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霞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境理论的应用
——对补缺假说的验证
孙桂霞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补缺假说”论的提出旨在阐释外语学习的机理,强调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能被正确、恰当、流利使用的前提。通过对“补缺假说”的验证,得出结论,即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通过人为地补足语言的适用语境,有效地融合运用语境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背单词、记语法的误区。
补缺假说;大学英语教学;语境
根据王初明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补缺假说,这种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的结果,是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这就是所谓的“补缺假说”。语境既包括人物、事件、地点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包括诸如话语上下文、话题、社交活动这类“软”语境。补缺假说所要强调的是,脱离语境的语言学习不存在,外语形式一定要在恰当的语境中同步学习,否则,母语语境知识一定要介入补缺,多年学下来,学到的很可能不是哑巴外语就是汉式外语。在用外语交流时,由于母语及其配套的语境知识紧密编织在一起,加上大脑有利用先前语言学习经历的强烈倾向(王初明,2001b),母语语境知识会因此而激活相应的母语语言结构,导致迁移。由此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除非外语跟母语的用法相同,否则,不是说出来的外语不够地道,就是学过的表达法未被赋予适当的语境标识而用不出来。
从说英语流利程度的概念来看,口语的流利程度即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也就是自然恰当地控制说英语节奏的能力。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在谈论某人语言水平时,表达流利是对此人口语的评价。菲尔默尔提出以下四方面内容:连续谈话的能力,即在一段时间内谈话应没有显著停顿;谈话的连贯性、逻辑性与掌握表达语言意义的能力;在各种不同场合谈话的应变能力;谈话内容是否富有创造性与想象力。对第二语言流利程度的描述应该是语速慢,而且因不恰当的停顿(silent-paues)、犹豫(hesitations)和重复(repetitions)而影响了意义的表达。
我们选出2008级200名学生为试点班,以适中的高考成绩为依据,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对两年后的英语测评成绩的比较,取得预期效果。具体做法是选出50人班级4个教学班进行试验教学,其中试点班两个班各50人,他们是食品一班和工商二班:普通班两个班各50人,他们是电气一班和森工二班。期末考试分以下几项:听力(20%)、阅读(40%)、词汇与结构(15%)、汉译英(10%)、作文(15%)。考试内容紧扣教材,几乎包括了除说以外的各项技能,口头表达放在期末口语考试中,按10%比例计入总分,因此,考试成绩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1.语境在听说教学中的实施
一般地来说,听说的材料都是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的,听说的内容发生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之中,在这不同的情景语境中,使用不同的会话语境。例如,我们现在学生使用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教学光盘中,除了包括教材里的教学内容外,还附带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歌曲”、“电影剪辑”和“图片会话”;而《综合教程》中有视频版的“读前准备活动”。英语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外,可以利用这些视频、音频、图片等内容,帮助学生心理虚拟构建目的语文化语境,并在这种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本套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无论是《听说教程》还是《综合教程》,每一个单元都有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反映目的语文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材料。
2.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培养学生的语境构建能力要从课堂内、外一齐下手。平时鼓励学生多方面涉猎课本以外的书籍、百科知识、多看一些影响西方社会、文化较深的英语国家的历史、人文、宗教等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缩小篇章作者与学生间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重视训练课堂上的篇章情景语境的构建,把语境理论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且,对听、说、写、译等其他方面同样有积极效果,将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3.语境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在写作教学中,除一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外,还要向学生补充讲解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会造成语篇结构,乃至词法、句法等方面的不同。在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背景下,通过言语表达的各种不同的情景语境,使学生掌握在不同情景语境中写作的特点,在特定的会话语境中,使用适宜的语言方式。其次,学生通过对语篇的认知,了解篇章结构、句式组合、词组搭配、文采风格,同时让学生在此语境中进行套写或拟写方式来练习掌握。三是观察写作过程,分析作文,发现影响写作的因素,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语境在翻译教学中的实施
在四、六级考试的新题型中,翻译占了一定的比例。而在翻译教学中,更是离不开文化语境,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会碰到各自所特有的文化词汇或熟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篇的上下文是准确理解词语的关键。这是因为语篇内部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是相互重叠、渗透,不可分割的言辞语境。我们要培养学生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作者的基调,准确捕捉词汇和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能力。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指导性的读、写、译相结合的语篇练习,使学生有效地以语篇为单位,运用自己的文化语境知识和语用能力,根据具体语境识别语类、语域以及语篇内涵,即有效地理解作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此目的等等的语篇交际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语篇理解的正确翻译率,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1.试点办对照
试点班食品一班和工商二班四个学期的期末成绩分别是67~64、75~72、78~76、77~79。这两个试点班的特点是阅读分数都比较高,平均分都在28分,好的学生阅读分得了36分,超过30分的学生每个班都在10名以上。除此之外,翻译分、写作分数也都令人满意。
2.普通班对照
普通班是电气一班和森工二班,他们四学期期末的成绩分别是64~67、67~66、65~63、64~65。普通班的分数特点是各项分数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的方面,阅读分数基本都在20多分,只有个别学生可以达到试点班的平均分。翻译分和写作分也都是及格的程度。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创造出虚拟但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可以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建设有的放矢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使外语学习尽量接近母语习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两年的实验结果证明,从习得者的连续谈话的能力、谈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与掌握表达语言意义的能力、谈话内容是否富有创造性与想象力以及无停顿、重复和犹豫四个方面,量化地解决了英语学习者语言障碍或母语的负迁移现象。试点班的学生口语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有两名同学在英语讲演大赛中名列前茅,数十名学生在写作大赛、英语剧大赛中脱颖而出,目前绝大多数学生能流利地同外教交流。因此,通过开展语境教学,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语境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Abstract: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It emphasizes that when people use a language it can not be departed from language context.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with language context is the premise for language to be used correctly,properly,and flently.By testing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it is concluded that we must provide the language context on purpose in the classroo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fwe can use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in teaching,it can help the students get out of the pitfall of remembering the new words and grammar points.
Key words:compensation hypothesi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anguage context
Language Context Theory Us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o Test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SUN Gui-xia
(Northeast Forestry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H319;G642
A
1001-7836(2011)04-016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4.069
2010-07-26
孙桂霞(195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