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方法研究

2011-08-15 00:42何兵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媒介主体政治

何兵生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方法研究

何兵生*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将活动中心转移、活动形式隐性、活动范围拓展作为创新方法,以增强主题教育活动实效。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言的一种活动教育。活动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者引导下,在民主宽松的气氛中,围绕特定问题,主动操作实物对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深刻反思和体悟,充分开展研讨交流和交往互动,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尤其是主体性素质和实践能力和谐而充分发展的一套价值观念、理论体系、过程与方法。[1]有研究者认为主题教育活动是指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并在活动中使其得到充分体现的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对于如何实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之余,要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上述表述,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应该是相对思政课程而言的,由教师和学生构成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某一主题思想,通过充分交流,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教育活动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活动教育方式存在,对其进行创新,意味着需要对原有的不适应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主题活动结构、观念、手段等进行改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活动中心转移、活动形式隐性、活动范围拓展等方法,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

一、活动中心转移

《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干部、教师等作为主体,是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保证,问题在于主体是否应该在主题教育活动充当中心作用。

当前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教育者不仅充当主题引导作用,还是活动的中心,大学生在活动中所充当的是一种附属角色。比如主体有主题的绝对选择权,选择活动的方式、地点等,都必须依照教育主体来定等,受教育者大学生只能似乎也只需要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积极配合就可以了。本来,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之外的一种有效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能够起到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但是,当活动主体充当活动中心之后,主题教育活动也延续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首先是活动的封闭性。主题教育活动看似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课堂延展到了社会,但是,对于搞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怎样搞主题活动,都是由主体决定的,受教育者不能决定。比如学习雷锋日,教师说去纪念馆就只能去纪念馆,说上街学雷锋就只能上街,围绕主题活动主体设置活动,不征求大学生意见,就使得活动看似远离课堂的开放教育,实则还是封闭的。其次是活动的程序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者是按照上级制定的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多数情况下,活动主体也是按照上级机构的要求,从上至下发起活动,并统一将活动纳入上级机构的部署范畴内。因此,活动的日期是固定的,活动的主题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最后是活动的灌输性。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交流,而实际活动中交流往往成为单向灌输。大学生往往不能对活动主题提出质疑,不能对活动形式提出异议,活动主体处于理论高地,思想的交流只能从主体流向客体大学生。

对此,笔者提出应该在保证主题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前提下,让活动客体成为活动中心。让大学生成为活动中心,就是主体只对活动主题起把关、引导作用,活动形式、活动选题等可以放手由学生组织。主题作为一种理论形式,主体确实具有理论优势;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客体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活动也应该千变万化。让学生成为活动中心,就是针对学生的自已的思想问题,让他们选择自已喜欢的活动选题和形式。学生成为主题教育活动中心后,通过获取活动开展所需信息,制定活动开展计划,自行控制活动计划实施,并自我评估活动效果,主体的活动角色是在活动中起到咨询、把关、引导作用,学生从而能够在自主性得到满足之后,通过活动构建起属于自已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主题教育活动中心的转移,是符合教育传播规律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果不以学生为中心,就不能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对活动的针对性进行控制和设计,不问对象,不能调动对象积极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是没有实效的。

二、活动形式隐性

隐性教育是指有意或无意中经由团体活动或社会学习所掌握的正规课程未包括或与正规课程不同或相反的知识、规范、价值或态度。[3]思想政治教育有显性和隐性区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都是“暴露”的,教育形式是正面的、直接的,教育者期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即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教育者观点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把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5]

当前主题教育活动以显性形式开展居多,一到传统节庆日和重大事件发生时,主题教育活动的主体往往公开组织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希望快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种公开正面、直接鲜明的主题教育思想活动,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当前也有着局限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受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环境对国内的影响增强,市场经济导致国内环境的快速变化,网络时代让地球成为全球化“村落”,变化的环境使传统显性单一的主题教育活动不能适应需要。其次,主题教育活动对象变化。与单一的主题教育活动目标相比,大学生当前思想状况较为复杂,与单向灌输的主题教育活动信息流动相比,大学生在个体意识增强的情况下,更渴望双向的交流互动。

对此,笔者认为主题教育活动,在采取显性的活动形式之后,可以适当采用隐性的活动形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活动时间灵活安排。除了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确定的时间外,活动主体需要根据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动态,灵活安排确定活动时间。比如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扶不扶老人”,引导学生探讨“要不要扶老人”以及“怎么去扶老人”,从而引导学生对当前道德与法律问题的思考。其次,活动主题探讨开放。在活动中,对于主题的探讨和交流,活动主体往往显得非常慎重,一般是在探讨交流开头,对主题定调子,在交流活动结束后,对主题做总结,一定保证主题探讨的方向性。须不知,这样的探讨,看似开放,实则封闭。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需要允许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主题,一来便于活动主体充分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二来能够让学生活动主体的思想工作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同时,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最后,活动反馈评估隐性。通常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反馈评估是较为显性的,有的依据是讨论的热烈程度,有的依据是主体教育活动之后的书面汇报。在主体指导下,这种反馈具有某种功利性,使得反馈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从提高思想政治实效的目标出发,活动主体在活动开展之后,应该多采取观察、间接了解等隐性方式,全面真实的掌握客体在主题教育活动之后的思想政治真实变化。

三、活动范围拓展

《意见》明确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其实也就是划定了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并对这一范围进行了层次划分: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核心是做好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是树立基本道德规范。似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题教育活动,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实际的活动中,活动主体选择活动范围时主要是围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兼顾基本道德规范。笔者认为主题教育活动要做到创新,可以在范围上进行拓展,主要拓展方向是媒介,强调通过开展媒介素养主题活动,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介体三个部分组成,社会学家认为,在现代社会除了学校、家庭和同龄群体外,现代传媒已成为第四个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6]而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当前对媒介的认识和使用处于初级阶段。如大学生对待访问色情网站问题,持肯定态度的有37.2%,持否定态度的有31.0%,“说不清楚”的有30.O%。[7]江苏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经常上网的达到80%,而这些人中只有15%是为了学习,其他40%的人是上网聊天,25%的人则是上网玩游戏。[8]广西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媒介提供的信息的信任度差别很大。4.5%的学生对媒介传播的信息深信不疑,14.3%的学生认为比较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学生占26.3%;另外,有36.5%的学生认为媒介信息较不可信,认为完全不可信的学生占18.5%。调查者认为,较多学生对媒介的立场和观点缺乏质疑和思辨能力,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受媒介影响的可能性。[9]西方国家在这个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西方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使用媒介资源,以培养其媒介批判能力,能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这一教育方式在上世纪20年代从英国起源之后,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

基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政治主渠道中开设相关专题进行引导外,还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有效途径,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首先,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引进传媒”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媒介。邀请当地媒体工作者,在校园开展相关主题活动,通过探讨“新闻背后的故事”,让大学生对于媒体有一个客观认识。其次,教育主体可以通过“走进传媒”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媒介。比如,在当今选秀节目热播的情况下,如何认识选秀以及如何看待“一夜成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媒体机构联系,走进选秀节目现场,探讨选秀节目中媒体的作用。最后,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制作传媒”活动,引导学生使用媒介。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和发布者。最简单的比如博客、微博等,较为复杂的是视频、网页制作,在这种制作媒体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换位思考媒体是如何吸引、影响民众的。

笔者认为通过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性的一种有效举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之后不出问题,就需要充分让他们学习并具有批判地认识媒介的能力。

[1]但武刚.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活动教育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邹耿良.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运用[J].龙岩学院学报,2007,(8).

[3]刘根平,黄松鹤.潜课程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42.

[4]李莉,刘金如.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3).

[5]张翠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6]冯朝阳.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09,(3).

[7]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2006.

[8]陈一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08(1).

[9]钟伟珍,刘宗青.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基于广西五所高校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4).

On the Approaches to the Pedagogical Activiti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y and Politics

HE Bing-sheng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the theme activiti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some new ways,such as diversion of activity focus,recessiveness of activity forms and the expansion of activity sphere to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university student,theme pedagogical activity,innovative approach

G641

A

1009-5152(2011)04-0080-03

2011-10-29

何兵生(1981- ),男,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媒介主体政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