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赛前训练研究

2011-08-15 00:52刘金波
关键词:适应性专项力量

刘金波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

普通大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赛前训练研究

刘金波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430205)

运用文献资料和分析讨论的方法,讨论了普通大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赛前训练的阶段划分和负荷特点。指出:普通大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前的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适应性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和调整训练阶段。大学生运动员应根据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科学的安排运动训练。

大学生;运动训练;田径运动会;负荷

一、前言

田径运动会是我国高校每年都要举办的一项赛事,通过举办田径运动会可以提高学校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学校每年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举办这项赛事。普通的大学生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专业的运动员,又与大学生参加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本文在分析了普通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赛前训练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阶段划分,以及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二、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赛前训练的特点

(一)训练水平低,且训练水平个体差异较大

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的运动员主要是有较好的运动天赋或平时参加运动较多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系统的训练,因此训练水平较低。另外,由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同,参加运动的习惯也不一样,这也促成了训练水平个体上的差异。课余时间较多,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同学,平时参加的运动的时间和次数就多一些,训练水平就稍高一些。反之,那些虽有较好的运动天赋,但运动的时间和次数较少,甚至平时就不运动的那部分学生训练水平就较低。

(二)赛前训练时间短,且不能得到保障

训练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的,而这部分时间又主要是指下午78节课的时间。但这个时间段的训练无疑会影响到晚上的自习或上课的质量,所以学生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时间来准备运动会。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一般只能拿出2~4周的时间来准备运动会训练。另外,训练的这段时间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学生78节有课或学生作业较多,那么训练就不能进行,除此以外,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集体荣誉感也是影响赛前训练重要因素。

(三)营养供应不能保障

训练和恢复是同等重要的两个内容,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恢复比训练还要重要,因为训练适应的发生是在恢复过程中进行的。而营养学恢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恢复手段,对训练适应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运动时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大,运动后的能量补充不仅要考虑补充物的数量,还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的事宜搭配,而大学生运动员在这方面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专业知识都非常欠缺。

三、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负荷特点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运动员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赛前训练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适应性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和调整训练阶段。

(一)适应性训练阶段

适应性训练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因为大多数学生平时运动较少,或运动的强度很小,如果在一开始就进行强度较大、肌肉用力比较单一的专项训练,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而降低训练效果。因而适应性训练阶段总的特点就是以一般训练为主,专项训练为辅。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主要采用大肌肉群参与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在专项训练方面,主要以学习和掌握专项运动技术为主展开训练。适应性阶段持续的时间因个体差异和客观情况而定,一般在2~7天不等。

1.适应性训练阶段田赛项目的训练

田赛项目主要是单一动作结构的非周期性或混合性比赛项目,对动作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在负荷的安排上,以中小负荷为主,因为大的负荷很容易过早地造成局部肌群的疲劳,不利于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适应性训练阶段径赛项目的训练

径赛项目主要是单一动作结构的周期性比赛项目,除110m栏外,大多数项目对动作技术的要求不像田赛项目那么高,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是综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体能。在负荷安排上,以中小负荷为主,以有氧训练为主,综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素质。

(二)专项训练阶段

经过了一个短暂的适应性训练以后,需要立刻进入到专项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决定性阶段,专项训练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负荷刺激最大,大学生运动员疲劳程度最深刻的阶段。在专项训练阶段,要在适应性阶段训练的基础上,继续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而且运动强度增加的幅度要优先于运动量的增加。因为这个阶段虽然经过了适应性阶段的训练,但由于适应性阶段的时间太短,而且大学生运动员本身的运动水平较低,因此不可能同时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增加到较高的程度,而是采用先增加运动强度的同时,稳步的增加运动量,以免造成过渡疲劳。

1.专项训练阶段田赛项目的训练

在这个阶段,田赛项目要继续练习和巩固技术动作,以形成稳固的运动动力定型。大学生运动员田赛项目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学习动作技术上。大多数学生在所参加的项目上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而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错误成分,在训练中教师要在不完全打破学生原有动力定型的基础上,使其动作技术更加科学,因为重新建立新的动力定型的时间会比较长。

在专项训练上,突出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快速力量是田赛项目的制胜因素,因而训练中要在提高技术动作的同时,以快速力量训练为核心内容。在具体的快速力量训练中,让学生运动员做几组负荷较大的力量训练,然后紧接着再做几组中小负荷的力量训练,表现出非常快的动作速度和很好的爆发力效果。这是由于最大负荷用力时在大脑皮质产生的痕迹效应没有完全消失,爆发力测试时的负荷虽然小,但用力肢体仍然保持绝大多数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因而在专项训练中,最大负荷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的力量练习是发挥爆发力的最佳组合。在一组最大负荷力量练习后,紧接着进行几次最轻负荷、最快速度练习,会出现“超快速度”。

2.专项训练阶段径赛项目的训练

跑速是由步幅和步频决定的,步幅的大小受髋关节柔韧性和个人习惯而定,因为训练时间较短,不可能对大学生运动员的步幅做较大的改变,只能在个人已习惯步幅的基础上,通过柔韧性训练,适当增大步幅,以免破坏大学生运动员原有的运动动力定型。步频主要由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决定的,但对于普通大学生运动员,步频慢主要是因为其力量素质差导致潜在的步频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训练中,要以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为主。

对于短跑类项目的力量训练,采用力量训练+跳跃练习+绝对速度的组合训练法可以起到良好训练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6~8RM,即运动员最大负荷重量的40%~ 85%的强度进行力量训练,跳跃练习采用30~50米跨步跳,然后再采用高速跑。这种组合模式是按照负荷由大到小,速度由慢到快顺序来组织的,这种组合练习有利于学生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获得的力量的提高迅速转化为专项速度的提高,从而促进专项运动水平。另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运动员高速移动中的放松能力。

对于中长跑力量耐力的训练也要突出强度,有研究发现,“高强度训练不仅可以发展速度,而且可以促进机体两个最为重要的生理变化的发生,一是对血液缓冲剂有正面影响,使机体在乳酸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依然能在最大强度下工作较长时间,二是强烈刺激参与最大用力的快收缩纤维”。这说明高强度训练还对提高速度耐力水平起着促进作用。

另外,中长跑还要注意战术的训练,在比赛中,依据自己的实力和对手的情况,以及赛场情况,天气情况,参加比赛的道次等确定自己的战术,合理的分配体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就应该加强战术的训练,以便在比赛中根据赛场情况,灵活及时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战术,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三)调整阶段

在距离比赛还有2~5天,即进入调整阶段。调整阶段要恢复大学生运动员机体在专项训练阶段的疲劳,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在负荷的安排上,采用先逐渐降低运动量,然后再逐渐降低运动强度的训练方法,截至比赛的前一天,运动量下降到较小的程度。此时,大学生运动员主观感觉最好,身体轻松有力,动作协调、节奏感强,这说明已经达到较好的竞技状态。如果仍然感觉疲惫,那么可能前期积累的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就要注意积极恢复,迅速调整。

四、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几个注意事项

(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运动会前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又比较低,而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因素往往让很多学生急于求成,过早过快的增加负荷强度,则很容易造成过渡疲劳和运动损伤。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机体承受和适应一个特定的负荷需要一段时间,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准备活动要适当

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同时,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了兴奋性提高的痕迹,这一痕迹产生的生理效应能使正式比赛时种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水平。因此,大学生运动员一定要养成训练和比赛前做准备活动的习惯,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三)比赛前糖的补充

运动前或比赛前及比赛中补糖,将有助于长时间运动中保持足够的血糖和肌糖原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延长肌肉利用糖作为能源的时间。目前一般认为,运动前3~4小时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肌糖原的贮量。运动前5分钟内或运动开始时补糖效果较理想。应注意的是,在比赛前一小时左右不要补糖,以免因胰岛素效应反而使血糖降低。

(四)适宜的恢复

运动训练侯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恢复,就根本补可能产生训练效果,而且还容易造成过度疲劳。大学生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训练课后安排一些促进恢复过程的活动,以加速疲劳的消除速率,这属于积极性恢复;二是注意训练课后营养的补充。在力量训练及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后,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以利于组织的修复与重建。摄入富含复合糖的饮食可加快肌糖原的合成速率。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09,(1).

[3]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1).

[4]陈先良,谢守玲.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3):62-66.

[5]张华鑫,田坤.对短冲类运动员力量组合训练的理论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8-229.

[6]刘建平,李志鹏.对田径爆发力训练组合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66-68.

猜你喜欢
适应性专项力量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怀疑一切的力量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