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学子调查看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两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2011-12-23 03:48邵宝辉张雅明王秋菊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河北大学新闻学比率

邵宝辉,张雅明,王秋菊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从新闻学子调查看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以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两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邵宝辉,张雅明,王秋菊①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新闻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必要广开言路,博采众议,新闻学子如何看待新闻教育无疑是研究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通过对2009届与2010届河北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的连续调查,从新闻学子学习与实习的切实感受出发,反思当前新闻专业教育的成就和不足,同时也为新闻教育改革提供一份参考。

新闻教育;学生调查;学子诉求;改革对策

一、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新闻教育繁荣与危机并存:一方面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点跨越式、超常规、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却是专业学子在传媒市场“供大于求”、“供求脱节”的尴尬事实。出现如此反差,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界忽视日新月异的新闻实践,也并未重视新闻学子的真实需求与渴望,而过多沿袭旧有的教学模式,依从传统惯性在自我运转。

新闻教育本来就诞生于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不断调整的媒介结构与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必须主动调整自身来应对挑战。因此,新闻教育界有必要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从而为本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可靠的智力支持。新闻专业毕业生对于所学专业有什么意见与看法,他们在实习、找工作中又有哪些感受,值得新闻教育者关注。

河北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81年,当时附设在中文系,1982年开始招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建立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高校之一。1995年发展成为新闻系,2000年正式成立新闻传播学院。2007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3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千人,毕业生遍及中央及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学院目前的专业数量、办学规模及教学质量均位居国内前列。作为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学科专业,在河北省境内更是毫无疑义的新闻教育重镇。

本文以河北大学新闻专业两届毕业生调查为例,无疑具备一定的典型意义。从小处而言,作为一份“解剖麻雀”式的个案研究,从新闻学子学习与实习的切实感受出发,反思河北大学新闻专业教育的成就与不足;从大处而言,填补新闻学子调查方面的空白,为我国新闻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主。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新闻学院下设专业各有不同,本文限定新闻专业为新闻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对河北大学新闻学专业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连续追踪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60份,回收430份,其中有效问卷422份。访谈个案36人,其中新闻学专业20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6人(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三、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以社会科学统计包SPSS进行统计求得基本数据,参考深度访谈所得材料,二者互为印证思考,按不同关注内容分别论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

河北大学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为三七开,即新闻专业课程占三成,非新闻专业课程(含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占七成。这是当下国内新闻院校的常规设置,也符合大学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方向。

表2显示过半学生认同目前的课程体系,认为“学院课程设置合理”的比例达到57.6%。对于“学院没有重视新闻道德教育”的否定比例达到66.6%,反证学院在新闻道德教育方面效果比较突出,而这正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必要条件。“学院重视网络新闻教育”的认同比例略高于否定比例,分别为44.8%和37.2%,而“学院网络新闻课程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认同比例达到65.6%,说明学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关注力度仍不明显,尤其在网络新闻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存在欠缺。同时,“学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很强”的否定比例高出半数,达到50.6%,也说明学院在新闻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改进空间。事实上,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在国内各新闻院校中普遍存在。

在访谈中,多数学生认可课程设置,表示“课程本身并无弊病,关键在于如何开展教学”,“只要教师讲得好,不管什么课程都会给学生很大帮助,关键看教师的水平”。因此,对于课程增减问题,学生表示可删课程基本没有,可以增加的倒是有一些。大致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比较具体,如化上镜妆(播音主持方向)、网络新闻专题设计与制作、当代世界新闻与传媒、社会学、传播学等课程,尤其应该多开一些传播学核心课程,本身也符合“新闻传播学院”的定位,而目前仅开设有“传播学概论”一门课程。另外一类比较概括,即实践性强的课程,这又与问卷调查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结果互证。同样,在问卷调查中有两道开放性问题:“通过实习,你认为个人的最大不足在什么地方?”“你认为理想的新闻教育应该怎样?”学生的回答表述方式虽然各异,但是相对比较集中。针对第一题的答案是“实践能力不足”或“缺乏实践经验”,针对第二题的答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学术与实践并重”。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的迫切希望,也对学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表2 有关课程设置方面调查问题及结果

(二)教师

表3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非常看重,“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比硕博学位重要”的支持比例高达77%;而对“专业教师学术水平比教学经验重要”的支持与否定比例大致持平,分别为38.9%和39.3%,这可理解为学生希望专业教师既要有学术水平,又要有教学经验。当然,这种要求也并不过分,学术水平很高的教师讲课如果不如人意,其学术水平也就难以得到学生尊重,而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若不跟踪学术与实践前沿,教学内容陈旧老化,同样不能得到学生认同。

在访谈中,学生对于学院教师的评价总体很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优秀教师的评价一般是:认真、负责、热情、耐心,平易近人,尊重和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互动好。而“学术水平高,有实践经验,师德高尚”则是要求的理想境界。反之,对于教师不足的批评则集中在不负责任、不尊重学生、讲课粗糙、照本宣科、缺乏实践和针对性等方面。另有不少学生表达了“请更多教授担当基础课教学”的愿望。

表3 有关教师方面调查问题及结果

(三)教学内容与新闻实践

表4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到的知识颇有自信,对“所学知识能够胜任新闻工作”的支持率高达79.1%。不过,学生对“理论知识对于新闻实践缺乏指导性”认同比率达到52.4%,同时“新闻实践没有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认同比率也达到54.9%。看似矛盾的回答其实也进一步验证了所谓“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脱节”存在可商榷之处,即一方面确实存在新闻理论老化,落后于新闻实践之处,另一方面也存在新闻实践脱离正确的新闻理论之处。就目前而言,新闻理论研究推陈出新,新闻学术交流日趋国际化,相关教材更新换代也比较及时。即便教材不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增加新近的学术成果以及最新的新闻案例,虽然不至于始终领跑新闻实践,但是至少还能够起到定星指向的功能。新闻理论是抽象的理想模式,在实践的现实模式中往往碰壁,这是实践的尴尬,而非理论的困境。当然,在此情形下,教师绝不能放松自我要求,而应更加自觉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追踪学术与实践前沿,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表4 有关教学内容与新闻实践方面调查问题及结果

(四)学生

表5结果显示,新闻专业学生在知识广博与专精方面有较强的共识。“学生应广泛选修其他专业知识”认同比率高达74.1%,“学生应专门辅修某一专业知识”认同比率也达到63.8%,应该说这符合新闻从业者的“杂家”定位以及向“专家”方向发展的趋势。对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多多益善”的认同比率虽然达到68.7%,但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多数学生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即课外活动是锻炼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但也要依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而定,不能因为参与过多而荒疏学业。表5中“学生课堂学习非常重要”题项86.3%的认同率也证明学生对于学业的重视程度。然而,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够努力”的认同率竟然高达74.4%,反映出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矛盾,即一方面认为学习非常重要,一方面却不够努力,这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自谦或者自我要求过高,但事实上高校也普遍存在大学生懒散现象。改变此种现象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也需要学院、教师的合理引导与有效管理。

表5 有关学生方面调查问题及结果

(五)实习

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在报社、电视台、电台或网站,基本上都是对口实习;而累计实习时间则多数在3个月以内,比率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累计实习时间统计图

表6 有关实习方面调查问题及结果

表6结果表明,学生非常重视媒体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比媒体实习重要”的认同比率仅为21.8%,而否定比率却达到60.9%,反证学生认为媒体实习重要,并且比毕业论文写作还要重要。这当然能印证学生对于通过实习提高实践能力的迫切愿望,但是“媒体实习往往流于形式”认同比率高达62.1%,否定比率仅为26.7%,说明实习的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因为实习与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合,如此一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写作质量同样得不到保证,而这当然有违学院重视毕业论文提高论文质量的初衷。

如何保证实习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在访谈中不少学生提出:“由学院统一安排实习,进行严格成绩考核。”但“严格成绩考核”容易,“由学院统一安排实习”却存在困难,原因是学生人数众多,媒体安排实习生又非常有限。因此,一方面学院自然会尽力争取安排学生到联合办学媒体实习,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实习机会。也有些学生提出:“将专业课适当提前,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集中实习。”如此既可避开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冲突,安心实习,也可提前接触和了解媒体工作情形,及早发现自身不足,增加此后学习的针对性,同样实习在前,也有利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这样一来考虑问题会相对全面和深刻。目前,国内新闻院校安排学生在大三集中实习的较为罕见,缺乏成功的案例一时恐难推广,而且面临课程体系的大幅调整,实际困难也不少。何去何从确实还需要慎重考量。

(六)就业

表7结果显示学生专业满意度较高,对“所选专业适合自己”的认同比例高达82.2%,否定比例仅为7.8%。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所选专业有着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这也从侧面表明学院的教育成绩值得肯定。应该说,有个别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当初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既成定局,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很难改变,只能劝诫有此种倾向的学生在学习新闻专业的同时,不要为专业所限,尽其所能求得弥补与改善。事实上,高校管理体制也在逐渐改变,给一些学生的更改专业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当然,认同新闻专业的学生也不应为专业所限,必须尽力扩展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表7 有关就业方面调查问题及结果

表7结果表明学生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在于扩大招生,这已是社会共识。除去“高校普遍增设新闻专业与扩大招生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认同比率为71.1%之外,尚有16.3%的学生加以否定,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独立精神和自省意识。在访谈中发现,就业难还包括现有媒体规模与用工接近饱和、学生自身就业观念没有转变(比如非对口工作不去)以及个人素质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等原因。

图2显示多数学生偏重于新闻媒体,即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对口单位,比例达到66.1%,选择“其他”的比率也达到23.9%,表明学生就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开始接受那些所谓半对口或不对口单位。当然,其中必然包括那些所选专业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期待薪酬显示多数学生希望在1 000元—3 000元,比率达到70.9%,这符合当前社会整体工资水平现状,表明学生对自身初出茅庐的价值有比较理性的定位(见图3)。对于小比例的极端高低薪酬期待者,应该给予正确评估自己的忠告,切勿自卑气馁,也不要自大张狂。

图2 学生就业意向统计图

图3 学生期待薪酬统计图

(七)2009年与2010年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2009年问卷调查与2010年问卷调查在多数题项上结果大致相似,惟在以下4个题项上数据较有出入。表8结果显示,在“所选专业适合自己”认同方面,2010年比2009年高出10.1个百分点,表明学生有更高的自我认同,对专业更加自信。在“学院设置课程合理”和“学生课堂学习非常重要”认同方面,2010年比2009年分别高出14.7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如果仅仅考虑‘非常赞同’的比率,则高出10.9个百分点),表明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更趋合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在增加。

而“专业教师学术水平比教学经验重要”的判断,2010年调查结果认同比率明显增大,比2009年高出6.7个百分点,否定比率则减少8.5个百分点(见表8)。表明学生对于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当然,两个年份中皆没有压倒多数的比率支持专业教师“学术水平比教学经验重要”或“教学经验比学术水平重要”的观点。事实上,专业教师必须二者兼顾,既要积累教学经验,又要追踪学术前沿。或者也可以说,二者是动态的平衡过程,当教师教学经验日渐丰富,学术水平就会成为相应的短板,而教师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投入不够时,教学经验的欠缺就会显现出来。

四、结论与展望

在某种程度上,新闻学子的意见可能有偏颇或急功近利之嫌,但是其真实的感受及迫切的愿望无疑为新闻学界提供一个不可替代的反思维度,也为新闻教育发展注入一股切实而新鲜的改革力量。

概括而言,新闻教育要加强师资的培养与管理,坚持“与媒体联合办学”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基地,也把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不断派到媒体一线学习或调研,同时请媒体优秀人才不断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作讲座,营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氛围;将课程设置纳入动态管理模式之下,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设更多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募集更多资金,充实与更新实验设备及相关器材。

教师则坚持探讨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并保持与学术前沿、实践前沿的密切接触,关心与尊重学生,多沟通多引导,认识到他们年龄虽已是成人,但心理并未成熟。须知教书育人是为师之本,责任极重,单纯完成教学工作不是任务的终结。

学生则应认识到学习仍然是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不要满足于应付考试,不要局限于自身专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勤动手,多实践,拓宽视野,多方提高自己。对于就业,要多手准备,明白大学学习目的不应止于找到一份工作。

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应用性较强的人文学科。我国新闻学教育自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始至今不足百年。如何使毕业生在新闻人才市场中具有专业竞争力,使得新闻教育保持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再创辉煌,是新闻教育者必须面对也必须应对的挑战。

表8 2009年与2010年毕业生存在差异题目比较

[1] 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 钟 新,周树华.传媒镜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童 兵主编.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新闻学与传播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邵宝辉.新形势下新闻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9(2):17-18.

G642.4

A

1008-6471(2011)04-0072-04

2011-09-17

邵宝辉(1973-),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史论及现代文学。

猜你喜欢
河北大学新闻学比率
赵浩岳作品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An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招生现状分析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