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报编辑素质的培养

2011-08-15 00:51王佳玲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学报工作

王佳玲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论学报编辑素质的培养

王佳玲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学报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出版法规,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确保学报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学报编辑;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修养

编辑不仅是社会文明的传播者,也是社会文明的促进者;不仅向人们宣传思想、传播知识,而且向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编辑人员肩负着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累科学文化成果,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

一、政治素质是学报编辑的基本素质

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学报质量的优劣、价值的大小,除了稿件本身的原因,更直接地受到编辑的影响,是编辑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学术上一些超前的思想、观点,对广大群众的引导作用十分明显。学报编辑人员只有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注重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确保学报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一)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学报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是指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稿件,以保证学报政治质量的能力。由于编辑分工不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讲,提高自身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是提高编辑水平的共同要求。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根据当时新闻界的状况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江泽民也强调:“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始终保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关键。”[1]这番话,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又重申了毛泽东“要政治家办报”的正确主张;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也是对学报编辑提出的总体要求。学报编辑只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基本原理,才能有高度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党性原则,才能对稿件的政治性、科学性做出正确的评价,真正发挥学报所具有的政治导向、舆论导向、文化导向和学术导向功能。

(二)加强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产物。“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制定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展先进思想,克服落后思想。”[2]因此,学报编辑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在编审稿件的过程中要树立法规政策观念,把握好标准尺度,规范出版行为;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法律知识,严把出版质量关,推出更多的精品。要保证这一点,单靠纪律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编辑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在自觉的基础上贯彻执行。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可能只对某一专业学科的稿件进行加工编辑,要一专多能。既要当编辑,又要做学者。这就要求编辑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在相近的领域开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在工作中要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划清政治与学术问题的界限。既不能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也不能把学术问题视为政治问题,无线上纲,扣政治帽子。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双百”方针的惯彻执行。编辑在贯彻“双百”过程中,还应正确处理好另一个关系,就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批评、实行舆论监督的关系。“正面宣传,是指一切鼓舞人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的新闻舆论宣传,是期刊特别是社会科学类期刊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但在正面宣传的同时,还要开展批评和舆论监督。这是党领导事业及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党有自信心、有力量的表现。”[3]批评不是消极的,而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分清光明与黑暗、歌颂与暴露的界限,最终给人以勇气、希望和力量。

二、职业道德是学报编辑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中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对各种从业人员规定的、具有自我约束作用的行为标准。”[4]它要靠人们的共同信念、习惯以及不同行业的文化传统来自觉遵守,也要靠社会舆论的力量和教育来维系。在我国全面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期,职业道德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之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高规范。

(一)正确的职业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职业意识是编辑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基础,它能够对其职业行为的是非、好坏和优劣进行正确评价,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编辑工作的意义、作用,更大地发挥工作效能。提高编辑的职业意识,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作者、读者服务的思想。刘少奇同志曾说:“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的创造。”学报编辑通过自己的劳动,把标准和规范的精神产品奉献给社会,使知识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社会的进步。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没有爱岗敬业的高度责任心,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很难胜任编辑这一工作的。

(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编辑,应该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也应该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在编辑工作的每个流程中。正如唐人湋诗中云:“林园手种唯吾事,桃李成荫归别人。”编辑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心血和汗水都融进了书稿之中,渗透在别人的事业中去;把自己的功劳潜隐在别人的成果中的一项伟大工作。任何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都包含着编辑的辛勤劳动,他们从浩瀚的书稿中从事挖掘、审校、润色、增删等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不辞辛苦并自得其乐。大家都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编辑家。鲁迅一生办过出版社8个,主持并参加编辑的刊物20种,编辑或参编别人的书籍76部、丛书11种,校阅和介绍出版的书籍40余种,共约2 000多万字。在我们的编辑队伍中,具有鲁迅这种遗风的人很多。这种道德修养和作风融入工作中,就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编辑在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篇来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稿件一视同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是社会效益第一位还是经济效益第一位,一直考验着每个学报工作者。如果说物质产品不允许有次品和等外品的话,那么,精神产品就更不能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编辑对待每一篇稿件,都要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迎合部分人的不健康需求。精神产品是无形的,影响却是广泛而久远的,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学报编辑对待每一篇文章不仅要持严肃、谨慎的态度,还要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一个字、一个标点、一句话,都要准确无误、精益求精、字斟句酌。正所谓“吟妥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种认真细致、严肃负责的精神正是编辑职业精神的体现。

(四)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学报从编辑到出版,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何发挥好集体的力量,编辑的协调能力是关键。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编辑部由多个编辑组成,由于文化、阅历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工作上必须做到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否则,整体效能就不能发挥,工作也不能正常运转,任务更无法完成。编辑部的工作犹如交响乐,每个成员只有和谐、统一,才能奏出最美妙的乐章。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中顾全大局,维护集体的利益、名誉,对于违反集体利益的行为要给予批评、制止,树新风,扬正气。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编辑审稿、加工的劳动是再创造性的劳动。在这一创造性的劳动中,编辑创造性的发挥有赖于集体的智慧,也受到编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和制约。编辑部只有集体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一致,互相支持,互相协作,才能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形成一种团结向上、进取拼搏的精神力量,进而提高学报的整体水平。

(五)要加强个人修养。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讲究的是修身。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要讲究“做人和为人”。作为一名编辑,应当把加强自我修养当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融入到工作中去。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即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种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我们今天重温这段话,就是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和自觉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使“慎独”的作风不断发扬光大。

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做好学报编辑工作的保障

从事编辑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编辑只有具备所从事的编辑业务范围内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制定选题、鉴别书稿、编辑加工中独具慧眼,发现新人,推出精品。另外,编辑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编辑工作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职业,这是由编辑职业的特点决定的。编辑的文化素养、生活情趣、价值取向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左右着对稿件的判断、理解和取舍。编辑要不断学习,拓展领域,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做到“专”与“博”。首先是“专”,“专”是基础,“博“是补充。编辑应以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在系统掌握编辑学理论、编辑技术、编辑业务、政策法规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使个人有限的知识通过优化组合,融会贯通,相互作用,相互激发。同时,编辑还要站在社会科学的前沿,利用一切条件、机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吸纳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事物,增强运用和研究知识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编辑,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办刊的需要。

(二)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首先,编辑要具备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编辑的工作主要是在语言文字领域展开的,不论从事哪个专业的编辑,都应具备语言文字功底。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语法进行逻辑修辞等写作技巧,就无法对稿件进行删改、加工、润色,也就谈不上编辑工作。所以,编辑要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苦练内功。要有一支过硬的“笔”,在不损坏原文的主题、结构、风格的前提下,去繁求简,去伪存真,使模糊的变得清晰,呆板的变得活泼,达到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增强可读性。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文化品位是学报整体质量的综合体现。学报品味的高低,取决于编辑的的文化品位。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还要以开放的视野对待各民族文化,吸纳其他民族的精华并加以整合,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尽快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加快中华文化的传播;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推进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另外,编辑还要有文化人格的素养,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把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树立精品意识,保持清新高远的格调,与时代同行。

(四)良好的编辑风格。编辑风格,是编辑个人或群体的编辑文化结晶,是无处不在的个性灵魂,是全局性、整体性的,影响到编辑全过程和刊物的方方面面。每个编辑在工作中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编辑在选择风格时,首先要尊重作者。由于每个作者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心理特征、文化修养等不同,其文章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编辑不能以自己的风格损害或驾驭作者的风格,当编辑的风格与作者的风格产生矛盾时,应服从于作者的风格。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编辑手法和技巧,使编辑与作者的风格完美结合,这是编辑工作的最高境界。

(五)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选题策划是期刊编辑的灵魂。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要对本专业或栏目的选题有预定的构思,以此突出办刊的宗旨和栏目的特色。其次,要根据办刊方向,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确定选题。要善于掌握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积极研究、探索选题的方法、技巧,不断增强选题策划的预见性、科学性、正确性,才能保证选题不脱离正确的轨道。

总之,学报编辑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日常工作中,编辑必须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积累、完善,不断提高。

[1]江泽民讲话[N].人民日报.1996-01-22.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3][4]新闻出版专业基础[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6.

G213

A

1671-1262(2011)02-0057-03

2011-05-20

王佳玲,女,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及中华文化方面的研究。

温冠男

猜你喜欢
学报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不工作,爽飞了?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选工作
《深空探测学报》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