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麻醉的体会

2011-08-15 00:45:10胥剑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5期
关键词:颈丛肌间臂丛

胥剑波

(江西省丰城市中医院 丰城331100)

肩部及锁骨手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术,其麻醉范围牵涉颈丛及臂丛神经,作者总结5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体会,为此类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ASAⅠ~Ⅱ级实施肩部或锁骨手术的成年患者,年龄18~68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锁骨手术36例,肩部手术14例;手术时间30~180 min。既往无慢性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病史,无精神病史。

1.2 方法 术前30 min均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和阿托品0.5 mg,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备好抢救药品及器具。(1)体位: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头低足高位15°,手臂贴体旁,手尽量下垂以暴露颈部。(2)定位:先触及C6横突,其上1.0~1.5 cm前中斜角肌间隙为穿刺点,约C5水平。(3)操作:常规消毒,穿刺点作皮丘,以3~4 cm 22 G穿刺针垂直刺入略向脚侧推进,直至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为止,回抽无血和脑脊液,注入30~40 mL含1.0%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液,注药时压迫穿刺针下部肌间沟,促使药液向头侧扩散,充分阻滞颈丛及臂丛神经。操作完成后常规吸氧,观察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

1.3 结果 42例成功实施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中40例阻滞效果完善,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反应;2例伍用辅助药镇痛,为肩关节手术。5例出现霍纳综合征,2例出现膈神经阻滞,2例出现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寒颤、头晕、视物模糊,均为老年患者。以上情况经对症支持处理未产生不良后果。

2 讨论

2.1 理论基础 肩部或锁骨手术的阻滞范围应达C3~C6[1],包括颈丛和臂丛神经。解剖上臂丛神经及颈丛神经从颈椎至腋窝远端一直被椎前筋膜及其延续的筋膜所围绕,颈丛臂丛神经实际上处于此连续相通的筋膜间隙中,故从肌间沟穿刺至此筋膜间隙,只要注入足量的药液便可阻滞颈丛及臂丛神经,达到肩部或锁骨手术的阻滞范围。

2.2 影响阻滞效果的因素 (1)准确定位:有时因肥胖及外伤肿胀等原因影响肌间沟的定位,致使操作无法进行。(2)尽量寻找异感,并注意其放射的方向及范围,异感的出现是定位准确的标志。(3)注药时应取头低足高位,并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使药液向头侧扩散充分阻滞颈丛神经。

2.3 用药量、年龄与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关系(1)安全范围内(50 mL1.0%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用药量与阻滞范围和效果成正比,但并发症的出现机率增加。本文中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的用药量均为40 mL。(2)年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成正比,9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其中6例为60岁以上老年人。

2.4 肩区深部手术 需阻滞T1、T2神经,故常须在腋后线加第2肋间神经阻滞或伍用辅助药镇痛。本文中2例伍用辅助药患者均为肩关节手术。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052-1 060

猜你喜欢
颈丛肌间臂丛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鱼身体里的“小刺”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河南水产(2019年4期)2019-12-13 02:50:42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