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性质综述

2011-08-15 00:47刘沙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太平天国

刘沙沙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性质综述

刘沙沙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农民起义的一次高峰。史学家对其深入研究,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是进步还是倒退展开激烈的争论。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三种倾向:一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超越了以往的农民革命,是一种历史进步;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以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为指导,完全是一种倒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剥掉太平天国神秘的外衣,它只是旧式的民间运动。

太平天国;近代农民起义;历史性质

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进步的观点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领导者在乱世中敢于“揭竿而起”,这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大多数的史学家倾向于太平天国是一场积极的革命。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太平天国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起自一个狭小的地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巨大势力,成为中国在无产阶级产生以前的历史上的一次最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1]69-67冯契也认为,“太平天国既是两千年来农民革命战争的发展高峰,也是中国近代开始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发生的一次农民和平民的革命运动,因而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2]66

他们认为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而是洪秀全以其个人的政治眼光,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适时地取其“上帝”意志,去其“安分守己”的思想。洪秀全不是被宗教利用,是驾驭了宗教,利用宗教为自己的革命服务。太平天国以“上帝为唯一真神”作为思想基础,与“阎罗妖”展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宗教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但很多学者对洪秀全利用宗教号召农民起来反抗表示理解,他们看到了宗教的巨大号召力。胡绳认为,“宗教迷信是封建时代农民阶级难以摆脱的精神负担,由于没有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其革命的合理性,没有统一的形式来组织群众,只好借助宗教……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创造了农民的‘上帝’来对抗封建统治阶级用以愚弄人民的一切鬼神,并且在这个上帝的名义下,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这就比天地会的号召具有更深刻的多的内容,真正激动了一切被压迫的农民群众。”[1]77-78积极的史学家并不是肤浅地看待宗教,在认识到宗教的号召力、凝聚力的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它不是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能真正地起到团结的作用,在革命后期,宗教还分化了革命势力。

对于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他们认为这是农民阶级以其所认为的“最革命的方式”制定出的理想蓝图。《天朝田亩制度》的确立使得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反清运动,它立志于建立一个新国家,一个农民阶级的“理想国”。平分土地、圣库制度都是农民眼中的民主形式。彭明、王续添两位教授这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起义领袖反封建的理想与激情,展现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把旧式农民运动推向了最高峰[3]45。赵安玉教授在《新编中国革命史》中提到:《天朝田亩制度》是探索新的国家前途的思想产物,它大胆否定封建制度,其革命性是坚决的[4]34。但史学家也认识到它毕竟是一个理想的画面,农民阶级在封建生产力水平下建立一个类似共产主义的社会是行不通的。所以胡绳指出:“这里面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既闪耀着历史的远见,又覆压着时代的沉重的阴影。”[1]85

革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一个具有近代民主主义气息的《资政新篇》,虽然没有实行,但它着眼于建立和发展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体现出农民阶级的领导者已经有所觉悟,是思想和认识上的进步。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历史进步性的史学家大都从一种辩证的角度肯定它的功绩。他们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往农民革命的进步之处,在肯定它的同时又认识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纲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这样的认识方法避免了单纯的“一刀切”,是目前较为认可的评价。

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倒退的观点

持这一观点的史学家主要以北京大学教授冯友兰和复旦大学教授潘旭澜为代表。两位虽都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倒退,但他们的分析角度又有所不同。冯友兰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待太平天国运动,认为它在走西方的回头路。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中他指出,洪秀全的宗教宣传和太平天国的神权政治正是逆流而行,把中国历史拉向后退。作者从两方面来论证他的观点。一方面,革命的指导思想不符合时代特征。“当拜上帝”的思想来源于基督教,而基督教是西方中世纪的产物,当时的中国已经处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用西方中世纪的东西来号召群众,加强思想统治,违背历史潮流,是一种倒退。冯友兰认为近代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的内容需是民主与科学技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学习的却是西方的基督教,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这就与近代维新的总方向和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背道而驰。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时期虽然落后于西方,但已接近西方的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所需要的是进一步的近代化而不是退一步的中世纪化。”洪秀全以基督教的某些教义“控制”人民是把中国中世纪化。而且冯友兰认为,洪秀全利用西方基督教“统治”人民正是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社会发生影响的表现,与西方列强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5]345-346;另一方面,《天朝田亩制度》违背近代主流。《天朝田亩制度》本质是打造农民眼中完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绘制出中国农民传统的平均主义,其鲜明的特点是力求绝对平均。当时中国已初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要想取得真正的进步应该走工业化道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以机械化的大农业代替个体生产的小农业,以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洪秀全没有认识到这个潮流,他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类似于孟轲所宣传的井田制,没有走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所设想的圈子。废除商业、取消城市只是把生产力禁锢在封建时代水平上[5]347-348。平均主义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会带来普遍的贫穷。事实也证明了《天朝田亩制度》的许多内容无法实行。

此外,冯友兰认为洪秀全非但没有废除封建“四大绳索”反而是以一种宗教的方式建立起一个独裁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以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自己为“天王”,在天上地下形成一个大的宗族;虽然禁止了孔孟之道,废除封建的鬼神系统,但他又有自己的一套神权统治,“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各王的分封,国家机器的建立,形成了国家的政权;男女平等的新思想只是战时之需,“只有媳错爷无错”体现了对夫权的强调。太平天国没有真正地废除封建主义的四大绳索,把老百姓解放出来,只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5]343-344。

潘旭澜教授从洪秀全个人的统治方式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倒退。他在《让太平天国恢复本来面目》一书中指出,洪秀全对人民从物质到精神进行严格的控制,是“暴君”、“邪教主”,认为洪秀全“披着基督教外衣,拿着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国奴隶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对他控制下的军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夺与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政治性邪教”。

对于这种彻底否定太平天国的观点,许多史学家提出了意见。南京大学方之光教授认为,评价农民革命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者所处的历史地位与封建统治者的地位是对立的,他们的天道观不同。清王朝的天道观是保卫封建专制制度的纲常名教,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的天道观是打破维护帝制的纲常名教,实行“天下为公”,建立“公平正直之世”。他认为,否定太平天国实质上就是为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清朝统治者翻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夏春涛在新著《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中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上帝教具有形而下的色彩,其主旨并不是追求基督教所宣传的个人精神超脱、灵魂不朽,或实现无区分的人类博爱,把斩邪留正、建立人间天堂作为目标。太平天国政权与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也不同,太平天国与清朝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两个对立的政权、两个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是神权与人权的斗争。《天朝田亩制度》虽然只是理想蓝图,但与所谓反社会、反人类是根本不同的。

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是民间运动的观点

旅美学者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将太平天国运动称为旧式的民间运动。他说:“他(洪秀全)的运动当然是个民间运动,反映当时的民间痛苦和迷信,以及潜伏于民间的种族观念。”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中国历史有一个循环套路:大乱之后,人口减少,有地可耕,开国君主大都起自民间,比较能体恤民间疾苦。在天时、地利、人和下会出现朝代的黄金时期。而天下太平到一定时期人口增加,土地相对减少,久居深宫的统治者欲望也不断增加,人民所受的压榨会愈发沉重,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反抗、起义。这个一定程度就是循环套路的最低点。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清末就是这个套路的最低点,只是这个最低点加入了一种新的因素:西方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正是发生在这个循环点上。之所以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势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顺应民意的新兴的势力,敢于拼命,敢于牺牲。而它的对手官军则暮气很重,腐化不成军。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开始了以往统治者的“老路”:深居宫中,务求享福。所以,蒋廷黻评价他说:“我们更能看出他的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敬佩洪秀全的政治眼光和勇气,但认为倘若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成功了也不能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幸福,只会是又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6]26。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所以,要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性质,我们首先要搞清事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这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建立人间天国。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不论运动采取何种方式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人间天国”决定了它比以往的农民起义有所进步,它不局限于推翻当朝者,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建设“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新社会。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不论是通过宗教迷信的方式实现还是推行效果不明显都不能掩盖这个光芒。

虽然史学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不同的观点,但它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是公认的。对于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法也一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他们的狭隘性、封建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科学的指导思想,无法长期团结革命力量,革命必然走向失败。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农民作为最革命的力量也必须参与其中。两种合力相互作用才会引导革命成功。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彭明,王续添.中国近代史纲要[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4]赵安玉.新编中国革命史 [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编辑:王 巧

2010-12-01

刘沙沙,女,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中国社会。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太平天国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洪秀全何时得到《劝世良言》?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研究
天国影帝杨秀清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