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论高校管理效度的路径选择
刘 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从多层面、立体式的角度,综合运用有关高校管理效度的研究方法对高校管理层审视管理高效的理性反应,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带来的连锁反应,高校管理的科层制与扁平化促进高校发展等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高校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高校管理体制;教授治学;管理高效;核心竞争力;管理绩效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因此,注重高校管理效度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高校管理效度问题,是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过程的背景下,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作为一名高校的管理者,高校管理效度问题的提出,需要审视和思索的是现行高校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否带来了管理的高效化。
创办一流的大学,评估项目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的软硬件建设都有明确的细化标准,其中对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学位、双师型师资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等规定的很严格。只有达到或超过指标体系规定的标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才能达标。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评估指标的刚性规定,有力地促进了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盘活资源,充分利用外援,积极创建;顺利推进高校在评估达标的基础上深化体制改革,强化高教良性运行机制,拓展办学主动权,提高教育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这真正把教授治校、学术至上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方向。从根本上树立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崇尚权力和地位的理念。“切实把能够从事教学科研师资的关注点引向教学科研第一线,不断增强高校教科研整体实力,打造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以培育学科专业带头人为载体,渲染知名高校的外向度”。[1]每所高校应按照自身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应对竞争的战略与策略。实践证明,离开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难以凑效的。
我国传统大学行政管理体制既有科层制,也有扁平化。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管理体制既体现出了管理优化带来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暴露出了管理行政化的命令式、强迫式特征,严重制约着大学教师教科研开发创造的积极性。同时,“大学内部柔性化的津贴分配机制,多显倾向行政管理人员,以至官本位和权力异化带来了窒息大学的教研环境。在大学圣堂里时刻孕育着唯管为尊、唯权为赫的意念和萌芽”。[2]36
高校改革面对复杂而又难以理顺的高校管理体制和高校法律关系,操持高校改革的决策者、实施者在众多的高校呈现出的特点不一,情况特殊面前,很难理清一条适合中国高校改革的发展之路”。[3]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改革之所以收效不尽如人意,完全在于没能抓住解剖体制这条主线,办学主体和方式虽然由单一走向多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办学理念没能彻底更新,始终固守僵化思维定势,认为高教改革是国家的事,与大学管理模式和绩效没什么关系。
高校人才培养职能和目标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每所高校都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抓手,以狠抓教育教学为主线,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根本,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目的。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充满竞争活力的生命线。实践证明:哪所高校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注重科研及成果转化,哪所高校的知名效应就强;哪所高校的生源就好。教学科研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越高,激励机制越完善,越能调动激发高校教师保持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高教的大众化必须以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水平为依托。同时,“科研成果的现实生产力转化是高教大众化的基石和支撑。目前高等教育中的产学研机制链条脱篑,高校管理的行政化明显地反射出弱化和软化,极大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4]
高校行政化,亦即高校各方面工作依靠行政手段实施管理。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决定着管理方式的强化。
学术界在主张弱化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同时,内隐着举起注重教学科研的旗子。从管理二重性的角度透视,一味追求管理与对象的平衡点,有悖于管理的本质,也与管理绩效的最大化向背。“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处于关键时期,高教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片面主张运用市场运作模式来经营高校,撇开行政组织的目标化管理,就会实现教学科研实力的硬化”。[5]28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高教科学发展内涵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无法实现和运用,严重地制约了高校科学发展的快速进程。
科层制(bureaucracy)一词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万斯诺·德古尔纳首创。后由德国社会经济学家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首次使用。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属于典型的 “科层制管理”模式,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具有明显的 “科层化”特征。高校的行政权力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校、院、系,三者间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高校学术权力由学术活动本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作为高校权力的两个方面,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虽有区别,但不是截然分开的。对我国高校而言,如果管理层级过多不仅延长了管理信息的流程,也加大了高校的管理成本,削弱了高校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
在高校倡导扁平化管理,与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特性以及落实高校中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密切相关。学术组织与其他社会部门相比,工作任务结构较为平坦,学术部门之间的联合方式以及对学术组织的控制结构也相当松散。理论上讲,扁平化组织结构以及扁平化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高校。“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总体上属于集权型管理体制,在高校内部,权力也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普遍缺少办学自主权。尤其是在一些地方高校,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被控制得很死。可以说,落实高校中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形成与高校学术组织特性相适应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际需要,但具体操作很不容易”。[6]压缩管理层次,缩减管理部门,按照“就低原则”来处理学校的各项事务,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实施扁平化管理,使二者有效结合,能够削弱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权限,提高高校的管理效度。
结 语
综合上述分析,高校管理效度问题,不仅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素质、绩效的转变及提高都会发挥显著的效果。高校管理效度的相关因子在高校面对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博弈状态,有效推动着高校管理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丰富和完善。
[1]焦璨.不要为高校“行政化”辩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3-18.
[2]肖应红.我国高校学术权力行政化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3]纪宝成.单独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N].新京报,2010-03-07.
[4]杨晨光.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我国高校如何转变行政化倾向[N].中国教育报,2010-03-09.
[5]吴华.没有开始哪来结束——高校“去行政化”刻不容缓[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6]孙正聿.高校“去行政化”为何引争议[J].高教研究,2010,(4).
On the Route Choice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Validity
Liu Ming
(Huaib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Huaibei235000,China)
Adopting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validity,the paper discusses,in multi-dimensions,the rational reaction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validity,the chain reaction brought by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romoted by bureaucracy and delayering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guide for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professor-centered management;management validity;core competitiveness;manage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G647
A
1672-447X(2011)02-0112-003
2010-11-16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结构研究”阶段性成果(2009sk472)
刘 明(1970-),黑龙江绥化市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2008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