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洁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素质教育“三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微
周文洁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坚持能力为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坚持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三坚持”的推进思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
素质教育“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
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了(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教育规划纲要》制定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1]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并拟定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三坚持”的推进思路。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构成系统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三坚持”的推进思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一、“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2]这个内涵揭示了德育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揭示了落实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最终目标。另外,在《教育规划纲要》中,详细地指出了德育的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强调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德育的政治意义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道德政治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明显特点;其次我国也有着以德育包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历史传统,这些都要求德育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社会的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P50)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第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第四,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政治思想教育,特点是政治性和阶级性,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教育。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中,若一个人在品行方面的评价是“政治觉悟不高”,往往会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做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品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是研究如何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德行高尚的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及教育对象比德育更宽广一些,但是二者在教育实践中具有理论上相互关联、功能上相互支持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德育的意义,并且承载着使德育目标具体化、政治化的义务,德育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有许多专家学者,在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时,将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如李景先等认为“大学德育通常叫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包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4]这更加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坚持“德育为先”的义务作用,也为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坚持能力为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它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保证。在素质教育中,“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思路主要是指:“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1]素质教育之所以要以坚持能力为重,是因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生的能力素质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重视,而且,由于教育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等种种原因,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创新型、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紧缺,这都加剧了尽快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学生的紧迫性。
坚持能力为重,关键在于全面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并且能够有新的发展。坚持能力为重,是一种对人潜能的发掘、开发,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需要人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发功能,“所谓开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开发功能是育人功能的延伸,也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发展。”[3](P135)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开发功能,是因为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是有层次和深度的,它不可能由人们自发地完全释放出来,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能力素质为动力的,因为它的全部工作就是为社会培养需要和适合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三、“坚持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提出来的,其最初是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大机器社会的变革。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站在“每个人”的角度上出发的,指人能够适应不同劳动的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做相互交替活动方式,并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进行了发展。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邓小平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江泽民强调了要坚持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应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它要求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次,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素质不仅决定人的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影响人的德性、智力、体力的发展和发挥程度。第三,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可能脱离人们的业务工作、实践活动而孤立存在,它既是人们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以促进业务工作、身心发展为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是立足本国国情、面向社会需求、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的重大发展战略。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穿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人民日报,2010-7-29.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景先,肖约之,李庆善.大学德育学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G641
A
1003-8078(2011)04-0125-02
2011-04-30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4.39
周文洁(1987-),湖北荆门人,武汉工程大学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责任编辑 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