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展明,尹伟中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视频图像侦查中涉案目标消失的原因分析与应对
孙展明,尹伟中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在视频图像侦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视频追踪对象在某个特定区域的视频监控图像中“消失”的现象。它可能是由于存在监控盲区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或者侦查员在视频监控资料收集、处理、查看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减少监控盲区,广泛收集和处理视频监控资料,深入查看和分析视频消失区域,多种侦查手段并用等途径来加以应对。
视频侦查;原因;应对策略
视频图像侦查,是指侦查主体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以视频监控与识别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他信息捕捉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依托,依法调取视频图像,综合运用其他侦查措施,通过关联、分析、比对、碰撞,从中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实现预防、控制、揭露、证实犯罪为目的的一种侦查方法。[1]因此,视频图像侦查是以视频图像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视频图像资料的分析研判去发现和追踪犯罪嫌疑人。但由于受视频监控布点的客观条件限制,或者受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行为的影响,在视频图像侦查中,特别是在视频追踪过程中,经常会有涉案目标(如人、车、物)影像突然消失的现象。涉案目标影像的消失虽然意味着视频循线追踪的中断,但涉案目标影像消失的区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侦查信息。因此对涉案目标影像消失区域进行专门研究,往往关系到视频图像侦查的深度运用。
视频图像侦查是以视频监控图像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视频图像侦查中涉案目标影像消失区域的界定也不同于传统的侦查,它是一个与视频监控密切相关的、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视频图像侦查的最基本方法是根据刑事侦查的特点,依据案发前、案发中和案发后的人、车、物、事、时空等案件要素去与视频监控图像信息进行对接碰撞,从中发现涉案的相关信息。在视频图像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特征明显的涉案人员、涉案车辆、涉案物品的图像信息来确定。虽然这些涉案的人、车、物等的真实身份还有待于后续侦查的“落地查证”来确认,但在视频图像侦查过程中,同样可以根据这些图像特征展开视频追踪等侦查活动。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涉案目标的消失,并不是指涉案目标真正的消失,而是指与涉案目标相关的人、车、物等视频图像在视频监控中不再出现。
涉案目标视频图像消失意味着涉案目标的视频图像曾经存在过,或者应当存在过。在视频图像侦查中,对涉案目标视频图像“应当出现”的分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侦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确定了犯罪嫌疑人或涉案车辆的特征,结合现场状况分析应当能够在视频监控中发现涉案目标的图像。另一方面,侦查人员根据已有的视频监控资料,曾经发现了涉案目标的视频图像,并确定了其特征,然后根据逻辑推理分析,确定涉案目标应当在另外一个视频监控中出现。而“未发现”则是侦查人员根据前面的分析,对应当出现涉案目标视频图像的相关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料进行查看,未能发现具有相同特征的涉案目标图像。因此,这里的“未发现”只是侦查人员根据已有的视频监控资料在主观上的认知,实际上可能犯罪嫌疑人确实没有留下视频监控图像,或者留下了模糊的或者伪装的视频图像,而侦查人员未能寻觅、识别出来。
区域作为一个空间概念,用指利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因此,要确定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就必须要依据某些特定的指标。在视频图像侦查中,确定涉案目标消失区域,虽然一般以地理行政区划为基础,但在具体的区域范围确定上主要还是依据已有的视频监控范围。单个的视频监控探头犹如人的眼睛,能够接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影像,因此也就犹如人的眼睛一样也有一定的视野范围。在固定式视频监控探头中,监控的视野范围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涉案目标在视频监控探头中的活动过程总是“进入监控区域——现场活动——离开监控区域”。故涉案目标从单个视频监控探头中的消失并不是本文所讨论的现象。如果由不同的视频监控探头组成一个网络,分别监控不同的方位,那么就能够形成一定较大范围的视频监控区域,这个由不同监控探头组成的视频监控区域,既可能是封闭的区域,也可能是开放的区域。本文所讨论的涉案目标消失区域更多的是指由不同视频监控探头所组成的封闭区域。
涉案目标影像在特定的视频监控区域内“应出现,而未发现”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既有可能受视频监控布点不合理或未全面覆盖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受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行为的影响,或者是因侦查人员未能甄别等原因的影响。具体来说,涉案目标影像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正常状态下,如果影像消失区域是由视频监控网络组成的封闭区域,而又没有视频图像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已经离开了该区域,那么就说明犯罪嫌疑人应该还在该区域内。如果确定犯罪嫌疑人在该视频监控区域内,而在公共视频监控中没有发现其视频影像,那就说明犯罪嫌疑人应该在该区域内有落脚点。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对个人隐私具有一定程度的侵犯性,所以视频监控一般只能安装在公共区域,而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区域,例如住宅、出租屋等完全私密的个人场所以及公共浴室、公共厕所等涉及隐私的公共空间等,则禁止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介入。[2]所以当犯罪嫌疑人进入这些没有公共视频监控的私人空间时,在侦查员看来犯罪嫌疑人就从视频监控中“消失”了。
监控盲区是指视频监控探头视野所不能直接覆盖的区域。单个的监控探头视野范围有限,必须要将不同的监控探头组成监控网络,并结合现场地形,才能形成封闭的视频监控区域,这个区域既可能是一个小区,也可能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省区。因多种原因的影响,在监控区域内仍可能存在监控盲区,从而出现缺口,犯罪嫌疑人有可能从这些缺口离开该区域而未能留下相应的视频图像。视频监控盲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监控探头数量不足。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其覆盖范围呈正比例关系,视频监控系统的覆盖范围越大,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尽管近年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离建立“无缝连接”和“全面覆盖”的视频监控网络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监控盲区总是客观存在的。
2.监控探头布点不合理。目前我国视频监控设置主体多元化,其中既有以交警为主体设置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等;也有以派出所为主体设置的街面监控系统等;还有以企事业单位等为主体设置的监控系统等。由于不同主体设置监控系统的目的不同,所以经常各自为战,缺乏宏观布局,在视频图像侦查中经常会出现监控盲区和监控死角。
本文所讨论的涉案目标“消失”,是指在视频图像中未能发现其影像,而实际上涉案目标的影像已经被视频监控记录下来,但由于视频图像质量较差,侦查人员不能从中识别出来。导致视频监控图像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控系统的CCD像素过低、摄像头安装位置不当、现场光线太暗或太亮、目标运动过快、摄像镜头对焦不实、有损压缩存储等原因,有可能导致视频监控录像资料变得模糊不清;二是视频监控缺乏日常管理和维护导致视频图像质量较差。视频监控系统只有得到妥善的管理,才能确保其安装位置得当,拍摄图像清晰。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视频监控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维护主体,“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日常管理维护,所以部分视频监控探头损坏以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或者视频监控探头因灰尘、树木遮挡等原因导致视频监控图像质量较差,难以客观记录涉案目标的影像。
视频图像侦查中确定涉案目标“存在”或“消失”,是以视频图像资料的收集为基础。如果视频资料收集不全面,那么即使涉案目标有可能已经被视频监控探头所记录,但只要这些视频资料没有进入侦查人员的“视野”,同样涉案目标也会在侦查人员眼里“消失”。由于我国视频监控设置主体多元化,所以如果作为视频图像侦查主体的侦查部门事前对辖区内监控探头的底数不清,那就容易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由于视频监控资料保存时间有限,一旦过了视频资料保存期限就有可能会被覆盖或者删除,因此对侦查人员的及时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侦查指挥员在侦查伊始确定的视频监控资料收集范围过小,那么记录涉案目标影像的视频资料就有可能被遗漏,并被覆盖删除,那么对侦查人员来说,也会错误地判断为涉案目标“消失”了。
基于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许多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设有明显的标识,即便是一些比较隐蔽的视频监控探头,犯罪嫌疑人经过多次踩点后有可能掌握视频监控的具体位置。犯罪嫌疑人可以根据其对视频监控探头位置的掌握,分析判断出视频监控盲区的存在,从而利用监控盲区来避免留下自己的视频影像。如果犯罪嫌疑人发现没有监控盲区,或者不能利用监控盲区,也有可能会选择直破坏视频监控系统来避免留下自己的视频图像。视频监控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主控显示记录设备三大部分组成,只要破坏这三大部分中的任意一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不能记录下犯罪嫌疑人的影像。
在视频图像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确定总是依据视频图像中特征明显的人、车、物来进行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改变了涉案的人、车、物的特征,而侦查人员不能识别出其同一性时,那么也会错误地认为犯罪嫌疑人已经“消失”。犯罪嫌疑人的伪装主要集中在视频图像中反映明显的体貌特征、涉案车辆的伪装。对体貌特征的伪装主要表现为对面部的遮挡、或者对衣着特征的改变,甚至对性别进行伪装。而对涉案车辆的伪装主要集中在对车辆牌照的伪装,犯罪嫌疑人或专用假牌,或真牌、假牌混用,或真牌、假牌、盗牌混用,伪装手段多种多样。犯罪嫌疑人通过改变特征来制造“消失”假象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侦查人员原来发现的犯罪嫌疑人视频特征是经过伪装的,而在视频消失区域还原了真实的特征,却没有被识别出来。另一种是侦查人员原来发现的犯罪嫌疑人视频特征是真实的特征,而在视频消失区域进行了伪装,没有被侦查人员识别出来。
监控盲区的存在是涉案目标影像消失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减少监控盲区是减少涉案目标影像消失现象的最重要措施。由于减少监控盲区是一个宏观工程和系统工程,所以必须要贯彻以侦查为主导,由侦查机关来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宏观布局和整合。首先,我们应当在侦查机构内部设立视频监控管理机构和图像侦查的专业队伍;其次,以侦查机关为主导,建立辖区内的视频监控点位电子信息地图,以便在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以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保全、调取、分析影像资料;再次,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基于安防目的的个人、单位、企业等在公共或私人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时,必须要在事前向侦查机关进行备案登记,在进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划时,应当由侦查机关牵头进行布点规划,从而在宏观上减少监控盲区现象;最后,应当加强视频监控系统资源的共享,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建设。
如果犯罪嫌疑人消失在视频监控网络形成的封闭区域内,而又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已经离开该区域,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犯罪嫌疑人在该区域内应该有落脚点,从而确定该影像消失区域为重点侦查范围。对犯罪嫌疑人视频消失区域的重点排查,可以依据已经掌握的涉案人员、涉案车辆、涉案物品的视频图像特征,重点对公共视频监控不能覆盖的浴室、住宅、出租房等私人空间进行排查。
正如前文分析的,犯罪嫌疑人影像消失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行为所致。虽然犯罪嫌疑人针对视频监控的反侦查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同的反侦查行为方式往往能够反映出犯罪嫌疑人所具备的不同条件。因此分析不同的反侦查行为方式,往往能够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的条件。例如,如果视频监控探头的位置非常隐蔽,而犯罪嫌疑人又准确地进行了破坏或回避,那么说明犯罪嫌疑人对现场比较熟悉,应该具有知情条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准确地破坏了视频监控系统的主控设备,而现场又没有从外部侵入主控设备空间的迹象,那么就要考虑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如果犯罪嫌疑人是直接删除、篡改已经保存的视频监控文件,那么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将会更为明确,甚至能够直接发现犯罪嫌疑人;如果犯罪嫌疑人的伪装面具或其他物品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那么同样可以据此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条件。
有些视频图像模糊不清,无法看清涉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特征、衣着特征,有些甚至只是一个模糊的身影,连男女性别都无法辨别,因此自然无从识别出犯罪嫌疑人。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根据视频图像模糊的原因去进行清晰化处理,从而争取能够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视频图像。在现场光线不好的情况下,视频图像质量会急剧下降,这时除了通过技术手段处理来增强图像质量以外,还应当注意光影的微弱变化,结合案件的其他因素去假设分析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影像。有时由于监控探头角度问题,犯罪嫌疑人没有进入监控探头的视野,因此其影像不能在视频监控中出现。如果犯罪嫌疑人离视频监控的视角边缘不远,我们也可以根据其光影的变化,间接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存在。
涉案目标在视频监控区域“消失”后有两种可能:或者继续停留在该区域内,或者已经离开了该区域而只是没有被侦查人员发现。因此涉案目标影像消失区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在其他区域继续发现了涉案目标影像的踪迹,那么这个曾经“消失”的区域就只是涉案目标活动轨迹中的一个“中点”,而不是“终点”。因此,在涉案目标去向不明的情况下,侦查人员也可以跳出该视频消失区域,在更大区域内扩面寻找新的视频监控图像资料,力图重新发现涉案目标的影像。在视频图像侦查中,可以利用扩面顺查、扩面回查、点线面串联等方法来扩大视频图像信息来源和范围。“顺查”是以事件发展趋势为运作方向,去查证事物“将会”如何发展;而“回查”则是逆向查证事物是“如何”发展到现在阶段的;而且“顺查”与“回查”可以由于追查起点的不同而互相转化。而点线面串联法则是将不同的信息“点”串联成“线”,从而还原出涉案目标整个作案过程的“面”,从中发现涉案目标更多的视频图像信息,从而将涉案目标“断线”的轨迹重新接上。
涉案目标影像的消失总是以其曾经出现过为前提。因此当侦查人员对涉案目标影像消失区域的侦查无从下手时,反过来可以从其曾经出现过的视频图像入手,深度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涉案目标在视频消失区域的活动轨迹。实际上,视频图像中除了蕴含可供直接利用的体貌特征、车辆特征等显性信息以外,还隐含着许多需要通过关联发掘的隐性信息。这些隐性信息往往是犯罪嫌疑人容易忽略,或者是难以伪装,而又与犯罪嫌疑人身份密切相关的,如通讯信息、银行卡信息、上网信息、住宿信息、GPS信息等。这些信息在视频图像中并不能直接显现出来,但通过视频图像中的某些行为又能够分析出来。所以,当侦查人员分析涉案目标消失前的视频图像资料时,如发现了犯罪嫌疑人有使用通讯工具、使用银行卡、上网、住宿、驾车或乘坐出租车等行为,我们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时空因素去发现涉案的通讯工具号码、银行卡号码、上网登记信息、住宿登记信息、车辆信息等。然后再用这些相关信息在犯罪嫌疑人视频消失区域进行碰撞查询,往往能够另辟蹊径从另外的途径重新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
[1]孙展明,尹伟中.《视频图像侦查》课程初探[J].公安教育,2011,(3).
[2]徐伟红.监控系统安装运营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1).
Key works:video image investigation;reason;countermeasure
Study on the Reasons of the Target Disappearance in Video Image Investig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Sun zhan-ming,Yin Wei-zhong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410138)
During the process of video image investigation,it is often the case that video track targets may"disappear"in the video image in a particular area.It may b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blind area,or anti-investigation of the suspect.It may also due to the carelessness of inspectors when collecting,processing and checking the video.Therefore,we can handle these problem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any investigative methods such as planning rationally,reducing monitoring blind area,widely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video material,and checking and analyzing disappearing area thoroughly.
D918.2
A
2095-1140(2011)03-0028-04
2011-04-20
孙展明(1973-),男,湖南邵阳人,湖南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尹伟中(1962-),男,湖南湘潭人,湖南警察学院研究员,伦理学博士。
王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