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及保障体系

2011-08-15 00:52:14蔡炎斌
关键词:公安岗位职业

蔡炎斌

(湖南警察学院 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138)

论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及保障体系

蔡炎斌

(湖南警察学院 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138)

公安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公安机关一线培养警务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一是要建立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量化管理体系;二是要科学制定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要科学论证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突出高职特色;四是要坚持公安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构建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开放性的办学体制或办学体系;五是要加强公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保障体系

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公安一线部门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警务人才。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从岗位能力的要求中去实现培养目标;[1]有的认为要着力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职级定位问题;[2]也有学者提出了“12345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两个强化(强化外语教学和计算机基础教学),三个突出(突出岗位的针对性、行业的适应性和职业的地方性),四个结合(数量与质量的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技术培训的结合、行业培养与学院培养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五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延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3]这项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公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到底怎样实现?笔者认为,要实现公安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在教学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充分的保证;在教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公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做到上岗能顶班、上机能操作、样样可以做,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一、建立公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量化管理体系

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有纪律的合格人才为教育目标。在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中,应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内容都考虑进来,实行量化管理,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学分,相互不能顶替,任何一个方面的学分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都不能毕业。把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落实到具体量化的学分上来,贯彻到每一项教育内容中去,在实行双学分制的管理方式时,对培养目标既要有定性的管理原则,又要有量化的管理方式,这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制定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体现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设计与开发方向,对办学起着“定向”和“定位”的重要作用。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这是关系到公安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具有特色的关键问题。因此,要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放在重要位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彻底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改变普通专科传统的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方式,而应当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式,根据专业的职业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要针对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分析,再把每种综合能力分解成若干种专项能力。在课程体系上,要打破学科型的教学体系,按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充分体现公安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还要考虑增加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及前沿知识,以满足形势发展对公安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在制定公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参照加拿大的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和DACUM方法(课程开发方法)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可分五个步骤:

(一)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分析就是调查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确定完成工作和职责所需的职业能力。如侦查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具备五大能力,即获取分析和研判情报信息的能力、保护和勘察现场的能力、现场急救的能力、调查访问的能力、询问和讯问能力、灵活使用警务战术能力、网上办案能力,这五大管理和三项服务就是所需的专业能力。要完成这五大管理和三项服务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还需要具备一些思想、身体、心理等基本素质,还需要掌握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法和工具,即方法能力。

(二)职业能力分解

职业能力分解就是运用DACUM(课程开发)方法将上述的综合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能力(五大管理和三项服务,即房屋维修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消防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和专项服务、特约服务、公益服务)、方法能力(外语运用、计算机操作、公关协调、应用写作等)、基本素质(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三)课程编制

课程编制就是根据职业能力分解表(DACUM)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知识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最后形成课程体系。

(四)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请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进行论证和指导,以使教学计划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科学论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突出高职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和技术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在设计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规格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突出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行业的适应性

要按照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结合市场变化,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也可宽窄并存。对技术领域要求较宽的专业口径可宽些,对技术岗位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口径可窄些,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在处理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时,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兼顾对该行业的适应性。

(二)在知识要求方面,要着力强化对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各个岗位计算机的使用和外语的应用已经成为职业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这两方面只有具备较扎实的应用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才能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质量与具体情况,强化计算机和英语教学,采取增加教学课时、延长教学学期(学年不断线)、强化情景实用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保证其就业需求。

(三)在能力要求方面,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协调能力、延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适应生产一线的工作需要;社会协调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延展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适应职业岗位变动的需要,打下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创新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掌握最新实用技术,使其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使学生能爱岗敬业,能拥有较强的创业本领。

(四)素质要求方面,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除了都必须具备这些素质外,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坚持高职办学特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开放性的办学体制或办学体系

(一)制定实训教学大纲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严格服从 “为职业能力服务”的原则,强化实践训练。按照职业能力的分解,制定出系统详尽的实训大纲和实践训练计划,并列入考核内容,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安排:一是认识实习阶段。通过参观现场,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以及该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二是专业技能训练阶段。这阶段主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专项技能训练,通过课堂实验、实验室实习等环节,训练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各项技能;三是综合能力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内容和已具备的各种能力,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四是毕业实践训练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专业岗位上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在教师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解决与专业有关的1~2个具体问题,并写出毕业论文,完成学习期的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

(二)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第一,要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突出训练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承担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三)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是邀请一些在本专业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及学院的专业教师、负责人组成的一个咨询性机构,它担负着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相互沟通、密切学校和用人单位联系的重要责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不仅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论证,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场所,指导学生的实习,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方便。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可为学院提供培养高职人才的社会环境,也可为学生认识社会提供一个窗口,使学生能找到服务社会的准确位置。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也是实行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有正常的运行和依托的最佳方式之一。

(四)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为使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必须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除校内应具备的实训场所外,还必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因此,每个专业都应有技术先进、经济状况较好、热心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与专业相关的单位作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不但可以提高职业能力,而且还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一些问题,展示学生的才华和能力,为今后求职打下基础。

(五)改革考试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存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弊端,因此必须改革。在考试形式上,必须多种形式,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等。学生的考试成绩既应包括理论考试的成绩,还应包括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成绩;既应包括期终考试的成绩,也应包括平时表现的成绩,还应包括在校内外实训的成绩,这些都要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除能讲好理论课外,还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教师具备“双师”资格,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项特殊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抓好对现有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工作,增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培养“双师型”教师,除院校自己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外,还须到实际部门聘请专、兼职教师,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担任操作技能教学的指导教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系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公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湘教通[2008]263号A-27)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7-108.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8-149.

[3]刘兰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44-146.

猜你喜欢
公安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公安报道要有度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