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萍
眼外伤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较为常见,虽然眼外伤一般不引起生命危险,却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永久性伤害降低了生活质量,然而合理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2008年以来我科共收治眼外伤患者100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65岁;成人69例,儿童31例;双眼外伤20例,左眼伤44例,右眼伤36例。
1.2 致伤方式 锐器伤 (刀、剪、针、注射器及玻璃屑)56例,爆炸伤25例,动物啄伤2例,化学伤15例其他伤2例。
1.3 损伤部位 角膜裂伤63例,巩膜裂伤18例,角巩膜裂伤47例,角膜异物7例,眼睑裂伤25例,眼挫伤10例,眼球破裂4例。
1.4 就诊时间 最短就诊时间为0.5h,最长为1个月。
2.1 一般护理
2.1.1 疼痛护理 眼外伤常使患者眼部感到剧烈疼痛,躁动不安,在检查和治疗中容易产生医源性损伤。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和患者亲切交谈,使其精神放松,注意力分散,疼痛阈值提高,从而减轻疼痛。对于烦躁不安、不配合检查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使用药物镇痛。
2.1.2 基础护理 接诊后妥善安置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复合伤患者;了解致伤原因、致伤物、病情性质及类型,初步判断眼外伤的轻重程度;积极准备所需物品,为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处理做准备。
2.1.3 心理护理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眼部受到外伤后均会惊慌、焦虑,尤其是受到爆炸、化学损伤,表现更为突出。作为护士,要冷静、沉着,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安慰及必要的解释,稳定他们的情绪。
2.2 分类护理
2.2.1 穿孔伤护理 对于穿孔伤患者要包扎双眼等待手术,包扎时护理操作要轻柔、细心,避免不适当的检查和翻动,不能对眼球施加压力,否则眼内容物可能脱出,造成人为的进一步损伤,对脱出的眼内容物不随便还纳,以免加重损伤和增加感染的机会。
2.2.2 化学性眼外伤护理 化学性烧伤时,眼的损伤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与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的长短。了解清楚致伤物和致伤原因后,不论患者就诊前是否已用大量清水冲洗过患眼,均按医嘱先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结膜囊20min以上。冲洗时翻转结膜囊检查有无残留异物,特别要清洁上穹隆部,要彻底冲洗干净。
2.3 术后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眼部伤口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加戴眼罩;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压迫眼球。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减少患眼活动,更不可揉眼,同时还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和低头等,避免眼内出血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术后感染;消除患者悲观情。
眼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多,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必须加强防治,尤其应完善与之相关的出院指导,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组资料了解到眼外伤一般都是突发,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认识不足,常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此时护士要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清洗和清除眼内异物时,要轻柔、细致;对于化学性眼损伤,不要轻易冲洗患眼,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