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湘子桥的商业文化意蕴

2011-08-15 00:52曾丽洁
关键词:韩江潮州商业

曾丽洁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州潮州 521000)

潮州湘子桥的商业文化意蕴

曾丽洁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广州潮州 521000)

潮州在历史上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商的发源地,商业文化开发早、底蕴厚。潮州的崛起和发展与韩江、与湘子桥息息相关,湘子桥的选址和结构都具有浓烈的商业文化意蕴。湘子桥桥市文化规模大,幅射面广,延续时间长,在世界桥文化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关于湘子桥商业文化的研究,可以为当代城市商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湘子桥;商业文化意蕴;选址;结构;桥市文化

广东省潮州市地处韩江之滨,濒临南海,是中国最早接触海洋文明的地方之一,得风气之先,潮州商业文化开发早、底蕴厚。潮州是潮商的发源地,唐宋以降,潮商足迹遍布海内外,在东亚、东南亚产生巨大影响,是我国传统三大商帮中唯一活跃在当代商界的奇葩。潮州的商业文明源于韩江,发展于海洋,在城市商业文化发展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潮州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列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湘子桥是韩江中下游分界线,扼千里韩江咽喉,经过潮州的驿道是东南沿海北上江浙京津的唯一通道,为古代闽粤水陆交通要津。湘子桥是潮州商业文明发展的关键,其选址、结构都蕴含浓烈的商业文化气息。湘子桥独具特色的桥市风情,更是展示潮州商业文化的窗口。解读湘子桥的商业文化意蕴,对于揭开潮商辉煌之谜,促进当代城市商业文化的发展,都将会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一、精心选址蕴含“商机”

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河,长470公里,上游由源于武夷山的汀江、源于莲花山的梅江等几条支流组成,下游又分成三大分支各自南奔入海。从外型上看,韩江水系就像一棵树冠和根系发达、树干强壮的大树,从今天属梅州市的三河坝到潮州市的湘子桥河段,刚好是这棵大树的树干,湘子桥是这棵大树最重要的节点。韩江中下游江宽水深,航运条件非常好,是连结潮(州)汕(头)、兴(始)梅(县)与福建长汀重要的水路交通大动脉,历史上在粤、赣、闽三省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航运条件使韩江蕴育出了几个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如上游的长汀县,中游的大埔县和潮州市。长汀县隶属福建省,历史上为八闽客家首府,有“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之誉,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大埔县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唐宋元明清都是外销瓷和外销茶叶的著名产区。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宋代至清朝末期汕头开埠之前一直是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韩江上游山区古时候粮食严重不足,需从下游平原地区贩进大米等粮食作物,上游山区的土特产品、外销的陶瓷以及茶叶等货物都需经韩江贩出。湘子桥和大桥周边地区是千里韩江货物的集散地。

陆路方面,湘子桥是广东、广西沿海北上驿道的必经之路,是联系二广和闽浙的纽带,在潮州各种史志典籍中,随处可见对这座古桥重要性的记述,兹录几段为证:

溪(注:韩江)当闽、广之冲……[1]75

其途通闽浙,达二京,实为南北要冲。[2]41

潮州为全粤东境,闽越豫章,经涂接壤。城东之水曰韩江,合汀赣九河之流,汇鳄溪(注:鳄溪为韩江古称谓)於广济门(注:潮州古城东门,与湘子桥隔东门广场相对)。……今者(注:桥修复后)梯航万国,南抵扶桑,北暨流沙,舟车所至,莫不攸往,则是桥也,周行如砥,泉货以通,民用以利,可以宣圣天子承天载物之治矣。[3]

潮之水,以韩江为最,江上有桥,当闽粤孔道。[4]

无论水路还是陆路方面,湘子桥都是“咽喉”,在千里韩江上,在广袤的粤东大地上,湘子桥的作用无可替代。

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面向南海,背靠潮汕平原。潮汕平原是广东省第二大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发展商业的物质基础非常好。据《三阳志》载:“州地居东南而暖,谷尝再熟。”[1]27《永乐大典》中引《周伯琦伯温肃政裁》载:“岸海介闽,舶通既吴及诸番国,人物幅集而又地平土沃,饶鱼盐,以故殷给甲邻郡。”[5]潮汕地区粮食作物早在宋代就实现一年二熟,比全国大多数地方产量多了一倍,经济作物品种繁多,手工业发达,商品生产开发早,产品远销江浙及海外多个国家。唐代潮州就是沿海少数对外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陶瓷产品和茶叶远销海外,蔗糖、潮绣、木雕、凉果、银器、锡器等都是潮州北上江浙京津的著名商品,鱼盐则主要供应赣南、闽西广大内陆地区。潮州是潮汕平原的北大门,也是潮汕平原物质外销的主要出发地。湘子桥的选址蕴含无限商机。

二、特殊结构彰显商业意识

湘子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结构的桥梁,大桥全长518米,由东西二段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浮桥平时闭合,方便行人过江,需要时解开浮桥,则在大桥中间形成一个巨大缺口,方便通航和排洪。

启闭式结构是潮州先人根据湘子桥的具体情况创造出来的。古时候韩江上游山区森林密布,常有大型竹排木排顺江而下,通过湘子桥到达下游出海口。中上游沿江地区古代是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基地,韩江沿江外销瓷生产自唐开始,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延续到当代,上游的大埔、三河坝和高陂等地都是外销瓷的主要产区。韩江中下游江宽水深,航运条件非常好,湘子桥建造之前,大型的航海船舶可沿江直达各陶瓷生产基地,外贸运输非常方便。湘子桥浮桥长97.3米,打开浮桥大桥中央即形成一个巨大缺口,完全能够满足大型船舶和竹排木排过桥的需要,启闭式结构使湘子桥的建造没有给韩江航运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湘子桥的启闭式结构对外贸发展非常有利,然而这种启闭式结构并非建桥之初的设计,而是建造过程中临时改变的结果,据现代桥渠专家罗英先生的分析:“修桥人们在工作时,看到这些大型船舶和木排往来均得经过这座大桥,若按原来规定的孔径和净空,航道将受阻碍,因而变更设计,在中流留一缺口,接以浮桥,以备启合来通航。”[6]修桥之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湘子桥即将给韩江航运带来的麻烦,只是按照原来的设计在东西梁桥各留一个通航孔,二个通航孔的宽度分别是11.40米和8.0米,这是当时架梁所用木材石料所能提供的最大宽度。按照这样的情况,湘子桥建成之后,大型航海船舶必将无法通过,上游下来的庞大的竹排木排也将被阻,那么沿江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鉴于这样的情况,潮州先人临时变更了湘子桥的设计,打破单一梁桥的规范,把湘子桥改为浮梁结合的启闭式结构,在大桥中间留出约100米的江面,接以浮桥,遇到大型船只经过,就解开浮桥,让大船从中间的缺口通过,这一变更等于把湘子桥的通航孔扩大了将近十倍,彻底解决了因建造湘子桥而阻断韩江航道的问题。同时启闭式结构又等于给韩江航道加了一把锁,为韩江航运的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世的盐税及韩江上其他各种赋税的管理都是以湘子桥为基础。

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交界处,面临南海,是粤东、闽西、赣南广大山区进入富饶的潮汕平原的北大门,又处在广(广州)泉(泉州)海运航线中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湘子桥启闭式结构为内外商贸住来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潮州湘子桥独特的结构彰显潮州人浓烈的商业意识。

三、桥市风情揭示商业盛况

“一里长桥一里市”是潮州湘子桥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上湘子桥是“全粤东境,闽越豫章,经涂接壤”的枢纽,是千里韩江最热闹的地方。南方很多古桥为了保护木制桥身不受风雨损害,也为了增加桥身重量以确保大桥安全,都在桥上加盖建筑物,大多数地方桥上的建筑物都是用于修闲纳凉避雨或祭祀,潮州人把湘子桥上的建筑物全部变成商店,500多米的桥梁成为一里长街。从明代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超过300年的时间里,湘子桥桥市一直风风火火,影响遍及海内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摄影家约翰·汤姆逊闻名前来潮州,对湘子桥桥市大加赞扬,称其可与英国有着泰晤士河第一桥美称的伦敦老桥媲美。

湘子桥桥市的繁华完全可以跟当年的二十四桥①二十四桥:此称谓最早出现在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自隋唐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富庶的文化与商业名城。关于“二十四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指扬州的吴家砖桥,古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隋唐时期扬州最繁华的地方;也有说是指扬州的二十四座名桥,桥及周边地区都是扬州繁华之所。此处借指湘子桥桥市的繁华有如隋唐时期的扬州二十四桥。相媲美,在潮州的诗文中有许多关于桥市的记载,略举以证繁荣:

湘子桥 清 陈王猷

对郭东峰见,飞虹落九苍。江声浮海气,人语乱鱼床。断石谁堪续,丛碑不可详。独怜桥畔水,空碧似三湘。[2]48-64

“鱼床”指鱼市用来摆放鱼的床板。江上还为雾气笼罩,鱼市已是一片噪杂。湘子桥的鱼市延续了几百年,新世纪初,因为市区的发展以及对潮州古城区的保护,鱼市才移到他处。

湘桥 清 杨朝彰

韩江春入涨遥遥,十八梭船锁画桥。鳄渚月明逢昨夜,凤台风静观今朝。琵琶岸上留馀韵,灯火江中乱暮潮。乘兴还如天上坐,玉人何处教吹箫。[2]48-64

前湘桥晚眺诗嫌其未备为补赋八首前人

巧圣宫旁长暮潮,何人倚槛教吹箫?箇中风致须深领,仿佛扬州廿四桥。西晖照水色澄清,薄暮红舷载酒行。擘岸江风何处起,耳边送到棹歌声。②《广济桥史料汇编》标为“前人,笔者估计是清以前所作,因为“汇编”中所能清楚标明出处的都是清人所作,故有此想法。

这二首主要展示桥市的风致,湘子桥上有酒肆茶馆,不时传出袅袅琵琶声,夹着声声横笛直箫,和着江面缓缓驶过的载酒船上的棹歌声,此起彼落,遥相呼应,跟当年扬州二十四桥风情相比毫不逊色。

晚过湘桥 清 曾廷兰

韩江江水水流东,莫讶扬州景不同。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猜拳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二十四桥凝目处,往来人在画图中。[2]48-64

“疍艇”指疍家小艇,特指在桥边卖时蔬的小船,潮州土著为疍家人,桥边小艇多为疍家人所经营,故称为“疍艇”。“疍艇”从早到晚在湘子桥周边游曳,鱼市已开始,桥市又迎来新的一天了,可“疍艇”还没结束昨晚的营业,食客呼酒之声仍频督传出,远处则是借着南风徐徐驶过的盐船,一派淮海维扬风情。

广济桥晚眺清周易

蟹舍鸬庄画不如,棹讴声出瞑烟虚。

六篷船泊灯初上,鳄渡秋风唤卖鱼。

一水东流接杳冥,湿云飞掩夕阳汀。

凤凰台榭遍秋草,三十二峰相对青。[2]48-64

“六篷船”是湘子桥边特有的小花艇,船上撑起六片小帆像羽扇,故称“六篷船”,艇上有歌妓,是江面夜市的主角。这种小艇有如古时珠江和秦淮河上的花艇,有关的记载和题咏颇多,从某些方面讲“六篷船”是韩江航运发达的一种反映。“鳄渡秋风”①鳄渡秋风:潮州八景之一,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据传是当年韩愈祭鳄遗迹。韩江古时候有鳄,对二岸百姓危害非常大,韩愈被贬来潮后,率民众祭鳄驱鳄,此处即为当年祭鳄的地方。是潮州外八景之一,在韩江北堤,距湘子桥约三公里,为当年昌黎先生祭鳄遗址。诗人站在桥上,低头是六篷船的点点“船灯”,远望是昌黎先生故地,耳边还隐隐传来鱼贩的叫卖声,湘子桥融交通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多姿多彩。

下面二赋详细描绘了桥市的繁华:

《广济桥赋》明李龄

若夫殷雷动地,轮蹄轰也;怒风搏潮,行人声也;浮云翳日,扬沙尘也;响遏行云,声振林木,游人歌而骚客吟也;凤啸高冈,龙吟瘴海,士女嬉而萧鼓鸣也;楼台动摇,云影散乱,冲风起而波澜惊也。

《广济桥赋》清杨献臣

贾师雀尾之航,贵客螭头之艇,避雨之楫方归,挂风之帆已迥,争渡则舟子语喧,开关则篙工力挺,已大小而各殊,亦往来其不等。况乃行人杂沓,过客载驰,或担簦而负笈,或抱布而贸丝,或乘肩舆而至止,或荷蓑笠而来斯,或骚人登高而作赋,或逸士临流而咏诗,熙熙攘攘凡几辈,朝朝暮暮无已时。[2]48-64

桥市繁华热闹,各色人等蜂拥而至,桥上接踵摩肩人声鼎沸,不像桥更像街市,潮州民谚有“身在湘桥问湘桥”的戏语,桥市的繁荣可见一斑。关于湘子桥桥市的记载始于明代,历时300多年,桥市的影响不仅海内,更达海外,清代林峥嵘的《湘桥晚眺》记录的就是海外商船汇集湘子桥的盛况:

廿四桥舟锁暮烟,鳄驱牛系始何年。

垂杨不管离人恨,明月解留估客舩。

外国鲸鲵波塞海,中原雷浪气掀天。

擬清画一通商贾,何日诏书尽布宣。[2]48-64

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街,无桥不成市,湘子桥桥市再现了当年卞河虹桥桥市的繁华,又续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宏伟篇章,为神州大地所罕见。

结语

湘子桥在建成后的六、七个世纪中,一直是千里韩江上唯一的一座桥。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湘子桥占尽了商机,为潮州商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独特的启闭式结构为古桥添上了亮丽的一笔,潮州的商业文明在这种开放的结构中得到发扬光大。潮州是潮商的发源地,千千万万的潮州人从湘子桥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国际商海中的姣姣者。“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历史”,湘子桥所蕴含的商业文化信息,让我们看到了潮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印迹,是商业文化发展的范例。

[1]陈香白.潮州三阳志辑稿[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

[2]饶宗颐,张树人.广济桥史料汇编[M].香港:新城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出版,1993.

[3]乾隆潮州府志卷:四十一·艺文[M].[出版者不详].

[4]胡恂.增修广济桥石墩记[M].[出版者不详].

[5]解缙.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五[M].北京:中华书局,1996.

[6]罗英.中国石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59:200.

The Connotation of Commercial Culture of the Xiangzi Bridge in Chaozhou

ZENG Li-jie
(Chaozhou Branch,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 521000)

Historically,Chaozhou has been the polit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centre of the east of Guangdong.Being the home of Chaozhou merchants,it boasts of a time-honored commercial culture with profound deposits.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aozhou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n River and the Xiangzi Bridge.In both its site selection and structure,the bridge has a strong connotation of commercial culture.Owing to its massive scale,extensive radiation,and great duration,the culture of the city regarding the Xiangzi Bridge plays a unique part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bridges.A study on the commercial culture of the Xiangzi Bridge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municipal commercial culture.

the Xiangzi Bridge;connotation of commercial culture;site selection;structure;culture of the city of bridges

K 928.78

A

1001-4225(2011)04-0042-04

2011-01-21

曾丽洁(1968-),女,广东潮州人,硕士,韩山师范学院师范分院讲师。

佟群英)

猜你喜欢
韩江潮州商业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自卑的窗外也可以开出繁花
Vadose-zone moisture dynamics under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a dry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