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菜及其产品开发

2011-08-15 00:54魏平柱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大头菜诸葛襄阳

魏平柱

(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诸葛菜及其产品开发

魏平柱

(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产品开发与传统文化结合,才能焕发生机,做大做强。襄阳大头菜复称孔明菜,借诸葛东风,利用新工艺,不仅拯救了频临绝境的产品,而且使之走出省域,远销海外,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利益。

诸葛亮;诸葛菜;孔明菜;大头菜;传统文化;产品开发

诸葛菜又名孔明菜,俗称大兜菜、大头菜。传说它的食用是诸葛亮发现的。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时候,一次下山采药,发现了它,便带回家中炒食,味道鲜美。后来又用食盐腌制,再吃的时候,又香又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来。因为它长得头粗尾细,诸葛亮便叫它“大蔸菜”。老百姓讹称为“大头菜”。大家又认为这是诸葛亮发现的,为表彰诸葛亮,便叫它“诸葛菜”。又因为诸葛亮字孔明,所以又称它为“孔明菜”。据传,诸葛亮出山之后并没有忘了它。行军打仗、军屯垦殖都种着它、带着它,以为军资。它为诸葛亮治军立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这菜在植物学上的名字是“蔓菁”和“芜菁”。根块肉质,可供疏食。早在诸葛亮之前就有种植,灾荒之年可作代食品。《后汉书·桓帝纪》永兴二年(155年)有载:“六月,彭城泗水增长逆流,诏司隶校尉部刺史曰:‘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谷不登,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1]《桓帝纪》永兴二年,诸葛亮还没有出生。它的食用价值虽说不是诸葛亮发现的,但在食用方法上或可以冠用诸葛之名。

诸葛菜的优点,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精到的论述。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说:“越西州界缘山野间,有菜,大叶而粗茎,其根若大萝卜,土人蒸煮其叶而食之,可以疗饥,名之谓诸葛菜。云武候南征,用此菜莳于山中,以济军食。”“诸葛所止,令兵土独种蔓菁者,取其才出甲者生啖,一也;叶舒,司煮食,二也;外居随以滋长,三也;弃去不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斫食,六也。比诸蔬属,其利不亦溥乎?三蜀之人,今呼蔓菁为诸葛菜,江陵亦然。”[2]《遗迹篇》《刘宾嘉话录》是韦绚在大中十年(856年)以后完稿的,大中十年他任江陵少尹时,追记长庆元年(821年)在白帝城听到刘禹锡的谈话而成书。这或许是将“芜菁”称作“诸葛菜”的较早记载。是诸葛亮推广了它的种植,“越西州界”、“三蜀”之地、“江陵亦然”。诸葛亮功不可没。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诸葛菜》中亦有记载:“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菁。叶厚多歧差。小子如萝卜,腹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诸葛亮菜。”[3]据宪钢考证,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说:“吾观《丽江府志》而知食蔓菁之法,武侯之道,不仅为行军利也,世以此为蔬耳。”[4]类似记载,在辛怡显《云南记》中,亦有。李膺《益州记》则说:“东武山有池,出白莼,冬夏带丝,肥美为一州最。宋元嘉末刺史陆岩常献文帝,敕月一献。周地图记云是诸葛菜也”[2]。此非蔓菁,当另一种诸葛菜也!

诸葛菜还可以做羹,而且味道鲜美。北宋诗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食用之后,觉得很好,就写了一首诗向邻居索取。诗前小序说:“蜀诸葛亮每行兵必种此菜以志之,邑中元开州家有此种,仆求之以作羹,甚美。作诗求之。”[5]序中讲诸葛亮以种此菜作为记功之用,每到一地都种此菜以证足迹所到。这与现在某些传说稍有出入。诗是这样写的:

武候战地记他年,战后犹当是率然。

会同渭原惊仲达,尚应江碛感桓玄。

背山左泽甘如彼,傍砌绕篱今可怜。

莫问兴亡进羹茹,书生赢得腹便便。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诸葛菜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后四句写诸葛莱由野外种植到菜园家种,以及制作羹汤味美可人的情况。可惜,李方叔没有把制羹方法写出来,我们无法像他那样来品尝大头菜羹的味道。

其后,北宋末南宋初诗人程俱,在《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中写了一首《诸葛菜》诗。诗是这样写的:

三雄未辨谁朱紫,祇有群狙聊作使。

卧龙偃蹇正躬耕,一饱但知藜藿美。

平生习气故难尽,品藻芜菁传锦里。

投醪饮河真有味,置薤留根何足比。

要知茹草可终身,肯作染羹摇食指。

公今啸诺坐堂上,方丈盈前宁少此。

戏持微草调诸傖,笔势滔滔下南纪。

云亭漫吏食不足,几欲送穷烦郁垒。

拔毛蒸瓠当家鹜,漱石枕流徒厉齿。

因公始识武侯鲭,蓋地何当似芣苡。[5]

这首诗是次韵叶翰林的,也就是说叶翰林先写了一首《诸葛菜》诗,程俱才写了这首诗。这叶翰林很可能是叶梦得,可是《石林诗集》中却没有收录《诸葛菜》诗。我们只能深表遗憾了。程俱这首次韵诗,前四句写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诸葛亮躬耕自食,“但知藜藿美”。接下来四句写在诸葛亮出山之后,旧习不改,把诸葛菜的种植带到了四川,让蜀人也品尝到了这种美味。第三个四句写叶翰林象诸葛丞相一样“啸诺坐堂”,面前餐桌上也不会少了诸葛菜。再接下来是对叶翰林所寄诗作的颂扬以及得食“武侯鲭”的感受。

诸葛菜在宋代被官僚、文人摆上了餐桌,明、清时代也没有受到冷落。明代文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记载:“蜀人呼之为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酸菜,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咳,四美;煮食可补人,五美。故又为五美菜。”[6]显然,明人对诸葛菜进行了研究。它不仅有食用充饥作用,还有药用价值,还可以健身。冠以“五美菜”的新名,还是挺恰当的。明末小说家、诗人董说,写了一首《诸葛菜》诗。通过诸葛菜写诸葛亮。其诗曰:

玉垒愁云鹃血紫,花落几回桐凤死。

惠陵草没石麒麟,九阵图空咽江水。

芜菁一握雁门秋,葛山打鼓祠武侯。[7]1118

董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明代遗民。明亡后,隐居丰草庵。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并自称槁木林。出家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字月涵,一作月岩。诗写得悲壮、苍凉,杜鹃啼血、桐凤已死,刘备墓没于荒草,诸葛亮的八阵图在江水中呜咽,这一切都饱含着诗人对现实的悲愤。只在最后两句,点明题意。“诸葛菜”作为军资,为握守雁门(剑门)起到很大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在葛山打鼓祭祀这位留有恩泽的人。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大学问家赵执信也写有一首《诸葛菜》诗:

半庭紫艳映青苔,丞相军中旧种来。

千古英雄羡名士,异时仇敌叹奇才。

星沉阵石澜江列,春聚营花匝地开。

为问邺都并洛下,荒榛残甓不堪哀。[7]1170

这首诗也是借诸葛菜来写诸葛亮的,身为丞相仍保持名士风流,就连司马懿也为之感叹:“真名士也!”。诸葛亮死后留下了“阵石”、“营花”,与邺都、洛下的“荒榛残甓”相比,谁更可哀?盛赞了诸葛亮开发“诸葛菜”之功。从诗中“紫艳”、“营花”等语来看,这个“诸葛菜”或许不是“蔓菁”,而是“蒠菜”。“蒠菜”又称“二月兰”,也被人们冠以“诸葛菜”之名。

清末有个叫陈作霖的举人,写了一首词[减兰·诸葛菜]:

将星落后,留得大名垂宇宙。老圃春深,传出英雄尽瘁心。

浓青浅翠,驻马坡前无隙地。此味能知,臣本江南一布衣。[8]614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诸葛菜的平淡,歌颂诸葛亮的淡泊人品。夏承焘在《金元明清词选》中说:“短短八句,把诸葛亮出茅庐前后的心事,扼要写出。”

诸葛菜的的确确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名菜,有巨大的开发价值。襄阳市在这个项目上的尝试是比较成功的,值得推广。襄阳人又称诸葛菜为“大头菜”。千百年来,襄阳人家的餐桌上,总是离不了大头菜。其制作及烹饪方法也不断演进,产品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

襄阳的诸葛菜,大都是腌制品。一般需经选料、初晒、拌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工艺严格,周期也比较长,需八个月左右。腌好的大头菜,表里一致呈酱红色。切成细丝,加进适量香麻油即可食用,香脆可口,增进食欲。据说这种菜含有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有益于健康,特别是对大脑的保健,有良好的效果。多年前,襄阳的诸葛菜,基本由家庭作坊加工生产,设备落后,工艺守旧,规模小、牌子杂、质量无法保证。加之收购价格也越来越低,许多种植诸葛菜的农民纷纷改种其他作物,整个产业陷入困境。

2004年,有了较大改变。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与产品开发的关系,大头菜必须借诸葛亮的东风,才能做大做强。于是,襄阳人把“大头菜”复称为“孔明菜”,还原诸葛菜的文化内涵,叫响诸葛亮的名号。仅仅如此小小改动,当年襄阳孔明菜就走出了襄阳,走出了湖北,在黑龙江、陕西、广东、重庆等省市打开了销路,月销量达八十多吨。[9]直接带动农户新增种植面积一万多亩,增产两万多吨,使农民新增销售收入两千六百多万元。近年来,质监部门制订了无公害或绿色种植技术规程,从育种、栽培到田间管理,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种植模式。诸葛菜的单产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以襄阳(襄州)区为例,优质品率提高了10%,产量提高了15%。目前,全区标准化种植面积800公顷,占全区种植面积的40%。年产量2.7万吨,产业收入超过7 500万元。

生产诸葛菜有了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襄樊浪潮调味品公司,2010年在张家集、东津、双沟、张湾等镇与5000多户菜农签订生产合同并提供良种,建立了总面积为1 300多公顷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襄阳孔明菜公司还与科研院所合作,注入资金500万,研制出多种口味、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使仅适宜襄阳人口味的诸葛菜,变成为适合全国各地人口味的新产品。

1987年在北京举办的调味副食品部优评审会上,襄阳县鹿门牌大头菜,荣获部优产品称号。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襄阳大头菜荣获“名牌产品”称号。被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赞为“中国一绝”。2004年荣获襄樊旅游商品特等奖。2005年7月,在行业中率先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5年8月,被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6年9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权威认证。2007年6月,襄阳大头菜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评审,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7月,该产品被东方航空公司、武汉动车组选中,成为航空、动车专用食品的配菜。不仅在国内站稳市场,还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襄阳的诸葛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跨越式发展,能为襄阳的经济腾飞做贡献,为襄阳人造福,除了新技术及商机之外,诸葛亮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种文化积淀了一千八百多年,一旦被有头脑的人发现,立刻便会焕发出灿烂的光芒。

[1] 范 晔.后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张 澍.诸葛亮集[M].北京:《遗迹篇》中华书局,1960.

[3] 高 承.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 宪 纲.葑·蔓菁·诸葛菜[N].襄阳日报,2011-03-14(A4).

[5] 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6] 张 岱.夜航船[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

[7] 王瑞功.诸葛亮研究集成[M].济南:齐鲁书社,1997.

[8] 夏承焘.金元明清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9] 张 进.借“孔明”东风做大传统产业,襄阳大头菜成功抢滩市场[N].湖北日报,2004-12-09.

(责任编辑:陈道斌)

Vegetables Named with Zhuge and Exploitation of Relative Products

WEI Ping-zhu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Xiangfan University,Xiangyang 441053,China)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s developmen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make product full of vigour,being more powerful.Xiangyang black salted turnip is also called vegetable named with Kong Ming.By right of the fame of Zhuge and new techniques,the products walk away from hopeless situation and bring about more profit.Key words:Zhuge Liang;Vegetables named with Zhuge;Vegetables named with Kong Ming;Black salted turnip;Traditional culture;Product development

K892.25

A

1009-2854(2011)09-0025-04

2011-04-06

作者简介:魏平柱(1940—),男,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史。

猜你喜欢
大头菜诸葛襄阳
大头菜、冷吃兔、萝卜干…… 这款“组合装”线上跑得欢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诸葛羽扇
丰收时节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诸葛南征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襄阳大头菜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