胞是党员,促进党员素质的提高是发展党内民主的起点,党员素质的提高也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普通党员学习的方式逐步增多,学习的载体也得到优化,这就为提高党员的素质奠定了技术基础,从而激发了普通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心和参政热情,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活动具有了平等性,“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党内事务由全体党员当家作主,即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享有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党的领导和管理党内一切事务的权利。”[4]这就为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民主发展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冲击了党内民主的传统表达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政治参与的背景和载体都是全新的,传统的党内政治参与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等,当时这种政治参与的显著特点就是单一性,即就是普通党员只是受众而失去了主动性。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党员的政治参与的地位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普通党员既是政治活动的倡议者也是政治参与的听众。然而新媒体技术具有虚拟性特征,这就使得部分缺乏理性的党员沉浸在虚拟世界当中,失去了理性的自我。由于党内民主的进程远远赶不上新媒体技术的更新速度,这就使得传统的民主表达方式陷入了尴尬的处境。再加上传统的民主政治的表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民主表达,这就导致了部分党员对现存党的领导方式和民主进程的质疑,这是党内民主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2.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爆炸和失真导致了民主具有不可操作性。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信息载体里面存着海量的信息,在这些信息里面有些信息是可靠的真实的但是也有些信息是虚假的和不可信的,这就给党的领导阶层和普通党员驾驭这些信息增加了难度。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海量的信息普通党员没有能力去甄别,导致了在政治参与上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政治立场。而对党内的领导阶层来说由于部分人的信息素养不高,他们惧怕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迅猛增长会破会党员内部的团结,所以对普通党员通过新媒体载体所发出的参政思想和对党内民主发展好的建议也不予采纳,这就延缓了党内民主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新媒体在促进党内民主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3.新媒体技术主导权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给党内民主发展增加了难度。美国未来科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发达的网络技术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中始终控制着信息的传播权,它们依仗着对信息传播权的控制,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的思想和意识形形态渗透,然而,西方国家这种思想意识侵略总是以民主和人权为幌子,在新媒体环境中极力标榜自身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它们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垄断性,极力向包括党员在内的人民群众灌输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极力标榜西方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和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党员干部思想的混乱和对当前党内民主政治发展的质疑。降低了党员群众对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就延缓了党内民主的发展速度,增加了党内民主发展的难度。

4.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型”给党内民主的发展增加了难度。新媒体信息在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庞大群体中的传播容易出现三种“无屏障状态”,即“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咨询无屏障”状态,西方文化及其一些低俗和庸俗的文化正在悄然走进党内。党员及其干部作为这个文化集散地的主人,其思想及其价值观将会受到多为价值观的影响,然而,许多党员党性修养不高,很易受到西方腐朽文化的腐蚀和毒害,导致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的堕落,从而使得这一部分党员对党的执政理念和民主进程产生了怀疑,这就给党内民主的发展增加了难度,延缓了党内民主进程。

三、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对策

(一)掌控对新媒体的主导权,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执政党要掌控对新媒体的主导权,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及时、海量、互动的特点,这就为全球范围内的思想、文化、观念进入提供了便利,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但是根据专家介绍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媒体缺乏了解,具有排斥的心理,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有三种心理即就是,“边缘感焦虑、委屈感焦虑和危机感焦虑”[5]三种心理面对新媒体的特点和党员干部面对新媒体时的表现,执政党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让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新媒体的知识,接纳新媒体,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掌控对新媒体的主导权。提高党员干部的新媒体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危害言论,提高党对新媒体思想的领导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提升党对新媒体的监控能力,强化党对新媒体的监控权

执政党要高度重视对新媒体舆论导向的把握,增强舆论导向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新媒体有着巨大的立体传播优势,这对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新媒体可以进行不同党员之间的交流,建立党员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引导新媒体的舆论向新的正确的方向发展。执政党要针对新媒体信息传输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的特征,对热点问题要掌握话语主动权,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监控及时了解社会民意和民情,推动党的决策向阳光透明的方向发展,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促进党内民主。

(三)将执政党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活动制度化,提高自身执政能力

在新时期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应该是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因此,对于执政党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活动应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样有了法律的保障,既能提高我党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也也有利于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当前对新媒体这一新生工具执政党对它的规范和加强亟待加强,应逐步探索新媒体法律监管体系,提升党员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知情权,让党员积极表达意思,善于参加政治事务的讨论。用法律对普通党员的参政权进行保护,提高党的自身执政能力。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我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带来了新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想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必须要促进党内的和谐和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普通党员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新媒体素养,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发展对党内民主的发展带来的挑战,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徐根义,逯萍.论网络民主与党内民主[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2][3]刘静.论述我国新媒体的特征及社会影响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4]张秀珍.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理论探索,2006(3).

[5]康来云.领导干部“网络焦虑”[N].学习时报,2009-01-25.

王兆瑞(1986-),男,甘肃民乐人。李亿(1986-),江西兴国人。二者皆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1-05-21

猜你喜欢
普通党员执政党民主
建立起普通党员讲党课的机制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调动国有企业普通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积极性的措施研究
普通党员轮流讲党课值得提倡
普通党员教育培训现状及改进建议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