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课改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师的变革

2011-08-15 00:54:40唐金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五年制语文课程改革

唐金霞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135)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课改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师的变革

唐金霞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1135)

语文教师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身份特殊,既是改革的主力军,也是改革最大的障碍,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先变革。语文教师要学会用课程思维,适应“课程角色”,并把自己培养成综合型语文教师,运用联合作战的方式,才能取得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这场战役的胜利。

课程角色;综合型语文教师;联合作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同样,教育改革的希望,也在教师。

教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身份比较特殊。杨骞教授认为:“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用句形象的比喻,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就如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来自于变革时代导致教师本身也已经成为改革的对象。这就意味着,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作为改革的对象,如果本身不进行改革,那语文教师就将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因此,推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先变革。

一、语文教师从“教学角色”到“课程角色”的变革

我们往往说,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因此,教师习惯于完成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组织课堂活动这样的教学工作,教师的角色被固定在教学活动中,而很多教师也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因而,长期以来,教师成了国家课程纲要的忠实执行者,课程设计被认为是专家学者或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教师则与课程实施相对应,也就是说教师只管“怎么教”而不管“教什么”。对于课程只有被动执行的责任,而没有主动应得的权力,课程意识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了缺乏反思课程“惰性”。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实施者,这只是概括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角色”,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完成从“教学角色”到“课程角色”的变革。

关于教师的“课程角色”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逐渐出现在课程研究领域。加拿大课程专家康奈利和克兰迪宁将教师的课程角色归结为“课程的设计者”。对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方式,他们认为主要有:参与课程设计、参与课程方案的开发过程以及参与课程研究。因此,高职语文课程的开发与改革不能依赖于教育管理部门,其行为主体应是广大语文教师。而角色的变革,首先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即由“教学思维”转化为“课程思维”。徐国庆教授认为:“教学思维往往是一种下延性思维,主要关注可以采取哪种有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而“课程思维是溯源性思维,其首要特征是思考者必须彻底摆脱教学论的角色定位,对课程所有要素进行溯源思考。不仅要追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知识,还要追问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什么,能否改变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学习用“课程思维”思考问题,才能以“课程的设计者”的身份,去考虑“教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为什么改”、“怎样改”等诸多问题。而语文教师从“教学角色”到“课程角色”的变革,既是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改革前进中的破冰之举。

二、语文教师从专业型到综合型的变革

陶行知先生说:“以书生教书生,虽冒职业教师之名,非吾之所谓职业教师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称之为当之无愧的“职业教师”呢?职业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具备一般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外,还应具备综合素养,只有从专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综合型的语文教师才能适应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语文教师要做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践行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事研究会给教师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这是高层次精神追求的需要。其实,仅从现实需要的角度考虑,在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当前,身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如果不研究职业教育,无疑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徐国庆教授认为:“对职业教育课程问题的探讨除了需要依赖学习论、知识论、技术论外,还必须依赖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同时还必须对职业教育体系有完整、深刻地把握。课程无小事,其所有要素都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综合缩影,任何一处表述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各方面的激烈争论。”因此,为了适应和推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政治、经济和职业教育观念,做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其次,语文教师要具备“双师素养”。《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目的是“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陶行知先生说:“无治病之经验者,不可以教医;无贸易之经验者,不可以教商。凡百职业,莫不皆然。”因此,要开发设计语文课程,实施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职业素养,成为“双师素养”教师。与“双师型”专业教师不同,语文教师不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职务,但要懂“职业”,即了解所教学生的职业方向、发展前景,以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岗位工作流程及技能等,能从职业分析的角度,剖析职业岗位能力、素养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并在课程实施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做到因专业设计课程、实施教育。因此,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师除了关注自己的语文领域,还需要涉足学生的专业领域。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与专业教师交流、参加企业实践、考取职业资格证等方式,力争成为“业内人士”。

三、语文教师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的变革

如果说上文是关于教师角色与能力的改变,那么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则是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所谓的“单打独斗”指的是先前职业学校中语文课程或教学改革一般是由语文教师个人或语文教师集体独立进行的,参与改革行动的都是语文教师,不需要外在力量;所谓的“联合作战”,指的是在新一轮的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不仅需要语文教师的参与,还需要专业教师、行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头下,依靠一定范围内开设有相同专业学校的所有语文教师的联合力量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与普教课程改革不同,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语文教师只有适应“联合作战”的要求并在团队中发挥主体作用,改革才能成功。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语文教师首先行动起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春天才能到来。

[1]杨骞.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J].辽宁教育,2000,3.

[2]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4]康奈利,克兰迪宁.刘良华,邝红军译.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G451.6

A

1006-5342(2011)04-0034-02

2011-02-01

猜你喜欢
五年制语文课程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改革创新(二)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46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