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2011-11-15 06:4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设置

吴 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中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吴 宏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教育硕士发展前景光明,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而美国教育硕士历经70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比中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来揭示教育硕士课程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期为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教师职业为背景的具有明确的实践性、职业专门性的硕士学位,主要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自1936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J.B.Conant)设置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教育硕士学位以来,教育硕士教育已有了70多年的历史。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研究美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比较中、美两国在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方面的异同,会为我们借鉴美国在教育硕士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拓宽我们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视野,提供一些参考并带来有益的启迪。

一、当前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的失衡

1.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失均衡,前两者的比重明显过大,而后者的比重却比实际需要小得多,致使学员的选择余地明显不足。这样既不能满足学员工作岗位上的需求,也不利于学员形成自己的岗位核心素质,更不用说发展自己的个性了。

2.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在设置上,前者过多后者不足。现有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于理论的传授,这并不能满足学员对于技能提高方面的需求,不利于学员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1.混淆了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这三者各自的职能。学位课程应体现其工具取向,是必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应当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是必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选修课应体现方向性和研究取向,为学员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服务。

2.外语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作为研究生教育,要求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课程教学实施中,并没有突出这门课程的应用性,没有体现出对教育硕士提出的“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的外语要求。

(三)课程范式不合理

1.由于学科课程本身的缺陷以及受传统学术型教育学硕士教育的影响等原因,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了要优先传递理论知识,然而对实践智慧的培养却被忽视了。

2.课程实施被视为一种理论知识的授受活动,过分强调学科逻辑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学员实践智慧的形成。

3.片面重视单纯的学科理论忽视其他课程要素,知识表述忽视经验叙述而过分地强调宏大叙述的价值。

扶助学校和基地村活动。为践行“一带一路”目标,把“共建共享”落到实处,几年来保加利亚公司每年都应基地所在村政府的请求,为基地所在村或学校组织的活动提供经济资助,形成了中保两国人民共建企业,企业支持当地政府工作和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美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课程设置非常灵活

美国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有46个之多(见下表[1]),每个项目下设了多个研究方向,且专业与专业之间还有交叉和重复,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全美教育硕士专业的名称就有100种以上[2]。

美国授予教育硕士学位项目一览表

续表

(二)课程门类繁多,学员选择余地大

美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不仅多学科、多专业,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非常丰富灵活。在美国有“课程血拼”(course shopping)这样的说法来形容课程的选修,这种近似于超级市场中琳琅满目的货物一样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设置,让学员有足够的空间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课程。

(三)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效性

(四)课程种类分配采用模块选修制

美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课程种类分配上采用的是模块(module)选修制,即每一类课程都由多达几十门的课程(或研讨专题)组成,除了规定学生的课程选修门数、总学分分数及必修核心课程之外,学校并没有过多地干涉学员对课程选修的权利,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的需求从各个模块中选择课程进修,很多学校甚至有允许学员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的说明,以更好地解决本专业课程可能出现的知识传授单一性的局限问题[3]。

三、对我国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从作为专业学位的角度来说,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通常,专业学位的教育课程安排在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基础上,更应当考虑到学员个人对专业学位的教育需求。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往往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要联系学员自身所授学科,重新整合教学要点及教学科目,重视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4]。不能全盘套用普通全日制研究生(学术硕士)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辅导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兼具创新性与发展性。

(一)遵循大龄化学员的认知特点来设置课程

教育专业硕士在课程设置时要面对的复杂问题有很多,其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学员多为在职教师,年龄层和学习时间有别于普通全日制硕士教育。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以大龄化学员的认知特点为依托,始终遵循教学安排的逻辑顺序。即使考虑到节省时间,也不应以随意删减某些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为代价,如若不然,必将导致课程的实际功能被削弱、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被破坏。只有在以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为脉络的前提下将课程有序地加以浓缩,方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符合学员认知特点的同时也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随意性和零散性,有利于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兼具结构流动性与开放性

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应及时吸纳最新的专业理论和思想、紧跟科学探索的脚步、反映行业的最新理念与实践,以当前行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依据,建立一套能够传授和承载具有结构流动性和开放性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有针对性地补充或增设一些能使学员更好地处理工作实践中的问题的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使得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充学员的学科前沿知识,加强学员对信息资料的获取能力和综合能力,以保证学员通过专业硕士的学习可达到培养目标的标准。

(三)丰富实践性课程,注重学员基础能力的培养

教育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是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位获得者既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相应的课程设置必须是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但应遵循扩宽基础的原则和强化专业的原则,更要强调注重能力的原则和突出应用的原则[5]。在拓宽学员知识面、加强学员专业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可根据学员各自基础、工作性质和知识结构,开设可供学员选择的必要的选修课程,以学分制作为审核标准。

(四)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缓解学员的工学矛盾

考虑到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大部分是在职教师,自学条件较之全日制学术硕士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合理准确地安排课时,让学员能够充分地利用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尽可能系统地接受更多的知识,真正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在课程设置时对课时的安排要讲究方法,对学员的工作与学习尽量起到一个平衡的作用,以缓解工学之间的矛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所授课程的安排提前告知学员,使其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去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的时间,自主预习课程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节省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

[1]吴文莉,部志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3).

[2]秦春生,等.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

[3]赵中建.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9).

[4]母小勇,谢安邦.论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目标和取向[J].教育研究,2002,(1).

[5]何英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G643

A

1001-7836(2011)10-006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0.024

2011-04-05

吴宏(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设置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