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标考纲 再塑教材教法——选修课教学的一点尝试

2011-08-15 00:48:47韩雪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杨振宁考纲西南联大

韩雪梅

(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哈尔滨 150066)

研究课程标准是一切教学的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的设计是这样要求的:“开设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延伸、补充、拓展或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这样看来,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应该是所要教授的选修教材的特点。我们最先开设的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两部分内容在总体上是相通的,现代诗歌散文是古代诗歌散文的延续,现代人所运用的手法大多数都是从老祖宗那里学来的。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这样建议:“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积淀,老师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不应该再是逐字逐句的讲解,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去赏析,不能整齐划一。这也正是“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努力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的体现。

因此,我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调动你以前的知识储备,写出你所知道的我国古典诗歌典型意象及其特定的含义。有的学生只写了三五个,有的学生写出了几十个,当然不少是重复的。我把两个班的作业都交给写得最好的同学,让她剔除重复的部分,整理出一份既全面又简洁的交给我;我再进一步整合,再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这时,我发动同备课组的老师再对这份资料校对整理,形成一份能经得起推敲的资料,印发给学生,粘贴在教材前面,作为鉴赏古典诗歌的指导。这样,我们实际上是在开课之前先对以前学过的此方面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整理,让学生先进入情境,以利于下一步的拓展探究。

古人云:“善始者功具半。”有了良好的开头,下面的教学就顺利得多了。我们每鉴赏一首诗歌,都是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补充出必要的背景资料,先由学生自己研究感悟,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挖掘出诗歌的深刻内涵。教学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比如我领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秋歌——给暖暖》一课时,只用了一个问题贯穿整节课:找出本诗选用的意象,你由这些意象想到了那些相关的诗歌或名句?学生们一边讨论一边记录,联想起了好多积淀的知识;然后,他们又根据这首诗的意境进行筛选,保留下意境相近的,进而探讨出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肯定正确的,指出不一定恰当的——比如学生根据痖弦是台湾诗人这一点说“暖暖”的一个含义是祖国大陆,我就根据诗歌写作的时间,再根据我在台湾海峡看到的台湾方面“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大标语,说明在那个时代作者的思想中未必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暖暖”应该代表诗人所认为的一切能给人带来温暖的东西。

至于古代散文的欣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文言词句,其次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观念,把文言词句的障碍消除了,了解了作者写作文章时的背景,对于文章思想内容的赏析,比起现代文来还是要容易一些的。现代散文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因此,我们也就重点引领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要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这些都不能是教师一字一句讲授的,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彼此的研究中得到提升。这一部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要想把教材挖深挖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有限的课时内每一篇课文都详细分析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又根据市教研室的指导,重新筛选了教材,还有侧重地补充了几篇教材没有选取的优秀散文,让学生进行鉴赏训练。

以上是文学类选修教材教学时作的一点尝试。这方面毕竟还与以前的教学有着相当的联系,有不少篇目还是我以前教过的。虽然教学方法有了不少变化,但是心里毕竟还有底气,接下来的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可就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了。

考纲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新增加的“探究”一项,它是这样要求的:“(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讨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这些要求,我对教材教法都进行了再加工。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作品都比较长,学生更是以看故事的心态去读课文,很难从课文中挖掘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来,如果像以往那样读课文分析的话,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可能把课文挖深挖透,更不可能达到课标与考纲的要求。我就此选取了几篇学生比较关注的人物传记,按照学生的小组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每一小组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详细研究自己的那一部分,提出问题并做出答案,上课时提给其他组回答,再给出答案。有时其他组的回答比做出的答案还要圆满,大家就再一起完善答案。当然,在学生出题之前我先领他们研究了《考试大纲》中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总体要求,分析出考试内容,再研究了近几年宁夏海南的高考题型,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学生的问题内容不同,形式迥异,异彩纷呈。比如《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课,仅在第二部分,学生就提出了如下问题:

11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写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艰苦的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表现师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B.西南联大采用轮流教学法的特殊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师资优势,写这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联大的新奇教学理念。

C.本段写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学习的经历,体现了他对物理的热爱,正是这段经历孕育出了把已有的理论从一个局部的领域推广出去的念头。

D.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对爱因斯坦、狄拉克、费米的高度赞赏,是他热爱物理的体现,也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E.正是因为杨振宁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才使他转入物理系,从而为他日后创造辉煌打下坚实基础。

21作者列举 19世纪末至 20世纪 30年代物理学中产生的成就目的是什么?

31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学习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什么基础?

41“这一转,转出了他一生的辉煌。”请分析“辉煌”的含义及这段话的作用。

51从本部分看,是什么使他有今天的成就?

61解析本部分最后两句话。(“参天的大树,离不开根本。杨振宁物理学的茁壮根系,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往深里钻,往广处长,为大树的繁茂,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这些问题与解答,既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不错。

从《新闻阅读与实践》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不仅要注重阅读,还要注重写作实践。新的课程标准上也说:“新闻阅读与新闻写作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具体要求。”“应从浅易入手,就学校社区生活和熟悉的人物,尝试习作。也可以从写新闻评述、综述开始,逐步提高。”根据这些分析与指导,我没有具体的详细分析哪一课,而是以课文为范例,进行单元统一教学。除了第一单元“新闻是什么”,我每一单元的课前预习题基本是一致的:通读本单元的所有课文,比较分析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有哪些。我在课上基本上就是引导学生完善这些特点,同时总结出此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应的写作。学习消息就写作消息,学习通讯就将通讯改写成消息,学习特写就写作特写,学习新闻评论就写作新闻评论 (而且是根据学生自己写作的消息来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己没有掌握到位的地方,教师就进一步加以评价指导。比如我要求学生将《世界选择北京》这则通讯改写成消息,大部分学生都遵循原文的语言风格,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来改写,而消息与通讯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写作者是否带有丰富的情感。这样一点评比较、修改,学生对这两种文体都有了较好的认识。只有报告文学这种体裁不适合学生去写,我就在教材的基础上又给学生找了两篇报告文学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哥德巴赫猜想》阅读,再回顾高一时学过的《包身工》,加深学生对这种体裁的理解。

我初次教授这几本教材时所作的一点点教学模式的尝试,在刚刚过去的 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验证结果——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分别平均 115分和 111分,共有9人取得了 125分以上的高分。这应该与我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学生平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的总结还不够全面,作的尝试也只是初步的,虽然挂一漏万,但还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同好的斧正。

猜你喜欢
杨振宁考纲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记者观察(2021年31期)2022-01-07 07:38:12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2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奥秘(2020年10期)2020-11-06 07:36:19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38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