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委书记区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机制探析

2011-08-15 00:53常涛
重庆行政 2011年5期
关键词:县长决策责任

□常涛

区县委书记区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机制探析

□常涛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审计形式,目的是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以维护财经法纪,保卫国家财产安全完整,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审计部门积极发挥监督作用,不断探索完善审计制度的内容和评价机制,全面推进区县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

一、区县书记区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点内容

区县书记是一个区县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决策者,是党委决策的核心,责无旁贷地对所在区县社会经济发展负有首要责任;而区县长则对经济工作拥有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两者分别代表党委、政府行使权力,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有侧重。只有对两者实施“同步”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赋予其权力”所“应负的责任”,“以权定责,以责定评”,建立权责对等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一)区县委书记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点内容

1.审计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一是审计党委决策是否与 “大政策”相符合。主要通过调阅党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并与国家大政方针比照,看其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上是否符合大政方针。二是审计制定的决策是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书记任期内参与制定的战略目标,出台的财税、土地、环保、节能减排、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经济政策,是否与国家和省市经济政策、财经法规相抵触、相矛盾,是否可持续发展。三是审计区县委制定决策是否是民主决策。对重大投资、基本建设、资金分配及事关民生决策程序是个人决策、事前决策还是民主决策。四是审计党委制定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实际。主要是党委决策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紧密联合实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无建立决策失误和责任追究制度。

2.本地区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情况。审查区县发展目标或计划,审计县委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否合理科学切合本区域实际,是否具有可行性。

3.审计决策执行及其产生的效果。审计书记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经济政策时是否发挥了应有作用,有无“越位”、“错位”或“缺位”造成监管不力或越权签批等问题,围绕县委书记亲自领导、参与的重大建设项目,手续是否健完备,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是否符合国家投资和产业结构政策,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益,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是否存在决策失误、弄虚作假,造成损失浪费、环境恶化等情况。是否实行政务分开、“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4.审计书记对“热点问题”政策制定及其落实情况。审计区县委对“三农”、医疗、社会保障基金等民生政策制定及落实情况,同时对政府债务规模及规范债务运行管理、化解风险、维护财政安全情况等进行审计,对政策执行的效果开展绩效分析和评价。

5.审计书记的廉政情况等。重点关注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职务消费公示等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审计任期内个人所得收入是否合规、合法,有甚至搞钱权交易等问题。

(二)区县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重点内容

1.审计重大经济决策及重大投资项目情况。审查地方的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有无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决策和个人武断决策等问题;审查重大投资项目决策的可行性、程序民主性,审批程序的合规性,有无超标情况,经营性项目是否实行“阳光”招投标制等、投资是否经济节约、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正确评价投资项目效果;有无利用项目套取、挪用资金或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

2.审计区县长经济管理制度。审计地方财政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以财政决算为基础,以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理情况为主线开展审计,审查区县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和决算的程序性、合法性、真实性,重点分析预算收支结构、主要经济增长点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及产生的效率效果;审查各项收入入库的及时性、足额性,重点审计罚没款、行政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等收入是否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审计有无自行减免土地出让金及各项规费,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等问题,分析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审查预算外资金(基金)等地方性政策的合法性,有无自行出台政策,擅自设立政府性基金或收费项目,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是否严格;审查国有资产转让、处置是否符合规定,有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审查各项财政资金支出的合理、合规和有效性,重点审计有无办理无预算的支出或退库、虚列支出、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及挤占挪用、搞“政绩工程”等问题。

3.审计区县长经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审计上级主管部门和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经济责任情况如何落实量化为具体目标。审计区县长为区域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业绩及存在问题,看是否完成财政征收任务、如规费征收,上缴利税、预外调控资金、社会保险费、偿债和招商引资、专款拨付、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任务;审计有无虚报浮夸、骗取政绩、荣誉和奖励问题,有无拖欠上缴、影响地方财政平衡,查有无应征不征、应缴不缴、应还不还、造成财政收入流失问题。

4.审计区县长对经济监督情况。通过查看财经规章制度,看是否制定财经纪律,管人、管物、管事,制度是否合理科学,查看财经监督是否有记录,监督到位。查看资金使用效益,有无因内控不严,有章不循,管理松散等造成损失浪费及其他经济事故问题。

5.审计区县长廉政情况。这一环节主要查六个方面内容:一查 “一把手”是否遵守财务制度;二查领导车辆、燃油、住房、通讯工具和通讯费是否符合规定;三查领导报销个人支付费用;四查是否占、挪公款公物;五查是否利用职权为他、为己谋利;六查是否多用多占。

二、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评价机制

(一)同步审计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原则。审计评价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到成绩说全、问题说透,不隐瞒,不捏造。二是客观公正原则。审计过程中,兼顾历史条件、政策背景等因素,全面、客观、辨证地看待问题。三是重要性原则。审计评价重点突出,着重评价重点问题、重要指标和重大事项,对经济责任无关紧要的事项,作到少评价、甚至不评价。四是权责对等原则。与职权相关的经济责任才纳入评价范围,同时将责任划分为前任与后任、集体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责任。五是以权定责,以责定评原则。一般是人民赋予多大权力,就应负多少责任,同时要对所负责任进行合理评价审计。

(二)同步审计的评价机制

1.“定量”评价机制

一类是任期内经营目标情况。这一类指标可根据任期内各自权责重点和具体情况,审查是否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经营指标,分析完成的差异率及其原因,然后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类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对于真实性,可依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收支的规定进行审计确定,通过前后会计数据信息数据差异及其偏离程度,做出财务收支情况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的审计评价;对于合法性,可通过审查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就可以发现违纪违规数额及情节轻重,做出无违纪违规、轻违纪违规和严重违纪违规的审计评价。

三类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通过领导干部任职前后的净资产的比较,剔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本收益率,并评价收益增值保值是否理想。

2.“定性”评价机制

第一,区县重大决策制定运行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查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运行情况,首先要看书记进行决策时是否按照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对决策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进行充分分析论证,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不断校正和完善,并取得实际效果,对决策失误评价时,要慎重分清责任的性质,通过查阅有关文件、法规、进行广泛取证,必要时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分清是否是书记独断决策所形成的直接责任,还是班子领导集体决策应承担的责任,或者下属未经请示批准所酿成的责任,从而实事求是地给领导干部确切的评价。

第二,财经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应通过对内部会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测试。从内部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系统方面加以评价。具体分析评价各项控制措施方面存在的优点、缺点所带来的影响,揭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和办法。

第三,经济责任的界定。经济责任的界定是审计评价的关键,是计评价落脚点。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逐一落实责任。在这里要分清以下几种责任:一是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是书记和区县长难以控制的,有时来自上级部门的强行干预;二是任前责任与任后责任。有些后任领导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来自于前任领导所做的工作,反之亦然。不论是取得的成绩还是存在的问题,都应按责任期间的划分来确定责任归属。

3.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

可通过查阅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采取个别会谈和调查取证的方法,按照干部廉洁从政的要求和纪律处分的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作出有无以权谋私、违反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

作者:重庆市渝北区审计局局长

责任编辑:谭国太

猜你喜欢
县长决策责任
县长干过啥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期望嘱托责任
县长的问题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老县长活在我们心里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