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教育发展阶段探析

2011-08-15 00:46马丽华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区发展

马丽华

(日本东京大学 教育学院,日本 东京)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阶段探析

马丽华

(日本东京大学 教育学院,日本 东京)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发展史。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走向,导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性格。本文试图结合社会整体结构的变迁,分析社区教育在各个时期的特征,以探求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社区教育;社会结构;特征;相关性

一、引言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及价值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社区教育正是在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应运而生,且不断蓬勃发展。

中国社区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社区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型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以促进社区内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一方面是这种教育形态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面的需求和国家总体方针的指向,另一方面是社区教育所具有的灵活性和与时俱进。具体来说,社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不仅受到居民意识、居民参与社会的自觉性等因素的影响,更与政府的大力推进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

在我国,社区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是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和社区教育特征的变化的分析,阐释两者的相关性,探求社区教育的未来走向。回顾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归结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

二、萌芽期:单位制解体、街居制形成中社区教育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为社区教育发展的萌芽期。社区教育产生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政治、经济、教育、居民生活有很大的相关性。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说行政体系的变化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在农业社会,行政规划下政府权力很难渗透到基层社会,致使地区力量薄弱、经济教育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在省—市(地区)—县—区—乡的行政区划下,城市里设置了在基层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特别是随着高度整合、低度分化的基本组织形态“单位制度”的解体、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职能加强等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变迁。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社区建设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社会基层有了很大的自我发展余地。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教育与个人生活层面的变化。在单位制向街居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逐渐形成。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腐朽思想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的犯罪问题成为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被放到了教育的首要位置。但是由于国家的财政困窘、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内的教育质量下降,“读书无用论”和考试热并行蔓延,青少年的校外德育工作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社区教育开始萌芽。如果说社区服务是党和政府为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主要由单位解体造成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应对措施,那么社区教育则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活动。1986年9月,上海真如镇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社区教育标志性事件)。此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社区教育在一些大城市和地区相继起步。20世纪80年代的社区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中、小学校外德育工作的特点较明显。起初,社区是学校的教育基地,是学校的“第二教室”,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寒暑假期间在社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尊老爱幼教育”、“公共道德教育”等。此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重要性和可实践性。二是教育福利性的特点较明显。社区教育最初是应当地居民的要求自发开展的,民政部提出“社区服务”后,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指标有了政策上的保障。三是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民政部的社区服务政策以及教育部的一些政策条文里提及了“社区教育”这一概念,但是刚脱掉“单位人”外衣的居民对社区、街居的认识还不充分,加上社区教育刚刚起步,社区教育在社区服务中也只是占一小部分,且内容仅限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当时的社区教育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社区教育。

三、探索期:社区建设下的社区教育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住宅制度的改革、户籍制度的缓和,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和农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给社会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重建相对滞后的城市管理体制被提上日程。此外,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内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和离开国家体制的自谋职业者,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成为游离性的社会要素,由此造成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与离合。单位的整合能力不断弱化,社会分化日趋深刻,计划经济体制与政社不分的政治体制逐渐被打破,社会从国家中逐渐分离出来。社会整合逐渐取代原来的单位整合,国家逐渐把原来统管的养老、住房等工作分层次、分类别地推向社会化管理,让社区履行社会的职能成为社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大社会、小政府”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特征,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主的经济意识形态日益成为整合的新目标。在经济压倒一切的社会气候下,社会发生急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重组,而这种利益分化组合大大增加了社会异质性,以前的“单质社会”开始向“多质社会”转换。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受政府针对应试教育过热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从国外传入的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社区教育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社区教育的对象和内容都开始拓宽。社区教育对象范围从青少年拓展到社区的全体成员,包括幼儿、成人、老人。社区教育的内容从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发展到了包括职业教育、文化生活教育、法律教育、科普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特别是加强了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的教育。二是社区教育的目的和主体发生了变化。社区教育的目的从筹措经费支援学校、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转换为提高社区全员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经济。社区教育成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地域性更加明显。以前社区教育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中小学,20世纪90年代后,除学校外,街道逐步转换为主角,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协调互动。三是社区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呈现出财政制度多元化的趋势,管理体系也初步形成。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2000年4月,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8个社区教育试验区。这标志着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始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国社区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社区教育开始由大城市向中小城镇、农村发展。财政管理制度由以前的以政府职员为主,转为“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管理模式。

四、发展期: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社区教育的特征

到21世纪初,“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地域差距等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开始显现并呈加剧之势。据2007年国家统计局的城乡住户调查,20%的高收入与20%的低收入的平均收入差距为6.5倍,比1978年的2.7倍扩大了3.8倍。此外,社会老龄化、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都被提上日程。例如,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96%,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协调均衡发展,就要将社会政策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也提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在教育经济差距、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社区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社区教育作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社区教育能更好地找到自身前进的位置和发展思路,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各类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很多社区开始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居委会、学习型组织的活动。社区教育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持续有序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这也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坚实的组织基础和重要途径。二是社区教育管理和运营趋于体系化。20世纪90年代,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建构,到21世纪初,区、街、居三级管理机构,社区教育运行体制及其保障体制开始形成,并不断得到完善。经费保障、监督体制、激励体制及其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配也初具规模,这些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证。三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社区教育过程中,对下岗人员、农民工开展的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此外,青少年校外教育、丰富社区老人文化生活的老年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重要领域。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萌芽期以青少年校外德育为主的社会支援学校的尝试,探索期作为社区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区域经济建设为主的社区教育活动的探索,还是发展期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社区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具体途径和必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这说明社区教育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和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或者说,也正因此,在我国社区教育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蓬勃发展。

根据历史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变迁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变化的过程。价值观的重塑是社会转型的基本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转型的先声。在我国,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社会消费领域取得的突破,加剧了社会生活、精神领域和价值系统的变动和不稳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执政理念,在中央领导人讲话中和各种文件中都有表述。社区教育应时代的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统筹领导的同时,也应该“以人为本”,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让居民参与到政策制定、活动策划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居民为主的社区教育。

[1] 周宇宏.北京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0.

[2] 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7走向更加有序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及其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牧野篤.中国変動社会の教育―流動化する個人と市場主義への対応[M].勁草書房,2006.

[4] 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G720

A

1008-6471(2011)04-0030-02

2011-09-11

马丽华(1975-),女,河北保定人,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区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