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2011-08-15 00:51:06郑雪贞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隐喻

郑雪贞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1.引 言

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是本国人民在历史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独特的、固定的、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习语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语言的精华。它是任何语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2.概念隐喻理论

传统的隐喻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使用中的异常修辞现象,是语言可有可无的华丽装饰,所以隐喻研究被排除在语言系统的研究之外,隐喻性语言总被更加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所代替。20世纪80年代初,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5)一书中提出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是从源发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他们同时提出了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Lakoff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概念隐喻,并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隐喻 (structural metaphors)、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s)。所谓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如:Time is health,在结构隐喻Time is health框架下,将源域“健康”投射到抽象的目的域“时间”中,可以简单省力地理解“健康”这个抽象的概念。方位隐喻,又叫空间化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构建的一系列隐喻。基本的图式包括:上下、距离、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它们通过隐喻的机制被投射到抽象认知域中,并保留基本结构,从而形成从具体到抽象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即借助具体存在的事物的“形状”、“状态”、“特征”、“功能”等特性去隐喻抽象观念,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的一种隐喻。

由此可见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许多习语都来自于寓言。而寓言又完全是一种“扩展的隐喻”(文旭2006)。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习语的语义有时候难以以字面字义预测,因为习语通常会用一个熟悉具体的事物来跨越映射表达抽象的、相对陌生的意义,从而达到更形象、更清晰的表达效果。因此借用这种方法,通过对英汉习语的认知隐喻对等性和非对等性的对比分析,我们就能探寻到其认知共性与差异,以及其认知语义和文化理据。

3.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解读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方式,与文化密不可分。对隐喻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文化思维方式的过程。隐喻思维和语言的一些重要部分既是内化了的心理现实,也是文化世界的一部分 (王守元2003)。英语与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和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英汉习语中之所以有相似的隐喻是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公民都具有相同的大脑结构,以及对世界上许多事物感知的相似性。而中国和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因此必然导致英汉习语中存在不同的隐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与自然界的动物们有着极为密切的接触,因而人们在汉语中常常赋予了自然界丰富的文化含义。我们以汉语中十二生肖的一些动物为例对其习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解读。

3.1 对等性

生肖也就是俗话说的属相,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出生时间的方式。十二生肖的六兽(虎、兔、猴、鼠、蛇、龙)和六畜(牛、羊、马、猪、狗、鸡)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与中国相似的,西方人用黄道十二星座(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麻、宝瓶座)来表示出生时间。由于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有相同的客观自然条件,人们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有相似的认知经验,即不同民族之间的认知有一定的共性,这也是隐喻认知普遍性的体现。在英汉习语中,有一些与动物相关的隐喻结构表达有一定的对等性。例如

3.1.1 老鼠(rat)

在英语习语中用以表示讨厌鬼、告密者、可耻的人。例如smell a rat,是指人们怀疑在做错事。a rat race则表示激烈的竞争。在中国鼠的形象也不佳。汉语习语中也有“胆小如鼠”、“贼头鼠脑”、“鼠目寸光”、“贼眉鼠眼”等成语是借老鼠的猥琐形象,用以比喻其貌不扬却又心术不正、目光短浅者。

3.1.2 兔子(hare)

英语习语中用兔子hare象征胆小,如as timid as a hare,make a hare to sb.意指愚弄某人;start a hare指在讨论中提出无关的问题。又如You cannot 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hound(不能两面讨好)。兔子在中国神话中是月宫中的玉兔,是月神。它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物,有多子多福、长生不老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兔子也总和“胆小、乖巧、温顺”联系在一起。兔子总是竖起它们的耳朵,它们很谨慎,也有些狡猾。在汉语习语中有“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兔死狐悲”、“见兔顾犬”等。

3.1.3 蛇(snake)

在汉语中有很多习语与蛇相关,“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画蛇添足”等。在英语习语中,snake也是贬义词,亦指冷酷阴险又虚伪的人,如 a 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敌人或危险);to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养虎为患)。

3.1.4 羊(sheep)

汉语中羊以温顺著称,常常成为其他动物的牺牲品。羊通常被比喻成欺凌的对象。例如“替罪羊”、“羊入虎口”。英语中的羊亦指害羞而忸怩的人,胆小鬼,驯服的人。有关sheep的英语习语不少。如下例:

(1)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a lamb.一不做,二不休。

(2)There’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每个家里都会有个败家子。

(3)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人弱受人欺。

(4)The sheep who talks peace with a wolf will soon be mutton.切勿向敌人乞求和平。

3.2 非对等性

不同国家的人们虽然生活在同一大自然环境中,但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这些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认知主体对动物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生肖属相,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象征,这种隐喻结构表达的不对等性在英汉动物习语有着明显地体现。例如:

3.2.1 龙(dragon)

龙是中国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代表。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占有崇高的地位,古代帝王被称为“真龙天子”。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如“龙马精神”、“龙飞凤舞”、“望子成龙”、“卧虎藏龙”、“如虎添翼”等都是褒义的。而在英语中dragon是贬义的。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嘴中喷火。Dragon是罪恶的象征,这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与上帝作对的恶魔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因此,在基督教中dragon总是代表邪恶。又如dragon’s teeth是指相互争斗的根源。因此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采用的是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徐鹏 2007)。

3.2.2 虎(tiger)

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虎是一种极具有阳刚之气的动物,勇敢威武。虎是森林之王,被认为是世界所有兽类的统治者,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中国,儿童都有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用以辟邪的习俗。带“虎”的汉语习语有“虎虎生威”、“龙腾虎跃”、“如虎添翼”等。而相反地,在英语国家,狮子lion才是百兽之王,具有威武的形象。例如用beard the lion表示虎口拔牙,而用in like a lion表达“虎头蛇尾”之意。

3.2.3 狗(dog)

另一个差异性很大的属相就是狗(dog)。汉语中常用“狗”比喻人,如“看家狗”、“走狗”、“狗眼看人低”等。众所周知dog在英语国家绝对是个褒义词。dog在英语中被看作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乌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意指:大家都有走运的一天)。这些都是寓意很好的习语。

3.2.4 牛(ox)

在中国“牛”是以力大、而又吃苦耐劳著称,所以“牛”有力气大的引申义。例如“九牛二虎之力”。涉及“牛”的汉语成语也很多,如“对牛弹琴”、“牛蹄之涔”。中国人也用牛来比喻固执的性格,如“牛脾气”等。在英语习语中涉及“牛”的习语都是用其他动物来代替,如“牛脾气”as stubborn as a mule;牛饮drink like a fish;吹牛talk horse。但在英语中涉及ox的表达方式则不多。用ox-eyed形容眼睛大的人;用习语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灾祸已降临到某人头上。

4.结 论

习语是人类概念系统的产物,它的意义起源于人类的经验及生活常识,是概念性的、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的。而概念隐喻理论则为习语的语义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汉英十二生肖中部分动物习语的概念隐喻分析,我们发现中英两个民族在动物的概念隐喻的表达上既有对等性也有非对等性。其对等性在于汉英动物习语都是采用具体或熟悉的事物来隐喻抽象的概念,这是因为人类对于自然界某些动物的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模式及共同体验。而两国语言中对一些动物习语理解的非对等性在于两国民族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因而在对动物概念隐喻的表达上体现各具自身民族文化特色。

英语习语学习将有助于丰富词汇,也可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知。教师应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对习语进行详细的隐喻溯源分析、诠释,帮助学生找到习语的语义理据,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掌握习语,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英语习语词汇教学中,要注重汉英两种不同语言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加强学生对中西民族文化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感知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理解的深层理解能力和跨文化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Chicago Press.

王守元,刘振前(2003).隐喻与文化教学 [J].外语教学(1)。

文旭,徐安泉(2006).认知语言学新视野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鹏(2007).修辞和语用——汉英修辞手段语用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实用习语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