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凤
(北京农学院外语教学部,北京 102206)
词汇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是英语语言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该概念由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最早提出。所谓石化,是指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过渡语的某些特征如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就会趋于停滞状态(Selinker 1972)。词汇石化包括语音石化、语法石化和语义石化,而语法石化和语义石化对英语阅读和写作构成相当大的障碍,本文侧重分析词义石化阅读和写作的影响。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语义学》一书中指出,石化(petrifaction)是指某一词条约定俗成的意义转变成其习惯用法的固态化(solidifying)这一现象(Leech 1974)。一旦词汇的意义被固化,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会造成困难,在意义理解上出现偏差,在意义表达上会出现词不达意。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义石化现象表现为:词汇理解错误,词汇使用不当,词汇使用不得体,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学习者习惯于机械记忆英语单词对应的汉语意义,造词词义歪曲,想表达的意思令人费解(杨玉晨1999),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必须注意到词义石化现象的存在,分析其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
导致词义石化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早期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学说。该学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就是运用先天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具有普遍特征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他们具有将外部输入的语言知识通过普通语法内化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Chomsky 1965)。但这种习得机制到了青春期(puberty)或关键期就自然消失。按照这一说法,人在12岁以后的过渡语在达到目标语之前就会石化。许多语言学家对此说法持有异议。认为青春期之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并未消失,成年人仍可习得二语。成年人有一种“潜在的语言结构”,该项机制能被激活,学习者将普遍语法转变为目标语语法结构。另外,许多成人习得二语成功的事实表明,即使过了青春期,学习者仍然可以习得二语。
在二语学习中,由于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学习者易将母语规则和模式应用于二语习得中。在早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有时使用母语可以避免许多误解。但是随着学习者外语水平的提高,对母语的依赖性应该逐步减少。但是,如果二语学习者一直依赖母语就会造成母语的负迁移,就会造成语言的石化。而且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虽然两种语言的词汇有很多对等的情况,但是每个民族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习惯表达方式。例如,汉语中的“吃药”一词,在英语中表达为take the medicine而不是eat the medicine;而英语中的lover翻译过来就是情人而不是爱人。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考试等,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多为工具性。为了获得高分,学习者只对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感兴趣,大量地记忆所谓的高频词汇。考试中,为了提高正确率,避免出错,常常选择简单常用的词汇。如此一来就会养成固定的思维和单一的表达方式,最终发展成语言形式的石化。
一般认为词汇知识的掌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新词,了解新词的对应母语指称意义;(2)知道新词的外延和内涵意义的关系并能重组;(3)能正确流利运用词汇。也就是说词汇教学过程是从认识词汇的部分意义到精确意义再到产出性运用词汇的能力。但是我国的词汇教学大都在“读音、拼写、词性和英汉对译”的框架下进行,而对于英语词汇的适用语境和文化了解甚少,以致学习者对词义的理解处于表面层次,不能将接受性词汇转变成产出性词汇。这无疑导致了石化的产生。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必须是i+1(i是已知的语言成分),即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他才能达到一定的语言熟练水平,才能产生习得(Krashen 1985)。因此,词汇教学应具有足够的输入量、一定的趣味性、充分的理解性。如在教select一词时,就可以choose和elect两个词引入进来,学生一般已经知道choose的意义,而select则是choose carefully as being the most suitable。同时,还能与elect区别开来。这样,学生有已知的词汇choose,再学习select就相对容易,与elect的区分,也是增强趣味性,并促进对词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进行词块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以词块为基本单位来记忆和使用词汇的习惯,其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比较固定,使用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范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如让学生记住如opt for,devote to的短语词块。尽量让学习者沉浸在特定的语境中,加快语言习得速度,努力增强目的语的正面影响。从而引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把词汇置于语境中去学习,易于加深对词汇意义的认知,从而避免有实质性的石化现象产生,对语言解码、产出、翻译的能力提高有直接性的效果。语境策略可通过翻译、改错、情景口头或笔头作文等活动予以实现。
单词翻译:
将下列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汉语:
(1) Whatmadeyou change your mind?(使得)
(2) I’m sure Tommakesa good lawyer.(成为)
(3) Five and fivemakesten.(合计,等于)
(4) The young manmakes5 dollars in his summer job.(挣)
(5) I don’t think she can reallymakei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成功到达)
情景改错:
用正确表达替换情景会话中的划线部分:
(1) I’m sorry I’m late.That’s all right.(改为 Never mind)
(2) Thank you for being so considerate.Never mind.(改为 My pleasure)
在教学当中,老师应要求学生查阅双语权威词典,弄清词汇概念意义。认知语言观认为,意义基于概念,概念基于范畴。范畴是人通过身体和大脑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并在心智的作用下而形成一个个认知模式的集合(王寅2001)。原文词典对本语言中的词都有较详细的描述。通过阅读词条释义,能激活我们大脑认知模式,明确每个词汇所指对象,从而确定两语言的对应词在概念上的对等度。从认知出发,掌握基本层次词汇。认知语义学认为,按照语义范畴可分为基本层次、上义层次和下义层次。代表各个层次的词就分别称之为基本层次词汇、上义层次词和下义层次词汇。从认知入手,了解英汉词汇各自实体表达和语义延伸特性。语言实体表达和语义延伸与人的认知方式有一定的联系。只有清楚词汇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正确地使用词汇。
词汇教学还应该以词汇场为背景,教授基本构词法知识,其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如讲到transport一词时,可以告诉学生port是词根,表示搬运,而trans-是前缀,表示从一地到另一地,这样这个词的意义就容易被记住。另外可以引入transfer,transmit,transplant,convey进行比较学习。这样,学生对词义才会有准确的把握。
如果一味强调词汇输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所学的单词。实际的输出运用可有助于学生检验词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验证自己理解的正确性,因此,创造输出机会可有效防止词汇石化现象。教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词汇输出。输出任务主要包括:合适单词填空、用所给词造句、根据释义写出单词、翻译句子、口头复述、小组讨论和书面写作。
这样,他们可以在不断地回忆和练习中,自觉掌握在适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使语言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为学习者创造设计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使用新学的词汇,以此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把工具性的学习动机转化为融合性的学习动机。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义石化现象对阅读和写作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为词汇的石化严重影响了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而石化的原因复杂多样,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加强文化语境的输入,加强词汇策略的训练,并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
Chomsky N.(1965).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MIT Press.
Krasen,S.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Leach,G.N.(1974).Semantics[M].London:Penguin Books Ltd.
Selinker(1972).Interlangau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0(3).
王寅(2001).语义学与语言教学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玉晨(1999).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J].外语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