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谈英汉文化词的对比及翻译

2011-08-15 00:45陈琳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霍译杨译原文

陈琳琳

(湖北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谈英汉文化词的对比及翻译

陈琳琳

(湖北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

语言植根于文化中,人们的世界观反映在他们的语言里。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波及词汇层、语言层直到语境层。本文基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来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及其翻译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文化因素时,应考虑译作在预期读者中的可接受性,从而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文化负载词;文化伴随意义;翻译目的;读者因素

1.语言、文化与翻译

在西方关于“文化”的众多定义中,19世纪最有影响的定义是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1871)中提出来的。据《文化学辞典》(1988),Tylor给文化下的定义为:“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moral,law,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Susan Bassnett:2004)而在在洪堡特那里,语言反映世界观。(潘文国,)语言反映人们的文化认知,也有着传达文化意义的功能。因此,在翻译中如果不谨慎处理,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讲,不能传达文化意义的翻译无法在读者中引起应有的文化共鸣,这对原作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在处理翻译中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读者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作用。

例如,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应运而生的“福娃”,这五个可爱的娃娃,名字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看到他们,中国的民众就会想到“北京欢迎您”,作为吉祥物的这五个中国小精灵承载了中国公民想要传递给世界人民的“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等理念。但是“福娃”最初的译名“Friendlis”仅有“友好、友谊”的指称意义,并没有传达给外国人上述所承载的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利于我们借助奥运会这一盛会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翻译成Fuwa,另外附加注释。这样,外国读者在看到Fuwa时才会具体地把它和那五个可爱的中国吉祥物联系在一起,进而联想到它们的特殊文化意义。Fuwa保留了“福娃”的文化蕴含意义,达到了更好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针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坚持“文化传真”的翻译基本原则。无论我们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应既考虑原文的文化特色,又顾及译作的可读性。

下文在奈达五类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浅谈翻译中如何应对词语搭配的伴随意义传达问题。笔者认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译者可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和预期读者来选定相应的翻译策略。

2.奈达的五类文化

奈达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可以五类:(1)Ecology生态学;(2)Material Culture物质文化;(3)Social Culture社会文化;(4)Religious Culture宗教文化;(5)Linguistic Culture语言文化。

2.1 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包括动植物、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等。从地理位置上讲,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而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水,因此在英语中有这样的表:all at sea(不知所措),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sail before the wind(顺风航行)等。而汉语中呢,有“挥金如土”来形容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英语中则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很能喝水或喝酒,说他“牛饮”,英语中则说drink like fish.

从生态环境讲,不同民族对动物的喜好各异。汉语里,“狗”总带有贬义,比如汉语里常用“狐朋狗友”来比喻勾结在一起的一帮坏人;用“狼心狗肺”来比喻一个人心肠像狼和狗一个凶恶狠毒。与此相反,英美国家人士却常把狗看作是人类的朋友。英语中关于狗的表达几乎都是褒义的,如“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arking dog never bite”(会叫的狗不咬人)等。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译本对狗的传译迥然不同:

杨译:“…‘Desperation drives 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霍译:“…,it will be a case of ‘the desperate dog will jump a wall,the desperate man will hazard all’;…”(转引自:邵志洪,2005)

在这里两种译文看上去差别不大,都有直译的成分。原文中,宝玉的丫鬟将红儿比作狗,应该含有侮辱的涵义。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针对的国内读者,所以不必大费笔墨去解释“狗急跳墙”的比喻意义,读者应该能明白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而霍克斯的读者是英文读者,他们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思,但译者添加了desperate一词,应该能很好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2.2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文化里特有的物质产品,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比如中国的长城,各国独特的食物和衣着等等。比如中国的饺子、混沌、包子、豆腐等等,在英语中都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现在大家都似乎都能接受它们的音译名了,这样才体现了它们的“中国特色”。

请看一下例句:“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瓮!……”

杨译:“…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she’s a hundred times …”

霍译:“…They call jealous people “vinegar bottles”, don’t they? Well, she’s not just a bottle full of vinegar; she’s a storage jar – a whole cistern – full of it! …”(转引自:邵志洪,2005)

汉语里形容一个人爱嫉妒,叫吃醋。因此,醋缸子、醋瓮还有爱嫉妒的文化伴随意义。杨译采用了意译的手法,保留了原文的文化意义,但丢弃了文化形象,对原文来说是种损失。霍译采取了直译和增译的手法,既保留了原文里文化特色,有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笔者认为比杨译更出色。

2.3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风土人情、传统、社会规则、宗教信仰、道德准则、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等。比如不同的文化有不用的节日和庆祝风俗,不用的打招呼的方式,不同的称呼方式,另外还有人们赋予颜色词不用的含义。不同文化里的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不同的。

在汉语里,红色总是和“吉利”“好运”“喜庆”相连,是个有着褒义词,中国文化把婚丧嫁娶称作“红白喜事”。过年要贴对联,对联写在红纸上。哪家有人娶媳妇嫁女儿都要、贴大红喜字。再比如:“开门红”(to begin well/to make a good start),本命年要穿红色的衣服来避邪等等。但是英语文化里,红色却有着截然不用甚至相反的文化伴随意义。西方文化中,红色总是和革命、激进和血腥联系在一起,带有政治色彩。英语“see red”表示“火冒三丈”或“大发脾气”,“to wave a red flag ”是做“惹人生气的事”。汉语中的“眼红”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嫉妒心理,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却是green-eyed。例:

(1)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杨译:Her power and red chamber,her youth and beauty wasted.

霍译:All the sweets of spring untasted.

(2)红颜薄命古今同。

杨译:From of old lovely girls have shared a sorry fate.

霍译:For the fair are mostly ill-fated,as has been said often before.(转引自:邵志洪,2005)

以上两例中的红颜和红粉都用来形容面容姣好的女子。第一例中,杨译没有译出原文的文化隐含意义,但red chamber一词仿佛是从汉语里直接转移过来的,在中国读者读来,或许可以联想到女子的闺房,但在外国读者看来可能就没有这层意思了。而霍克斯的译本,完全采取意译的方法,虽说失去了原文的文化特色,但用语比杨译更有诗意,在这点上保留了原文的韵味,似乎也不错。第二例中,杨译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比较接近原文,但是在两个译本中红字的文化意义都丧失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而霍克斯的译本句子稍显拖沓冗长,没有原文诗味浓重,似乎杨译优于霍译。

2.4 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佛教、道教、儒教有着深远的影响。佛教从印度传入,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只要弃恶从善,都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例如汉语中有很多与佛教有关的表达,像“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都是以佛教中特有的事物还作比喻的。而在西方,人们信奉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认为人生来就有罪,只有通过相信上帝,用一生去忏悔,才能获得救赎,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就会下地狱。英语中有关基督教的表达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bear one’s cross”(背十字架)等等。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译文1:drop one’s cleaver and become a Buddha.

译文2:achieve salvation as soon as one gives up evil.

在这个例子中,明显两个译者的翻译明显地带有文化印记且注意到了读者因素。译文1体现的佛教文化,和原文一致,译文2体现的基督教文化,salvation是救赎的意思,evil让人联想到恶魔的撒旦,有罪恶、邪恶的意思。

2.5 语言文化。汉语成语和歇后语富有浓厚的汉语言文化特色。因为篇幅问题,这里暂时不给予探讨。

3.结论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为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其涉及面广,可变因素多的特点决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必须以译语读者为中心,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性,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使译文接近原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这类作品时,要尽量遵循忠于原文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日益广泛深入的今天,我们要坚定地传承中华灿烂文化文明,并将之发扬光大。因此,在翻译中,就要尽量采取直译或者异化的翻译策略,不断地巩固我们的文化,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文化文明埋没在他国的语言文化中。因此,作为译者,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翻译中,要尽量求同存异。既考虑原作在译入语读者中的接受性,又要考虑源语文本的文化因素。

[1]Susan,Bassnett.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4.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梁春梅.“福娃”引发的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4).

[5]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王银泉.“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6(3).

[8]张碧慧.从奈达的五类文化因素看英文诗歌汉译的归化问题[D].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陈琳琳,女,湖北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2010-11-13

猜你喜欢
霍译杨译原文
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浅析《红楼梦》中“黄”系词的类型及其翻译策略
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文化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策略的选择
论译者的翻译个性
——以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为例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貌修辞*——以霍译《红楼梦》为例
杨译:以信仰的高度去敬业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