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娜
(1.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2.乳山市招生办公室,山东乳山 264500)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或家长念图书文字等等。对于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该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阅读是将要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对孩子评价的标准不应只是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而关键是看孩子是否具有了阅读的核心能力,只有明确了这些,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才会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会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11早期阅读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中国文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1]。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会屏声静息,全神贯注地听。一个故事结束,可以针对故事情节提出几个小问题,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21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在幼儿的文学作品中,常有“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等形象化的语言,这些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魅力。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运用这种语言,同样这种语言对其以后也会大有裨益。
31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从小接触各式各样的语言,可以使幼儿逐渐地发展起具有交往价值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中,幼儿不仅可从故事、童话和诗歌中学习我国汉语,从中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及世界儿童文学的特殊韵味,还可以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
41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作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均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幼儿在熟悉故事角色间对话的基础上,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51早期阅读能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培养了幼儿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幼儿的观察能力增强了。幼儿对身边的文字,如广告、标语、报刊、信件、日用品等等,以前是“视而不见”,而现在却是一看见,会认的,马上就读出来;不认识的,就会问,并且饶有兴趣地去读去记。常言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天长日久,幼儿就能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益的。
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大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3]
11目前中国政府对幼儿阅读支持力度不够,图书馆藏书不够,幼儿园给孩子单独阅读的时间较少,带领孩子欣赏美文的时间更少。
21市场上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较少,仍然是对传统童话的包装,书籍出版总体水平不高、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和种类有限,幼儿读物创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3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可以开展的年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70%的家长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幼儿来说太早,是上学以后的事情。大多数家长不能理解幼儿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幼儿识字的工具。
4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的投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人们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学前班去学拼音、学外语,热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试都能拿好成绩,热情地给孩子报许多个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认为这是领先一步。事实上,不重视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2]。
51现在电脑游戏、电视节目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有些孩子一回到家很自然就打开电视,而对书籍则熟视无睹。
11以政府、社会组织、传媒、教育部门的理念宣导和舆论导向,高频率地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营造热爱阅读的社会氛围,把早期阅读促进提升为一种国家民族的、责任性的、迫切性的呼唤,使家长树立起早期阅读的观念,为大规模的阅读开展创造条件。
21对相关幼儿早期阅读的产业予以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加快社会化服务链条的形成,促进出版业的转型和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市场化的手段有效地促进早期阅读发展。
31促进家庭和学校的参与,把理念和服务整合推广到学校和家庭,建立“家园一体化的”早期阅读促进机制。
41家长在家时尽量不要看电视或上网,陪孩子一起看书,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11可以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特点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给孩子买很多的书,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去书店,告诉孩子书的种类多,读书可以使人聪明等,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多让幼儿看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以此来开阔幼儿的眼界,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买书时不要一次性买太多,可以告诉孩子看完这本再买下一本,越早看完越早买新书,这样孩子会更有动力。
21通过阅读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看书、阅读的乐趣,对培养孩子喜爱看书的良好习惯是很有好处的。通过阅读,幼儿得到丰富的知识,无形中培养了幼儿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丰富了想象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产生“这是我自己学会的”、“这是我想出来的”、“我越来越聪明”等诸如此类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不但使幼儿不会厌学,愿意“苦中作乐”、“苦中求乐”,而且还对学习产生乐趣。当孩子运用到书中学到的词、句或者某个小知识时,要及时表扬孩子,告诉他书真是好东西,以此激励他读书。
31在阅读中幼儿存在困难较多,教师或家长应控制与引导幼儿的阅读,随着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已经能够完成这一阅读,就撤走支持、帮助,再帮助幼儿确定新的阅读目标。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
41在幼儿阅读中,很多内容家长不必解释过多。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锲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也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1]。
51幼儿在阅读中,常常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来自知识理解的偏离,这也是幼儿掌握某些规律的泛化作用,教师和家长要有“容错”观念,过多的纠正不但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而且还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破坏幼儿已经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毕竟幼儿的想象力和成人有所区别。当然,也有必要在适当时候进行一些合理的较有策略的纠正。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要与幼儿的思维发展相适应,以幼儿实际情况为基础,按照幼儿成长规律,对幼儿进行诱导,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步入小学作准备,为他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苏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