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河南郑州450011)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晓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河南郑州450011)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炫富耀富、金钱至上、极端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与德育、美育以及社会现实相结合,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思想健康、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社会人。
教育;大学语文;德育;美育;社会现实
大学语文是面向本科层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的教与学。同时还应当重视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心理品格、审美意识等的教与学。因为通过它们能够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和修养,能够提升个体对人生意义的理性认识。为达到上述目的,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教学与德育、美育以及社会现实相结合。
古人将“立德”、“立功”、“立言”概括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将“立德”排在“三不朽”的首位,可见“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必须将大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从明确大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不忘仁爱和良知,充满希望和敬畏,向往自由和星空,懂得幽默和反讽,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逐步实现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成就其完整的人格。完整的人格意味着健康,而一个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胜任。相反,如果德育缺失的话,将会造成很多恶果。众所周知的“李刚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0年10月16日,大学生李启铭在校区开车撞倒两名女学生,造成一死一重伤。没有停车的李启铭在被其他学生和保安拦下后竟口出狂言:“看把我车刮的!知道我爸是谁不?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肇事者的父亲李刚是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这一事件被网友称之为“李刚门”。仅仅在4天之后,在西安音乐学院,又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案件:该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撞上骑电动车的张妙。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后找麻烦,药家鑫产生杀人灭口恶念,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其当场死亡。再往前看,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只因为几句口角就残忍地杀害了4名同学……这些事例虽然不代表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道德主流,但这也足以给我们警示:李启铭、药家鑫、马加爵这些当代的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反而到了道德沦丧的地步。这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的德育建设不容乐观、不可忽视。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借助课堂这个平台去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以文章审美为载体,同时将德育思想的传输自然地与一系列美文的赏析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提升其思想境界,少出几个“李刚门”、“药家鑫”、“马加爵”事件。
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类的课程,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虽然说对美的看法和标准因人而异,但是,作为大学生还是应该具备健全的审美意识,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够正确判断美丑。
因网络而成名的芙蓉姐姐和凤姐的故事值得我们反思。芙蓉姐姐最早出现在水木清华、北大未名和MOP网站上。“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芙蓉姐姐视频中奔放的舞姿,文章中自信的文采、令人汗颜的经典之语,让众多网友的心脏受到巨大的震撼。短短的几个月间,芙蓉姐姐的Fans遍布各地网络。据不夸张的传闻,芙蓉姐姐曾经创造了水木清华五千人等待其上线传照片的奇迹。而另一“风云人物”凤姐也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现主要研读经济类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后来就在新浪微博上出了名,为网友所膜拜。网友称她为“凤姐”,并打出口号“信凤姐,得自信!”
“芙蓉姐姐”和“凤姐”的成功让很多人羡慕。不少网友都赞凤姐与芙蓉姐姐一样“很励志”。目前,凤姐的微博已经有近130万粉丝。除了“芙蓉姐姐”、“凤姐”之外,“木子美”、“竹影青瞳”、“红衣教主”、“流氓燕”等符号也红遍网络。这种身为商品社会的牺牲品却自以为美和成功并让人羡慕的现象让人忧思。有教育界人士认为:网络中这种畸形自恋、哗众扬名、恶意炒作等大量出现的畸形产物势必会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产生恶劣的影响!
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1]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学习,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如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人文教育尤其是美育比较缺乏,使得人在快节奏中无暇顾及读书给人带来精神美的提升和飞跃,让人看到的只是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科学中的美感内涵。这里说的美育,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的教育。人性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我们应该清楚,美育的缺失将会导致科学越发达人类越容易丧失情感和判断美丑的能力,也越容易被蒙蔽、被利用,这是在异化人性,扼杀灵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一个人缺失了感情或没有情感,没有健康的美的教育,没有健全的自我意识,其知识和技能只会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的工具。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当面向人文和人性,面向真善美。
大学不是纯粹的象牙塔,大学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现实,就课本而课本,相反,它应该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1]将大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其看待问题更成熟,在更全面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基础上,更加坚定自己身上的责任。
当前,有人把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收入分配、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等问题作为急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了出来。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综合性和代表性,都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数。例如:现实社会中炫富耀富的现象不时见诸报端:苏州一饭店一顿年夜饭要价39万,还是59万的折后价;一位名叫妞妞的2岁女孩成为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原因是家人为其买下一套300平方米价值近400万元的别墅;……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于是,这种极端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大大刺痛了国人的心,激发了社会的不满。
如何看待这些负面的社会问题,在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对大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切不可盲目的夸大,以至于大量的悲观厌世、愤世嫉俗的情绪充斥在大学生中间,这只能于事无补、与人无益。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的叠加。尤其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数量多、范围广,而且形态多样、十分复杂。而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强化乃至放大了这些问题,使之显得更加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教育在校大学生形成清醒的认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只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环球时报》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一次调查[2]。调查内容涉及我国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地区差别、贫富差异等。在1 205份有效问卷中,42.3%受访者认为部分或全部能得到解决,表现出对未来良好的信心;29.7%的受访者认为“有一些问题能得到解决”。当被问及“中国的社会制度和西方的社会制度哪个更先进”时,54.4%的受访者回答“各有利弊,无法比较”,16.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更优秀。所以,我们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要积极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眼光和能力,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树立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人人共享的观念,以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积极建言献策,自觉履行义务,协力推动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共同谱写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总之,教育是一种引导人类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同时,教育还是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教育更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的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大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社会。一个社会是否能够形成和谐的良性循环,这要看一个社会的每一个体是否具备完美的人格,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所以,必须把以培养精神成人、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的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唯有如此,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思想健康、人性完美的社会人。
[1]新东方经典语录大全[EB/OL].新东方网http://tool.xdf.cn/jdyl/result_caiyuanpei14.htm l
[2]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九成民众看好中国社会稳定[N].环球时报,2011-08-04.
Some Thoughts for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LIXiao-zheng
(The Center of Humanities and Arts Education,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In the current society,bad habits and practices such as the flaunt and comparison of money and richness as well as the absolute pursue of money and hedonism etc.have a big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views of life and world of the college students.Therefore,we shall combine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Chinese with mor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social realities together,so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trained into social people with healthy mind,perfect personality and humanity.
Education;College chinese;Mor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Social reality
K263
A
1008—4444(2011)06—0182—03
2011-09-20
李晓筝(1976—),女,河南淅川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人文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