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杀现象看女性生命教育

2011-08-15 00:52涂巍
关键词:意识生命教育

涂巍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从自杀现象看女性生命教育

涂巍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女性自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女性自杀的成因的分析,并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女性生命教育,提倡女性生命意识的忧患美、和谐美、分享美、自信美和创造美,进而唤醒女性的生命意识,使得两性生命世界和谐,让女性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自杀;女性;生命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若世界没有生命,那么将是残缺的世界。因此,生命是我们时代的主题。但目前我国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而对女性这一群体的关注却很少。也许这正是我国女性自杀现象突显的源头之一,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女性培养生命意识,进而懂得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和呵护生命,为打造完美人生和构建平等和谐的两性社会都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女性自杀现象凸显的成因

我国女性自杀现象日益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个各界的广泛关注。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心理素质、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婚恋因素等,其中心理状态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支配的,自杀行为也是受行为人的思想支配的,外部因素只能通过刺激和影响行为人的思想、心理发挥作用。因此,解析自杀的心理因素,是解析自杀原因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培养完美的生命意识,对于研究预防自杀行为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各种不同女性自杀现象,我们得知主要由以下两大因素引起:

(一)生理因素

研究证明血清素在自杀行为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女性自杀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1]正是因为女性独有的生理结构和特征,导致女性比男性感性,更容易冲动、紧张、敏感,甚至心理极度脆弱、好钻牛角尖,最后走向极端。因此,有的女性因为想追求的东西没有得到而自杀;有的因为受了批评、侮辱而自杀;有的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不理解,感觉生活无意思,生命无意义而自杀等。

(二)社会因素

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就受到了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多重压迫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对她们的道德言行和服饰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要求女性必须遵守。并且精炼编撰成书世代相传,形成浓厚的社会观念积淀下来,影响至今。最有代表性的,有《系辞》记载:“天尊地卑,乾坤定关”、“乾到成男,坤到成女”。《仪礼·丧服·子夏传》中的“三从”:“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等等。[2]这种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以“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为特征的限制、束缚、歧视、奴役妇女的封建礼教,把女性的人生价值和受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相夫教子”上。结果在社会和家庭里,女性处于依附男人、丈夫的从属地位,必然也就失去了独立人格,甚至是生命权的丧失,从何实现自我价值呢?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女性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异月新,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传统教育已经被片面强调是为政治服务、为经济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工具,结果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政治人”、“经纪人”和“技能人”,人逐步异化为追逐权力、金钱和技术的动物,而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进而引发深刻的社会精神危机,并腐蚀者人的灵魂,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3]再加上封建礼教思想也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男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和物欲,将女性的生命、权利置之度外。因此,家庭暴力、性骚扰、就业中的歧视等现象也就显现了,这些都是对女性生命和权利的摧残和掠夺,必然使她们产生焦虑、愤怒、沮丧和绝望等激烈反应,从而感到生存受到威胁,最后选择自杀来逃避。

二、从女性自杀现象看生命教育的实质

目前,生命教育已经在我国拉开帷幕,但人们的视野仍然局限于中小学及高等学校范围。所以,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是浅显的。我们应该扩大视野,关注为世界孕育生命的弱势群体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兴起的背景在于:毒品泛滥成灾、暴力事件频发、性关系紊乱等情况呼唤一种特殊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4]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但是,人之生命与动物不同,不仅有自然的生理的生命,更表现为社会的生命、精神的生命。人和动物的生存也不一样,不仅有本能的活动,更有受到精神意识支配的感性生活。可见,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正如狄尔泰所说:“生命以及对生命的体验是对社会——历史世界的理解的生生不息、永远流动的源泉;从生命出发,理解渗透着不断更新的深度,只有在对生命和社会的反应里,各种精神科学才获得其最高意义,而且是不断增长着的意义。”[5]笔者认为,女性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对女性的生命教育更应强调广义的生命教育。因此,女性生命教育是培养女性生命意识和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女性应该体验到生命的自由、平等,体验到生命的无穷力量,体验到自我生命中不断向上驱力和冲动。

三、女性生命意识的培养及其意义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女性这一拥有特殊生理结构和特征的群体,必须从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层面提出和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关注女性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女性生命本真的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五点基本假设:1.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一旦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2.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要影响行为;3.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4.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5.每一个人都沿着需要层梯向上攀登,在基本满足了某个层次的需要后,他就可能向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前进。[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给我们开展女性生命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生理需要——培养女性生命意识的忧患美

生理需要是每一个体最低级别的需要,是个体对于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人们在向较高层次需要时,必须先满足这一需要。几千年来,人类为了生存不断破坏大自然,伴随而来的生态危机已经用无数人的生命和健康拉响了长鸣的警报。我们知道,大自然是孕育一切的母体,包括财富和生命,也包括灾难。每当人类面临大自然的时候,总是很矛盾,但是女性则不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因为她们拥有对身体的独特体验,如月经周期、怀孕、生育、哺乳时的消耗、痛苦与喜悦,切身理解了自我与大自然在生理和生命循环上的同一性。正如苏珊·格里芬的著作显示了女性与自然有着本体论上的联系——“我们知道自己是由大地构成的,因为我们了解自己。我们就是自然,我们是了解自然的自然。我们是有着自然观的自然”。[7]而这一同一性就是女性与大自然之间相互理解和心灵交流的先决条件。当前,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女性作为破坏大自然的成员,应该重视并对自己的生命有忧患意识了。唤醒女性对生命的忧患意识,是解救大自然、解放人类的首要任务。

(二)安全需要——培养女性生命意识的和谐美

安全需要对于处于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女性及其重要。社会暴力、家庭暴力、性骚扰等现象的出现,让女性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女性青少年,容易导致她们心理不健康地发展,进而恐惧生活,厌恶生命,最后为了摆脱烦恼而选择离开世界。因此,笔者认为,在我们这个遗留着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社会里,只有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可能渠道。教育女性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重视对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女性成为暴力事件中受害者的可能性,可以降低男性成为实施者的可能性;而且会加强当事人对男女平等观念的认同,才能将女性从受害者、被动者的角色中解救,才能构建美满婚姻和和谐家园。

(三)社会需要——培养女性生命意识的分享美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女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中,女性曾长期处于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承担着生儿育女的性别角色,这使得女性多从事离居住地较近,有利于家务劳动特别是照顾孩子的工作,这样女性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和接触的范围都很局限。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女性开始纷纷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工作,但并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于他人接触时产生了各种问题,相当一部分因为利益或情感纠纷而漠视了他人生命,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正是由于女性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和热爱,缺乏分享的意识,不会换位思考。因此,生命教育应该从提高女性的交际能力入手,鼓励女性积极地与同性或异性协作,让她们感受到社会工作中分享的快乐。

(四)尊重需要——培养女性生命意识的自信美

对女性而言,尊重意味着对她们能力和地位的认可,对她们的信任、鼓励和关怀。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是鼓励女性勇敢走向公共劳动女性的动力。尽管中国古代妇女自西周初礼制定以来,一直服从“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女性退出公共生产领域,回到家中相夫教子、照顾家人的思想并未完全消除,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女性已经大规模参加社会劳动,真正实现经济独立,实现了男女平等,拥有了独立人格。所以在社会转型之时,女性在就业、参政时必然会遇到歧视这样不公平的待遇,生命教育应该深入女性内心,教导她们主动选择,鼓励她们克服困难,勇敢地与异性争取平等地位、机会和权力。只有当社会给予女性尊重和信任,实现与男性“同民同工”、“同工同酬”,包括家务劳动的金钱化,女性才会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才敢自由言论,从而引领社会的发展。

(五)自我实现需要——培养女性生命意识的创造美

自我实现是潜能、能力和天资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是使命的完成,是个人对内在本性的更充分的把握和认可,是个人生命实现统一、完整和协同的一种不间断的倾向。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达到个人潜能的最高之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知识是改变女性的生存处境的重要方式,也是创造自己生活极其重要的渠道。许多知识女性强化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把安身立命的基点放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下岗后创造了事业上的新成功。在婚恋问题上,知识增强了女性的主体意识,普遍认识到女人不是为男人洗衣做饭、传宗接代的“客体”工具,而是与男人一样顶天立地、心智健全的主体人。不少自立自强的已婚女性要求与男性一起为家庭大事和经济开支作决策,包括家务劳分工,甚至表达不愿生育孩子的要求。这些都说明新女性已经冲破传统习俗对女性人生的规定,不再把结婚生子当做女人人生唯一的选择,她们已经利用知识把自己从对男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在逐步实现自己真正的美好人生。

四、结语

著名女作家波伏娃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改变的”。[8]女性生命教育就是在这个不停的追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唤醒女性的生命意识,日益养成女性生命意识的忧患美、和谐美、分享美、自信美和创造美,进而达到这个两性生命世界的和谐,真正登上女性人生之巅峰。

[1]孙美兰.我国女性自杀问题的研究[J].讲座与综述,2007,11(4).

[2]张明芸.中国女性教育的特点及其跨世纪发展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5).

[3]张朝霞,巢传宣.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 2008,(8).

[4]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20.

[5]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7.

[6]张朝霞,巢传宣.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 2008,(8).

[7]Susan Griffin.Woman and Nature:The Roaring Inside Her[M].New York:Harper&Row,1978.226,1.

[8]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猜你喜欢
意识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