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领导方式科学化的意义

2011-08-15 00:48张万鹏刘亚东
湖北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史观科学化领导者

□张万鹏刘亚东

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领导方式科学化的意义

□张万鹏刘亚东

群众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当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对于领导方式科学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领导方式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所谓领导,就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了领导活动的前提、主体、结构、方法与目标等五个环节。群体生活成为领导者得以诞生的前提。在此前提下,领导活动的主体即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途径,调动领导活动的另一主体即被领导者实现领导活动的目标。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起主导作用。发挥好领导者的主导作用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但领导者并不是独自去实现组织目标,而要动员下属去实现这个目标。如何很好的动员下属是领导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动员下属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选好人,二是要用好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领导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现实性和自觉能动性。这就意味着选好人和用好人是可以通过人们在领导实践过程中总结的方法或途径来实现的。如何提高领导方式即如何选好人和用好人也就有了规律可循,也就成了一门科学。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就是领导方式的科学化。

管理学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为标准,将领导方式大体分为专权型、放任型和参与型三种。专权型的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要求下属绝对服从;放任型领导者仅为下属提供有利于工作的信息,充分发挥下属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型领导者则更多地与下属共同商议和决策,要求上下工作高度的一致性。过去专权型领导虽然决策可能失误,但避免了漫长的决策过程;放任型领导虽然能够发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但容易导致群体绩效低下。而参与型领导采取分权的形式,让领导者和下属一起参与决策,是较为科学有效的领导方式。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来看,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发挥了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参与型领导方式,有利于实现选好人和用好人的组织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领导方式科学化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后来,列宁在解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基础上阐明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在《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指出,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领袖们最严重的罪过就是“不是全心全意从各方面去支持群众,而是不相信群众,怕他们发挥创造性,怕他们发挥主动性,在他们的革命毅力面前发抖”。与这些人相反,他要求把管理国家和监督国家经济的事情完全交给工人和农民,让他们从自己亲身的实践中,学会正确地分配土地、产品和粮食。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指出,使一件工作经过总负责人推动很多干部,有时甚至是全体人员去做,可以克服单个部门干部不足的缺点,而使许多人都变为积极参加该项工作的干部,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他还提出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必须广泛地深入地提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鼓励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把群众的创造和经验上升为理论和政策,还指出要把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在走群众路线的同时,邓小平还提出了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就是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必须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四大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写入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胡锦涛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有机的统一起来,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而且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领导方式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1. 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实现科学领导方式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提出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我们在小集体中所做的工作虽不大可能为了整个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我们首先要为小集体的发展而勤奋工作,这样的领导才能为大家共同认可。因为,只有一个个小集体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个国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实现大家共同的利益和领导目标。科学的领导方式不仅应成为领导者做事的准则,也要成为领导者选人用人的标准。

2. 群众路线是实现科学领导方式的重要法宝

实践反复证明,我们党什么时侯群众路线执行得好,我们的工作失误就少,我们的事业发展得就快。因此,群众路线是实现科学领导方式的重要法宝。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现代分工与合作的社会中,凡是走群众路线的领导,他得到大家支持的人就多,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指实现科学的领导方式和科学决策,而且在科学选人用人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凡是得到群众公认的人,一定是在群众工作中得到很好锻炼的人,也自然经得起群众的考验。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种选人的方式不适合科学的领导。赛马与相马相结合才是科学选人用人之道。

3. 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科学领导方式的最终目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以更大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能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要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理论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受实践检验。任何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并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于领导方式科学化的意义在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责任编辑:徐建秋

★作者:张万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刘亚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湖北省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史观科学化领导者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