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1-08-15 00:54张晓静王治江
关键词:归化译者原文

张晓静,王治江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张晓静,王治江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企业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归化策略

首先讨论了企业外宣文本的特点,企业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主要表现在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主体性适度发挥有利于提高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

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作用不言而喻,要研究译者的主体性问题首先要承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于“谁是翻译主体”总的来说,有四种观点:“一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翻译主体,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四是认为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许均,2003:6~11)这四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翻译主体问题。本文认为译者是唯一的翻译主体,因为译者不仅直接参与到翻译活动中,而且贯穿于翻译活动始终。译者直接对译本即翻译客体进行操纵。译者的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査明建,田雨,2003:22)然而作为翻译主体,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首先要受到翻译客体—文本的制约,还要受到诸如目的语读者、的语文化环境、翻译目的、赞助人、译者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都希望可以借此契机拓展国外市场,扩展产品出口。而对外宣传是企业向国外拓展市场的前提,一个良好的企业外宣翻译,不只要有助于宣传企业的基本概况,更有助于达成与海外企业的协作,使企业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所见的企业外宣翻译质量良莠不齐,有些甚至错误百出,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对外宣传的效果。企业外宣材料属于应用型文本,目的性强。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需求、接受习惯及目的语文化,过分拘泥于原语形式及内容,刻意追求译语与目的语的等值,会对企业的宣传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外宣翻译的特殊性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

一 企业外宣文本特点

企业外宣材料是企业宣传其产品、服务以及自身形象,使其走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关宣传资料。企业外宣材料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产品说明等资料。企业外宣材料除了要告诉读者(客户、顾客等)一些实质性的信息,更是希望通过提供信息引起读者兴趣,使读者做出积极响应,达到争取更多客户/顾客的真正目的。其预期功能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在目标语文化中再现其劝诱功能和信息功能。所以总的说来企业外宣材料主要是信息类语篇和呼唤鼓动类语篇的结合体。因此,企业外宣翻译首先要准确传达相关信息,同时还要发挥强大的诱导功能,向消费者宣传和推销企业产品,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要产生符合译文读者期待并让他们喜闻乐见的企业外宣翻译,常常需要译者对原文信息内容的取舍作出合理选择。因而,他的语言必须精炼而生动,富有吸引力,行文布局必须富有特色,符合读者的经验和反应,达到有效传递信息、唤起读者感应和行动的目的。

企业外宣翻译属于应用翻译的一种。法国翻译理论家Jean Delisle对应用翻译的定义是:“以传达信息为根本目的,运用语用学的原则来翻译实用性文本。它特别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方梦之,2003:1)所以,我们可以说企业外宣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从文本特征来看,企业外宣翻译具有“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等特点”(ibid.2)。

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轻形式,为突出信息传递的效果不惜改变原文形式。”(贾文波,2004:1)即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使读者通过外宣资料译文迅速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宣传企业形象,有助于达成与海外企业的合作,使企业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注意信息的客观、真实、准确,语言的简洁明了,以便尽快消除读者的陌生感。

诱导性是指“此类文本大多带有公共宣传品的性质,功能上突出译文效果和读者反映,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意在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因而往往出于现实的甚至功利的目的,在原文与译文的功能上,它更倾向于译文而不是原文”(ibid.:2)。企业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诱导功能,广告成为进出口商品提升销售业绩、拓展销售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大大小小的企业、公司都已意识到这一点。一则成功的商业广告是占领、拓展市场的第一步,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丰厚的利润。由此可见广告翻译必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则成功的广告翻译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广告作为一项纯粹的商业行为,它最终同时也是唯一的目标就是吸引顾客。因此,企业外宣广告翻译必须以使用目标语的顾客为中心进行。

匿名性是指“这类文本大多缺少个性,大有‘官样文章’‘安民告示’一类文本的特征,作者的身份往往处于一种匿名的地位。”(ibid.:2)。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会考虑原文作者是谁,原文只是提供信息。译者根据翻译目的,目的语文化及受众,灵活处理翻译材料,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信息性是企业外宣文本最基本的性质,因为企业要想得到国外受众的认可,首先要对让他们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取得他们的认同,然后才能被接受。诱导性是企业外宣文本的最终目的,因为企业外宣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顺利推销自己的产品及服务。而诱导性是以信息性为前提的,没有对企业的基本了解就谈不上对消费者的诱导。企业外宣文本的匿名性使译者更能灵活的发挥其主体性,有效实现其信息星际诱导性。

二 翻译策略的选择

根据企业外宣文本的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文本功能,达到企业外宣的目的。这也是译者主体性最明显的体现。

翻译策略属于宏观指导原则,归化与异化是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比较常见的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这一对术语是由L.Venuti创造用来描述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的。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Venuti,1998:19)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 (Law rence Venuti)将前者概括为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异化),后者为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归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归化?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Venuti,1998:20)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关于异化翻译策略,韦努蒂明确指出,异化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同上)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将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什么是异化呢?韦努蒂明确指出,异化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将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在对待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中外译界内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或在宏观和微观上均产生了分歧。在西方,韦努蒂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人物,奈达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异化派”旨在求异,不太考虑译文读者,而“归化派”则考虑译文读者的感受。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的目的决定对原文的取舍、增补以及整合,即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

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中,目的语读者对译本的接受效果和认同感决定着翻译的成败。译者要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的原则,采用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使译文符合目的语文化。笔者认为,在企业外宣翻译中,归化策略要优于异化策略。成功的归化翻译能使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取得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企业外宣翻译大多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反映,文本的“信息”和“呼唤”功能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强。可归属于纽马克界定的“信息型”和“呼唤型”这两大类文本。传递文本信息和感化受众是其主要功能,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读者效应是这类文本翻译的“核心”。因此对于这一类文本,译者要以“归化”性翻译策略为主导。其中主要包括“文化性”归化,和“功能性”归化。

1 “文化性”归化

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痕迹。企业外宣翻译中,遇到有文化差异及冲突的内容时,译者应该主动发挥其创造性,在尊重原文主要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翻译要求和目的采取灵活而适当的翻译方法,尽量消除文化信息的排斥和抵触,拉近心理距离,以获得译文读者的心理认同,为目的语读者接受译文扫清障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语言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传统习惯使中英两种语言在诉求方式和表达形式上都存在巨大差异,一些词语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内涵不同。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龙”的概念,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在英语文化中,“dragon”(龙)是凶残的怪兽,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的帝王尊严的象征。由于受传统“龙”文化的影响,“龙头企业”、“一条龙服务”之类的词语在中国企业宣传材料中出现的频率颇高,但翻译这类词语时应尤其注意。例如,“以……为龙头”就宜采用归化译法,采用英文读者所熟知的火车头和旗舰作比喻,译为“as the locomotive/flagship”,如果直译为“as the dragon head”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翻译时为实现译文的目的和功能译者必须牢记以译文读者为对象、以目的语文化为背景,才能圆满实现源语语篇向目的语篇的文化转换。中国企业倾向于用喜、乐、福、寿、鑫、隆、盛、发、顺等字眼。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翻译时往往会产生与原文语言形式及意义的差别。这种情况下,应该以目的语文化为主,采取文化性归化策略,以实现与原文功能等值。例如“旺德福火锅店”翻译为“Won2 derful”,“捷安特自行车”翻译为“Giant”,译者放弃与原文的字面对等,采用归化翻译策略,音美意达,有效实现了翻译目的。

2 “功能性”归化

在原文的语言形式影响甚至不适合准确有效地表达文本功能的情况下,就应该对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作适当“归化”性处理,在行文用字和篇章结构上采用利于译文功能表达的形式,使译文能准确、清楚、真实、有效地传递文本预期的功能。例如:

原文:该(百花)企业先后取得“省级先进企业”,“市文明企业”“市质量治理奖”“市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轻工优秀企业”“国度二级企业”等称号。

译文:Baihua has been entitled“Provincial Advanced Enter2 prise with outstanding Quality and Profits”,“Municipal Civilized Enterp rise”,“Municipal Excellent Enterp rise for Management”,“Municipal Excellent Enterp rise for Outstanding Quality and Profits”,“National Excellent Light Industrial Enterp rise”,“Na2 tional Second Grade Enterprise”etc.(贾文波 ,2004:180)

评析:原文中罗列了一系列奖项,意在显示该企业获奖数目之多,说明企业的良好效益,在市、省,乃至全国都是一家优秀的企业。但是,这些在中国人眼里值得炫耀的荣誉,在海外受众看来没有实际意义。由于缺乏和我们相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不一定会知道这些称号究竟指的是什么。译文将其一个不漏地翻译出来,不只不会加深他们对这家企业的印象,反而会由于这些重复的文字让他们觉得企业的效率低,作风拖沓,而无法达到预定的宣传效果,对宣传公司的形象不利。因此,应采用功能性归化法,以有效实现原语的预期功能为标准,尽量简化,译出实质性信息,即产品质量好,企业治理水平高,效益好。

改译中,译者发挥主体创造性,提取原文实质性信息,采取增译手法,删除多余信息,消除汉英之间文化及语言差异,有效实现了翻译目的。再例如:

原文:皮张之厚无以复加,利润之薄无以复减。

译文一:The leather shoesmade here are thick enough;the profit that’sobtained is slight enough.

译文二:Thick leather shoes profit you thick.(孙晓丽,1995:79)

原文中运用汉语的对比“皮张之厚”与“利润之薄”,“无以复加”与“无以复减”,既工整对仗,又凸显了无与伦比的质量之优异和无与伦比的价格之合理,在中文语言习惯中可谓经典。译文一照搬原文的语言结构形式显得拖沓冗长,完全失去了原文风采,也有悖于广告文本简洁,易懂,迅速吸引眼球的特点。译文二译者采用了功能性归化翻译,打破原文形式,一前一后两个“thick”简洁明快地传达出了原文的精髓,有效传递了文本预期功能

三 结 语

由于企业外宣翻译特定的目的、受众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企业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空间很大。其中最主要表现在译者能动的选择翻译策略及方法上。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使译者不能完全按原文“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地翻译,而是需要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考虑译文效果、读者反应,采取变通手段;即根据译文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汉语原文信息进行能动的加工和处理:以归化策略为主,从词句到风格,从局部到整体,都要灵活,变通的处理。唯有如此,才能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和效果。译者主体性的适度发挥有利于提高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

[1] 査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1

[2] 方梦之.实用文体汉译英[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3.

[3]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 许均.“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6~11

[5] 孙晓丽广告英语与实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6] Venuti,Law 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

dozens of honorary and p rofes2 sional titles conferred by national,provincial and city authority due to its high2quality p roducts,advancedmanagement,and out2 standing p rofits.(ibid.)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ompany Profiles Translation

ZHANG Xiao2jing,WANG Zhi2jiang
(Collegeof Foreign Language,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company p rofiles translation;translator’s subjectivity;domest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 featuresof company p rofiles and the demonstr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it.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exer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s beneficial to imp rove company p rofiles translation.

H31519

A

167322804(2011)042011720003

2010212205

猜你喜欢
归化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归化(双语加油站)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