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为例

2011-08-15 00:48刘春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国家

刘春波

(北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农村高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为例

刘春波

(北华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国家课程重构的过程,即依据学校的条件、教师自身特点及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对国家课程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改造、整合和重构,把“自上而下”开发的国家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学校为本位进行“自下而上”的二度开发。在农村高中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满足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又要关注农村高中的自身特点,使农村学生不同的课程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每一个教育对象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国家课程;校本化;农村高中;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在符合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校根据本校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学校的教育宗旨、办学思想、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发展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城乡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因不同的办学条件、教育对象和发展需求而具有不同的表现。以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为例,由于办学条件有限,收集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困难。就农村高中整体教学质量而言,学生无论在认知能力方面,还是在已有知识基础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只有善于思考,能抓住教学的重点,正确把握学情,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一、对农村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认识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对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是学校课程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即农村高中根据性质、特点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在分析学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成员自觉、自主、独立地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开发活动;对国家课程持续的、积极的、动态的改进行动,即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做自己的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使用新教材,而是一个复杂、整体的动态过程,涉及到教材的调整、组织方式的改变、知识内容的拓展等多个方面,即农村高中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把国家课程目标与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加以整合,使其适应社会、学校、学生三方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改造,构建适合农村高中和农村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具体形态。同时,依照国家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构建具体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此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关注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价值。

二、农村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现状

2007年以来,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已经呈现良好态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意识、校本教研的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问题依旧存在。以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为例,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学校所受干扰太多。如市、县两级的检查、验收、评比工作使学校常年处于备检状态之中,牵涉干部、教师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制约了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根据双城市教育局指示建立的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形同虚设,学校拿不出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教研活动的实施计划。每月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仍以说课、讲课、评课为主;校本教研活动走形式多、务实少,干部、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有意做表面文章,研讨失去了意义。虽然教师对校本教研有较强的意识,认识到旧有经验难以适应逐步深化的课程改革,但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的支持力度却不够。“‘领导不重视’、‘有计划无落实’、‘不能提供足够经费支持’是大多数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1]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导致农村高中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困难重重。多媒体、校园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购置及开展实践活动的经费难以保证按时足额到位。据了解,每年上级拨付给双城市兰棱镇第一中学的经费只有20万元,在没有其他收入渠道的情况下,现有经费维持日常运转都存在困难。由于地方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农村高中教学质量整体偏低。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为农村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农村高中教师长期以来服务于应试教育,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技能。此外,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低。农民很少参与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此外,农村高中缺乏课程专家的引领由于经费短缺,从来没有高校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实现国家课程的目标,就需要农村高中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自身的特色与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

三、农村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对策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课程参与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层面上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明确学校发展特色,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及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和条件,实施课程创新模式,在学校允许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使课程实施更好地适应农村高中的实际。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单元,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科专长,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又适应和满足农村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农村高中应认真研究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分析各学科教材特点,制订年度课程实施计划、制定有关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对课程实施、学生发展进行评估。同时应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利用既有课程资源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应该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课程实施的个性化程度。

“教师要改变课程制定是专家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2]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处于课程开发的外围,对课程没有发言权,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教师角色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要调动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形成课程创新的氛围,使教师有意识地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有意识地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实施。为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让学生真正达成国家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改造。通过实施课程调适模式,实践教师自主的课程改进策略,从而提高农村高中教学质量。在实践中以高考强势学科语文、数学为重点进行调适,通过深入探索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对课程目标、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并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既有课程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实施,甚至同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序列,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为学校层面的课程决策、课程规划提供了依据。

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赋予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运作中的权利,为教师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的课程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消除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与不安全感,使教师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从而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农村高中必须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趋向,必须建立基于学校办学条件和特点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又能达到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目标体系。只有做到这些,面临发展困境的农村高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1]徐继存.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G630

A

1001-7836(201.)10-0077-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028

201.-04-17

刘春波(1986-),女,吉林通榆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国家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把国家“租”出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