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的异同*

2011-08-15 00:54杜海燕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腔川剧唱腔

杜海燕

(宜宾学院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7)

浅析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的异同*

杜海燕

(宜宾学院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7)

川剧高腔是川剧中占主导地位的声腔,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帮、打、唱”,群众合唱是指以群众为主体的合唱,特点是音域宽广,音色多变,声音层次多,力度变化大,有很强的表现力。川剧高腔和群众合唱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以此表达自身情感的艺术形式,它们在演唱上有共同之处。但是,川剧高腔和群众合唱在分声部、叙事性、语言、伴奏、演出场地、传承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川剧高腔传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然后走进校园。

川剧高腔;群众合唱;异同;川剧高腔传承

川剧高腔是川剧中占主导地位的声腔,在川剧的昆、胡琴、灯调、弹戏五大声腔中,高腔的曲牌数量最多、传播最广,最为重要。高腔即高亢的声腔,采用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其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帮、打、唱”,帮指帮腔,打是指锣鼓的打击,是高腔的伴奏方式,唱指唱腔。川剧高腔音乐属于曲牌体音乐,它的组成分起腔、立柱、唱腔、扫尾。川剧高腔的起源和形成时间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现在尚无定论。它融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问话说唱等形式为一体,历经提炼,最终成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声腔艺术。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近年来川剧高腔越来越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四川的一些城市,川剧只是在一些茶馆里演出,有的甚至在茶馆里也不见踪影。听这些演出的是中老年人,而年轻人和少年,儿童往往不知道川剧高腔为何物。

群众合唱是指以群众为主体的合唱。合唱艺术源于公元二世纪的宗教音乐,人们普遍认为欧洲是合唱艺术的发源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这是狭义的合唱艺术。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表演形式,它利用各声部特点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合唱的分类有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同声合唱可以分做男生合唱,女声合唱和童生合唱。合唱艺术的特点是:音域宽广,音色多变,声音层次多,力度变化大,有很强的表现力。群众合唱是以广泛的群众为主体而展开的合唱,从属于群众文化的范畴,是人们在工作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其目的是满足人们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它区别于具有常规编制的专业人士和艺术院校中的合唱队员的合唱。在合唱艺术舶来的一百多年以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视听享受,更带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催人进取,所以合唱艺术在国人中间迅速传播,推广开来。在国内,无以计数的群众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年龄跨度也特别大,老的有夕阳红合唱团,小的有儿童合唱团,中青年则更成为群众合唱主力。

一、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之关联

1.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都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并以此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形式。

川剧高腔作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川剧高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源弋阳腔系统。即川剧高腔源自于江西弋阳县,它的演唱形式为“徒歌清唱”,“一唱众和”,“其节为鼓,其调喧”。(汤显祖《庙记》)。第二种是本土说。由于四川的川江船工号子是一人领唱众人和唱。不管是任何一种来源,川剧高腔融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问话说唱于一体,都是人民大众创造的,通过一些故事情节的演绎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丑恶现象的鞭笞。合唱艺术源于欧洲公元二世纪的宗教音乐,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传入后,和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成为我们的群众合唱。不管是最早学堂乐歌时期的沈心工、李淑同的《春游》、《送别》,还是抗战时期的聂耳、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现代的合唱如《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都吸收了众多民族民间的音乐。所以说,群众合唱也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并表达人们情感的重要形式。

2.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演唱方面的相似。

川剧高腔是集“帮、打、唱”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单从唱出发就有帮腔(后台的演员的帮唱)和唱腔(前台演员的独唱),大多的曲牌中唱腔和帮腔较为均衡,而少数的曲牌中,几乎全是帮腔,如[水红花]、[菩提蛮],也有几乎全是唱腔而帮腔很少的[梭梭岗]。在群众合唱中,也可分为有领唱的合唱和没有领唱的合唱。有领唱的合唱曲如《走近新时代》、《我的祖国》,无领唱的合唱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游击队歌》。也有合唱占很大的比例,独唱很少,也含有独唱占有很大比例而合唱非常少的。

川剧高腔的帮腔和唱腔是最具有特色的。它不同于昆曲的一唱到底。帮腔句的形式多样,有前帮、后帮、插帮、帮一字,帮一音、多人帮腔、一人帮腔 等,非常丰富繁杂。任何一种帮腔和唱腔都是不可分割的。帮腔和唱腔二者只有其一,我们都不能称为川剧高腔。所以说,帮、唱、打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群众合唱,不管是任何一种合唱形式,起音、收尾、音准、节奏、呼吸、力度、音色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每一个唱队队员紧密协作。并且如果拿出其中的任何一声部,或者只留下一声部,那么和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到整个演唱效果。

二、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的不同之处

1.声部的差异。川剧高腔的帮腔和唱腔往往都是一个声部,帮腔的出现方式可以在唱腔前也可以在唱腔后。不管帮腔和唱腔怎么出现,在听觉效果上,都是一种声音线条,没有和声出现。不管哪一个川剧曲谱,都是单一声部记谱,说明所唱的唱段都是单一旋律组成。群众合唱,除了广义上的合唱,如战士早上唱的晨歌,大家在升旗仪式的时候唱的国歌都是一个声部的齐唱。而真正的合唱艺术,是指集体演唱两个或者两个声部,是有和声效果的。如混声四部合唱《五月的鲜花》,女生合唱《黄水谣》,这是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最大的不同之处。

2.叙事性的不同。川剧高腔的情节性显著,群众合唱更多的是以情感的表达为主。川剧高腔的唱腔以曲牌为基本表意单位,一出戏大都以套曲为结构原则,套曲多以引-正-尾三部分组成,基本唱调大多是长短句规格,句数字数多有明确规定,有的甚至和宋词同名,曲牌的格律完全相同等等。由此可见,川剧高腔表达的内容常常是一个故事,有鲜明的情节性,其表演的时间往往都比较长。而群众合唱的表演都对生活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等等,如合唱《英雄赞歌》表达对英雄人物的赞美,歌颂。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调式调性怎么变化,音色、拍子怎么交错,其一个曲目常见的就几分钟,所以群众合唱以情感的表达为主。

3.语言上的不同。川剧高腔是以四川话为基础,如沈铁梅老师在川剧高腔[思凡]中唱“下得山来好快活,但愿寻着那哥哥”,唱成“下得三来好快活,但愿寻作辣锅锅”。群众合唱中,中国作品以普通话为主,有少量具有地方色彩民歌改编的合唱中出现方言的情况;川剧高腔中,衬词极其多见,有的一句中有几个衬词。如[绵搭絮]中“渔灯闪闪傍长堤,斗转叁横河(呀)汗低,但则见(那),月朗星稀。”但是在群众合唱中,衬词出现的机率不很多,一般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字和词,不排除有的民间音乐改编的合唱作品中衬词的出现比较多;川剧高腔中道白极多,这和它的情节性有很大的关系。而合唱中,大多的合唱作品是一唱到底,也有部分作品是有朗诵的部分。如《祖国颂》等。

4.伴奏(唱)方式的不一。川剧高腔以“打”为伴奏,主要是锣鼓伴奏而没有其他乐器的伴奏。而合唱多以乐器伴奏为主,有的还用乐队伴奏。这个是有本质的区别。川剧高腔只有一个声部,而且常有帮腔的出现。而群众合唱要让四个声部的音都唱得非常准确,不受彼此的干扰,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做不到的。川剧高腔的帮腔在幕后而群众合唱中所有的演唱都在幕前,这一点可能是由于它们的特征和审美需要决定的。

5.演出场地的不同。川剧高腔的演出场地要求不大,一般是封闭的并有一个不大的舞台的地方就可以。川剧高腔在茶馆或者是正式剧场演出比较多一些。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更多的川剧高腔演出在茶馆甚至是偏远的农村,现在偶尔能见到在正式剧场的演出。在学校,几乎见不到川剧高腔的踪影。在舞台上,偶尔看见的川剧都是“滚灯”“变脸”等川剧特技的演出,而川剧高腔的演唱难于一见。群众合唱则因为其人数的众多对场地的要求要大一些,所以人们纷纷走向广场和体育馆。群众合唱和川剧高腔几乎是不碰头的,这和它们对场地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6.传承的不同。传统川剧高腔的传承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而能够接触到川剧高腔并感受到川剧之美的绝大多数的是川剧表演者自己的子女,由此产生了一些川剧世家,这个情况,传承相对来说显得过于狭隘。近年来,有少数川剧学校的出现,如刘萍川剧艺术学校,培养了一批川剧演员,但是,没有市场的需要这样的学校要长期的存在是举步维艰的。总的来说,川剧高腔的传承还是很苍白无力的。群众合唱则截然不同,首先学校是群众合唱的摇篮,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群众合唱开展得如火如荼,演唱队员通过专业的声乐教师学习歌唱的技巧,通过唱队指挥学习怎样协调地配合,还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合唱水平。然后很多企事业单位经常通过组织群众合唱来激励员工,提高凝聚力,提升自身的形象。有了这样良好的氛围,传承不会是很大的问题。

以上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群众合唱是声势浩大的,川剧高腔正在消亡线上苦苦挣扎。人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是,当民族的精粹都不复存在,世界还能剩下什么呢?我们能够留给子孙什么呢?目前,川剧高腔传承成为难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让川剧进入中小学。在川剧流传地区中小学进行川剧的公演,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川剧。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是特别有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活泼好动,喜欢热闹,川剧高腔热热闹闹很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川剧的脸谱和地方性语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我们四川还有这样一门美的艺术,并在其中去找到乐趣。

(2)让川剧高腔进入高校。在川剧流传地区的各级音乐类院校,开设川剧必修课。请一些川剧名家指导学生的学习,四川的大学生和四川上学的大学生了解川剧艺术,欣赏川剧高腔,还可以学那么一些名家名段。在其他综合性学校,开设选修课程。让更多的人知道川剧高腔,学习川剧高腔。

(3)建立更多的川剧艺术学校。在川渝等川剧流传地区,建立更多的川剧艺术学校,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川剧表演的接班人。

(4)在社会上,多举行川剧高腔的演出。增加在剧场演出的机会,呈现更多好的作品,让人们认识川剧,了解川剧,感受川剧之美。有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有了愿意学习川剧的人们,川剧高腔也可以象群众合唱一样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J616.2

A

1006-5342(2011)04-0105-02

2011-02-24

宜宾学院院级科研项目(2009S04)

猜你喜欢
高腔川剧唱腔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川剧版画传四方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高腔》小说意象叙事与美学意蕴分析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