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英语教研室,哈尔滨 150040)
大学英语教学曾引起颇多争议,因为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说不出、听不懂英语。随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的推出,大学英语教学开始进行改革,在现在的改革进程中,再次审视大学公共英语的定位是开展好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
教育部 2004年颁布的《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中特别强调了听说能力,除了阅读,听说也是英语应用能力的一部分,《要求》实际是强调了学生对英语全面实际应用能力的把握。有效地进行交流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娴熟掌握英语的学生。所以,英语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定位是一种语言工具、交际工具和工作工具。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正式启动,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的四、六级考试改革也随之启动,这是该项考试自实施 17年来最深刻、最全面的一次改革。
1987年的四、六级考试题型为听力、阅读、词汇、完型和作文,而从 2004年 6月起则改动为听力、阅读、综合和写作四大部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听力和阅读,听力比重由原来的 20%变为 35%,并增加了长对话部分。阅读比重由原来的 40%降到 35%,并增加了快速阅读和选词填空。显而易见,新考试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而新的710分计分体系不但体现学生的总成绩,更能表达分项的相对名次,为学生英语分项能力提供了参考说明。
(二)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对比
大学英语改革指明了英语教学的总方向,而了解大学英语教学前后期的英语学习则可以更好地为大学本科英语教学定位。
从一些研究生英语教学调查与实践中可以发现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分别是听说 (60%)、综合技能 (34.6%)、翻译 (20%)、阅读 (17.8%)和写作(13.4%);英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量 (54.3%)、语法(43.2%)、不会说 (17.2%)、听不懂 (15.7%)和阅读(11%)[1]。从数据可见很多学生希望提高听说能力,对阅读或其他能力要求不高。与其他学生群体相比,研究生年龄大,思想成熟,对英语学习具有更加明确、成熟的看法。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预期说明学生更注重提高英语的全面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以前的英语教学是从高中开始,后来从初中,而现在是从小学开始。虽然并不指望孩子们能在小学学到多么高深的英语知识,但这种英语学习的起点时间前移说明全民英语素养的提高,也说明九年义务教育的英语教学打下的基础越来越坚实。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说明了高中英语教学也开始逐渐重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比较本科前后两个英语学习阶段可以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不应是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简单延续,更不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基础,而是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与发展的时期。
(三)公共英语与英语专业的比较
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一般具备较强英语听说能力,比较英语专业学生与公共英语学生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是入学前英语水平相同,都未出过国,而差别是入学后学习起点不同,学习量不同,学习态度不同。
两类学生入学时成绩一样,但公共英语的学生入学即开始学习大学英语精读,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都从音标、语法甚至字母等基础学起,并从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共同开始训练。
在学习量方面,英语专业学生课上学习 1课时,课下至少要用 2~3课时来复习巩固,而在练习听力与口语时,这个比例更要加大。公共英语的学生在课上学习 1课时,课下学习通常小于 1课时或者为零,只有临近期末考试或四六级考试时这个比例会突然加大。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是连续四年,而公共英语的学习一般持续两三年后会出现学习断层。这样比较下来,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量至少是公共英语学生的四至五倍。
形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以后要靠英语谋生,英语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对公共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专业,学好自己的专业才是首要的。所以,这也形成了两类学生对待英语学习截然不同的态度。
虽然专业与就业方向不同,但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多值得公共英语借鉴的地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进行过类似的尝试。该大学从 2000年开始每年开设两个英语班,学生第一年集中学习英语,第二年英语相关课程减量,增加医学课程学习。英语课程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初期时英语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和口语听说等能力明显好于同年级其他专业,但是后几年该班英语课程逐渐缩减到与其他专业相差无几。不知道未来会发展如何,但这一教学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与思路。
(四)公共英语课与专业课的比较
大学公共英语指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都要学习的一门共同课,课程开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以服务于专业学习。而学生学习时间与所能承受学习负担有限,所以在进行了同样的课上学习后,学生会在课后优先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而当时间不足时,学生不会舍弃专业课学习。简单来说,“专业第一,英语第二。”
但是外语学习仅仅凭借课堂学习根本不够,需要一定量的课后学习。正如前面提到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正是大量的学习积累才使他们拥有较高英语水平。公共英语的学生对专业课重视“投入多”,“产出多”,而对于英语学习的“投入少”也会带来在英语能力上的“产出少”。
不同于专业课持续四或五年的学习,公共英语课一般是两年。有的学生在英语公共课停止后,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中完全停止了英语学习,英语水平出现下滑,毕业后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的学生则出于爱好或考研等原因,会进行时断时续的英语学习,但大多会坚持英语阅读与词汇记忆,极少有学生练习听说。可见,公共英语的学生对专业课与公共英语课的不同态度、不同投入,以及不同的未来使用预期形成了不同的学习效果。
《要求》确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而大学英语教学前后两个时期的英语学习则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定位参考。通过公共英语学习与英语专业英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比较,可以发现英语学习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与学习积累,另一方面需要为专业学习让路,为专业学习服务。通过分析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口语与听力教学。在保持学生阅读水平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精读课时,增加口语与听力课时,教学中增加口语交流,视听说练习,使教学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增开英语辅修专业及选修课。课程开设可以使公共英语学习借鉴英语专业学习方法又不与专业课学习冲突。英语辅修专业即是借鉴英语专业的学习方法,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和精力系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英语选修课面向需要英语授课环境促进英语学习的学生,同时也面向希望拓展英语学习与文化视野的学生。
(3)小班授课。口语表达与听说训练课的人数不宜过多,人数较多的英语精读授课班级可以在进行口语授课时拆分成二或三个班。
(4)提高重视。虽然大学英语改革提倡重视培养英语的应用能力,但有些院校认为听力课是在语音室通过使用语音设备上课,属于实验课,并规定教师讲授听力课的工作量小于精读课工作量。这不仅降低了对听力课的重视,打击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对听力的态度。所以,对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应从教学管理单位、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进行。
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紧随时代发展,再次审视大学公共英语的定位,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1]郝钦海.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是外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基础[G]∥吴江梅.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