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赤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 岳阳 414000)
人们将当今时代称之为新媒体时代。因为随着以现代信息处理、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的数字化复合媒体的普及应用,我们所处的社会已完全被各种媒体所覆盖。它不仅给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而且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领导集体、领导干部所体现出来的执政水平,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引领科学发展必须提高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执政方略,它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发展认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承担着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大责任,因此,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实践成果,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提高执政能力需要把握时代特征。执政能力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不同的时代,甚至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分析决策的能力、宣传协调的能力、组织执行的能力等,但它总是受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制度所制约,与一定的时代、一定的制度相适应。因此,提高执政能力不能脱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能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当代社会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信息化。工业化中期的经济结构大调整、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大转型、国际交往的大开放,都是当代社会非常显著的特征,而信息化则是又一显著标志。不仅经济领域信息产业比重明显增加,而且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起到了牵引和促进作用;信息化不仅影响到经济领域,而且影响到社会生活乃至政治运行。
信息传播主要是靠公共媒体。信息在当今世界中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实现信息快速传播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最容易被世人接受的应首推报纸、电视、网络等重要媒体。事实上,信息与其载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们的信息需求推动了信息技术革命,而新媒体的诞生,又促进了信息更多、更强、更快的传播。因此,在信息社会,公共媒体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
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时代要求。西方国家因其制度与传统的关系,从政府、企业到民间组织,都十分注重与媒体打交道。他们将媒体看作是自己与社会、与受众沟通的最佳渠道,甚至有人认为媒体是社会的预警者,是公共管理的参与者,是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运用舆论工具,并且长期坚持“党管舆论”的原则。今天,当我们解除了“舆论一律”的束缚,进入现代社会,并且致力于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候,必须直面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影响力的各种媒体。诚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策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1]
1.掌握信息、集中民智,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能力
决策关系事业兴衰成败。我们要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然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坚持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离不开信息的掌握和集体智慧的运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手段迅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互联网、有线广播、数字电视、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以超时空的跨越能力传播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与听众、观众、网友等受众互动,成为人们表达诉求与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决策者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信息参考和智力支撑。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和途径,对媒体信息科学处置,充分获取权威信息,高效利用媒体,并与聚集在网络等新媒体中的受众进行对话与沟通,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作出科学民主、正确合理的决策,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
2.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以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群众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获取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坚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而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是一条重要渠道。面对新媒体对执政环境的冲击和改变,传统的依靠听汇报、看报告、召开座谈会以及有限的实地考察等传统方式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瞬息万变、价值多元时代的要求。因此,领导干部要及时转变执政理念,积极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经常关注媒体信息,利用手机、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多渠道、多角度了解人民群众生活现状,提高通过媒体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3.统一思想、公示政策,以发挥组织动员优势的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此行动指南下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策略,并且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实施,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格局剧烈调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科技文化网络化正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态势向前推进;国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结构、就业形式、分配方式和利益主体显现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这种全新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要实现率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统一思想认识、公示政策法规,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党的政策和策略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以改进工作、塑造形象的自我完善能力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自主意识的觉醒和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新媒体无处不在、无人不用的特征,使舆论监督日益成为对执政者及其行为与形象监督的一面明镜。如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以及一系列被揭露的腐败现象等等,充分证明了新兴媒体不仅是群众表达意见的平台,也是政府了解民意、听取民声的窗口,更是惩治腐败的一柄利剑。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广大领导干部要以开明包容、清醒冷静的态度接受媒体的监督。媒体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勇于接受媒体的监督,就是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就是通过监督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领导干部积极解决媒体监督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充分利用监督的力量改进工作。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是我党先进性的体现。
5.引导舆论、化解矛盾,以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科学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及时消除、化解不利因素,妥善协调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全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有序的经济秩序,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P564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和疏导。主流媒体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要借此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特别是在舆论混乱、谣言四起的时候,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的信息和正确的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充分对话沟通,实现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以互动促互信,以互信推动矛盾和问题的妥善解决。
6.正面宣传、雅俗共赏,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且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广泛,精华与糟粕、真相与谎言、高雅与庸俗并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规律,以弘扬先进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利用新时代的媒体传播技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真正做到“让主流舆论在虚拟世界深深扎根”。[3]
7.宣传主张、介绍实情、增进了解、广交朋友,以开展国际交流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新媒体时代,由于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传媒政治导向错误,有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的公开诬蔑党的领导,有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特别是境外敌视我国、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媒体,歪曲事实真相,制造虚假传闻,玩弄阴谋,播种仇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决不能让对多元价值观的所谓宽容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要辩证看待媒体的功能,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宣传正确的政治主张,介绍真实的国情资讯,通过媒体广交朋友,增进友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传媒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分享媒体发展的机遇和成果,不断提高开展国际交流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1.认识媒体,尊重媒体
面对舆论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在运用媒体、引导舆论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基层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面对新闻媒体的调查采访,畏难情绪严重,方法简单生硬,主观上不愿、不敢、不会面对媒体,推托、回避、拒绝采访,与新闻媒体“躲猫猫”,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最基本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运用媒体的能力,首先要充分认识媒体。一是提高对媒体地位、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改变过去认为应对媒体仅仅是宣传部门事情的认识,各级领导干部都应积极支持媒体全面履行职责,为媒体正常采访报道创造有利条件,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二是提高对新兴媒体特征的认识,把握新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隐蔽性,尤其是互动性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话语环境实现了重大突破,对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将产生重大影响。三是提高对新媒体构成群体、新媒体舆论形成过程和存在风险的认识,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规律,直面国内外新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同时,要尊重媒体,充分尊重媒体的工作职责,尊重媒体的创造性劳动,尊重媒体的多样化言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在与媒体合作、和记者平等的位置。对媒体的尊重和坦诚,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坦诚,赢得了媒体的理解和支持,也就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掌握技能,熟练运用
一个现代领导者,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新型工具,做到得心应手。提高具体运用媒体的能力,要敢于、勤于、善于跟媒体打交道,尤其是掌握网络媒体技术,已成为当今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各级党政部门要经常开展网上“调研”、举办网络论坛、网上新闻发布会、举行网友座谈会、组织网友参与事件调查。领导干部要淡化官员意识,多与媒体沟通,多与记者交往,了解情况,掌握动向;要适应新媒体的表达方式方法,具备撰写新闻通稿、审阅重要稿件的能力;要养成上网、用网的习惯,也可开设博客、在线聊天,实现信息传播互动。
3.遵循规律,科学管理
提高运用媒体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循媒体发展与信息传播两个规律,讲究宣传艺术,通过主动设置议题,调动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把党的意志、政府的意向变成人民群众的意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各种手段,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协助主管部门对媒体进行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规范媒体行为,促使媒体坚持正确导向。适应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变封、堵、压为疏导、沟通和顺势而为。要加强舆情监测,尽早发现问题,主动进行应对。要利用主流媒体,营造舆论强势,主动正面回应。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新媒体的法制化建设。要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研发,以技术对抗技术,以实现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控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意见领袖”的影响,发挥其舆论引导作用。
4.加强建设,牢牢把握主渠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各类媒体平台建设,扩大人民群众意见表达渠道。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媒体系,使其成为了解资讯、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的重要帮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吸引、培养更多懂得新媒体、善于跟媒体打交道的人充实执政队伍。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纳入干部学习和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和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管理新媒体的能力,把运用和管理新媒体能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新媒体运用和发展,使新媒体成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成为传播知识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阵地,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的互动纽带,成为营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平台。
[1]卫庶,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新[D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59/192362/11757439.html.2010 -06 -02.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新华网.让主流舆论在虚拟世界深深扎根——千龙网探索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侧记[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 - 01/19/content_7454488.htm.2008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