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古诗中酒的意象传达

2011-08-15 00:52周海云
关键词:帕尔默春酒语言学

周海云

(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 贵阳550001)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古诗中酒的意象传达

周海云

(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 贵阳550001)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和翻译。

文化语言学;古诗;酒意象;传达

一、引言

1996年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他的专著《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中,首次将“文化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提出。文化语言学是帕尔默将人类语言学中的三大传统(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的理论。文化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而意象又是由文化所决定的,因此,意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成了文化语言学研究的重心。意象是诗歌创作的灵魂,因此意象的使用在古诗中随处可见。酒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自从有酒那天起,酒就与他们结下不解之缘,在许多古诗中文人雅士都借用酒的意象来传达感情。本文拟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译者该如何传达古诗中酒的意象,以期为古诗翻译带来一些启示。

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意象的解析

帕尔默借用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意象作为其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在帕尔默看来,语言不过是有声音的象征符号的游戏而已,所有的象征符号都是以意象为基础的。意象是一种心理表征,它的所指范围很广,既包括我们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也包括我们通过听觉、味觉、嗅觉和动觉所获得的经验,如贝多芬的音乐,芒果的味道,香水的气味,海滨沙滩上的漫步等。有了这些经历和体验,我们才有了想象的能力和说话的能力(Palmer,1996:3)。

因为意象是感觉器官的类比,所以他们都是现实环境间接的概念类比。帕尔默认为感性经验记录在大脑中经过反复的认知加工后,变成间接甚至歪曲了的表征。换言之,除了很少的反映感性经验的意象意外,大多数意象都是衍生出来的,都是对外部世界抽象化的反映。在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帕尔默指出研究语言就如同听文化与新经验的碰撞声,这声音来自传统对新事物的同化和吸收,来自语篇和语境的交融。在语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在社会文化中构建起来的约定俗成的、人们互为预设的、共享共知的世界观意象,才是人们赖以理解话语的可靠参照物。例如,有关外星人或鬼怪的电影给我们提供了图式化的意象,渐渐成为常识,成为我们谈论外星人和鬼怪的基础。这此意象就是T.Givon(1992:12)所说的“共享背景”或“文化知识”;而Deborah Schiffrin(1987:28)则称之为“信息状态”,即人们认为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环境应该是如何的心理期待(Palmer,1996:6)。

总之,语言的生成离不开意象,语言是语言符号基于意象的排列,而意象实际上又是由文化决定的。几乎所有意象都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累积构建而成,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对意象的理解就不同。

三、古诗中酒的意象传达

古诗的意象文化内涵丰富,意象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往往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深厚的意境。因此翻译古诗是有相当难度的,特别是饱含文化意蕴的意象翻译起来尤其不易。翻译必须使两种语言在意象层面,而不仅仅是词句层面上达到对等。意象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可以使目的语读者体验到和源语读者一样的审美感受。翻译研究的任务就在于以相应的策略来应对目的语和源语之间差异所形成的理解障碍,并以意象为基本单位实现对古诗翻译的再次编码。以下笔者就以古诗中酒的意象为例,探讨意象的具体传达方法。

(一)转换意象法

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一定的文化并受制于特定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模式也反映着人们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外界体验和自身经历而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于那些文化差异明显的酒的意象翻译,轻率的直译往往会引起对意象的歪曲理解。这时如果目的语中有其他的意象和源语的意象意义是对等的,我们就可以用目的语文化中表示相关含义的意象来代替或移植源语意象,即采用意译的方法。

请看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Li Bai could turn sweet nectar into verses fine,

Drunk in the capital,he’s lie in shops of wine.

Even imperial summons proudly he’d decline,

Stating immortals could not leave the drink divine.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在这首诗中,“酒”被译成了“sweet nectar”。Nectar是希腊神话中诸神才能饮用的琼浆玉液,其美味珍惜可见一斑。西方人是熟知希腊神话的,因而对李白缘何如此嗜酒就可以了然于胸,也会增进对李白人物性格的透彻理解。译文虽然改变了源语的意象,但原诗关于酒的文化信息并没有丢失,而是得到了同样的彰显。

(二)增补意象法

然而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意义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存在,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酒的意象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意象来替换或者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困难,这时对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可以采用扩展和解释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达到准确传达源语意象内涵的目的,还可以使目的语读者对中国酒的意象有真正的了解,感受中国酒文化的异域风情。

请看秦观《江城子》的一句:

小槽春酒滴珠红。

春酒是中国历史中独特的酒文化意象,以冬季酿造至春季成熟而故名,古书《齐民要术》等记载了许多关于春酒的酿造法,可谓历史悠久。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酒的原料是稻谷,冬天开始酿造、春季酿成饮用。翻译的时候可以增译春酒酿造原料和时节,既可以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酒文化,还可以欣赏春酒在这首诗中的对比性。译文如下:

Draw from this vat rice wine we made in spring,

Every drop glistening.

译文将原诗中 “小槽春酒”翻译为vat rice we made in spring(春天酿成的米酒),读者马上可以了解春酒的酿造原料和酿造时间,进而增加了对这种酒的认知度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三)省略意象法

由于诗歌翻译受到字数和文体的限制,不可能对源语意象做过多的解释。因而对那些不必要的、混淆视听的或会破坏诗歌意境的次要意象可以省去不译。比如《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这是一首反映君臣宴会之诗,也可以看作是贵族欢宴宾客的诗,全诗充满了对“礼乐”精神的赞颂。结尾句“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是说:我有美酒,宾客来宴饮逍遥。真是一派歌舞升平,美酒醉人的欢乐场面。作为一首《诗经》中有名的宴饮诗,酒是此诗题眼之一,酒是君臣相交,宾客相好的宴会媒介。“旨酒”是春秋时代的一种美酒,如果要向西方读者解释清楚,就必须添加很多注解。然而对于理解这首诗来说,“旨酒”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多大影响,翻译的时候只要翻译出本意“美酒”就已经达到等效的效果了。

译文为:

How gaily call the deer

While eating Southernwood!

I have welcome guests here

Who give advices good.

My people are benign

My lords will learn from you.

I have delicious wine;

You may enjoy my brew.

译文中将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译为I have delicious wine;you may enjoy my brew。 “旨酒” 翻译为delicious wine很贴切。原诗的大意译出,并且使译文句式简洁,不拖泥带水,在使读者易懂的同时又保持了《诗经》句式简练的原作风格。

(四)保留意象法

虽然说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犹如海面上各式各样的船只,从理论上它们都可以各行其是、各走各道,但实际上每条船都被一个沉重的大铁锚稳住了,这个铁锚就是具有共性的文化范畴。当今世界由于现代化的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日益普及,这些船只的抛锚点也越来越集中,各船之间绝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相互之间交流和同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对于那些两种文化中共有、可以相互理解的意象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即保留源语的意象。

请看杜甫《客至》的两句: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樽酒家贫只旧醅”如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旧醅是隔年的陈酒,家中不富裕,买不起上等的好酒,只好以此相待,主人抱歉酒菜欠丰盛。这话语中有主人的歉意,但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主客心意相通的融洽气氛。因为家贫买不起好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来招待客人。请看译文:

Far from market,I can afford but simple dish;

Being not rich,we have only home-brewed old wine.

译文的意思是:离市集太远,盘中只有简单的肴菜,家底太薄只有用家酿的陈酒招待。译文将“樽酒家贫只旧醅”译为Being not rich,we have only home-brewed old wine.“家贫”是主人只能用“旧醅”来待客的原因。因为酒以陈为贵皆为世人所知,用老酒招待朋友,显示的是主人慷慨待客的一片诚心。由于人们拥有有关酒的共同的世界知识,“旧醅”直接翻译成了“old wine”传递了一个共同的信息,表达了主人热情、好客之意。

四、结语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入手,对古诗中酒的意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意象的传达使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得到了充分展现。正如帕尔默文化心象理论认为的,以意象为窗口,可以窥视各民族语言使用者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由此可见,文化语言学对古诗翻译有很好的解释力,同时也为古诗翻译开辟了新的视角、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文化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一定会为未来的语言和翻译研究提供更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1]Palmer,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96.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J].外国语,2002,(2).

[4]屠国元,廖晶.英汉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M].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7]许渊冲.诗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8]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新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9]许雪敏.中国古代宴饮诗的翻译[J].淄博师专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帕尔默春酒语言学
美食里深藏着爱与感恩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小小回春酒帮你赚大钱45岁残疾大哥卖回春酒一年赚一套房
画中有话
澳“狂言大亨”竟要求总理自杀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如此铺排意何在——《春酒》教学价值探微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