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国伟
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与我国文化发展新对策研究
□ 文国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这“三个准确把握”是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谈点体会: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制定出适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和中国现实新特征的文化发展对策。
文化国际化并不是文化全球化或全球文化一体化,这是由文化区别于经济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文化国际化也不是各国文化的绝对趋同化,而是指各国文化间的求同存异,它主要是指各国文化之间的合作、交流、交融越来越多,当然还有文化交锋。深层次的文化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总是具有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痕迹,难以国际化;只有那些相对浅层次的文化,即器物层面的文化才容易国际化;部分组织层面的文化也容易国际化,而观念层面的文化是最不容易国际化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世界文化报告1998》认为,文化交流混合加快。19世纪末,世界上大多数人一生也难以见到一个外国人。20世纪末,大多数人每天都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交往。电视屏幕和电影银幕上充斥着外国人的形象,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地遇到外国商人、移民、旅游者和难民。100年来全球文化互动急剧地增加了。
当今时代,和平、发展与合作是世界潮流,这是文化国际化的根本背景。在政治多极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极小,从而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突出,势必加强各国文化之间的联系。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流动与配置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来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使各国文化呈现出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态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文化国际化的进程。
《世界文化报告1998》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产业化加剧了文化交流的不平等,弱小国家和社会群体对自己文化的不安全感增大,文化多元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保证本国本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成为中心任务。这说明文化的国际交锋是文化国际化中的常态,它也是文化国际化必然应当包括的内容。文化不可能像经济那样轻而易举地与国际“接轨”,器物文化容易接轨,而组织文化和观念文化则难以改变,文化有着自身发展规律。因此,在各国文化的交流、交融过程中必然会有文化上的交锋。
应对文化国际化新趋势的对策应当是:(1)要防治东施效颦现象的发生,避免盲目效仿外国文化致使丢掉本国文化,在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积极的文化。(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共同理想,自觉抵御文化霸权主义和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保卫我国文化安全。(3)要主动破除文化民族中心主义的虚骄心态、文化部落主义的保守心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畏惧情绪,不要盲目排斥国外文化,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在对外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过程中抓住契机,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文化的先进因素和积极因素,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4)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因为文化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产业的竞争。(5)改进对外文化传播方式,学会把“中国元素”“国际表达”,抢占越来越多的国际文化市场。
我国文化部规定: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如演出展览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娱乐业、影视广播业、新闻出版业、文化信息业、创意策划业等等。文化产业化不是指观念文化、组织文化和器物文化的全盘市场化,而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不断加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都越来越商品化和市场化,文化正在从主要起教化引导作用向教化引导与赚钱发财并重的方向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文化生产方式正在由个体小作坊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除了少部分公益性文化外,大部分文化成果中所投入的知识和劳动开始转化为市场价格,文化产品中所投入的资本、技术、知识和劳动力等都该得到市场回报,文化作为“无价宝”的时代正在结束。文化企业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应理直气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文化报告1998》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文化正在成为一种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化的表现:一是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专家认为,某一产业占整个GDP的比重超过5%是支柱性产业的标准。日本1995年娱乐业一项生产经营收入就高达35万亿日元,超过当年日本汽车工业的总产值。美国文化产业更发达,1996年仅版权产业的产值就达4250亿美元,占美国GNP的6.7%。2010年我国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GDP比重为12.3%;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0亿元,占GDP比重为9.6%。二是各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以超过16%的年均幅度快速增长。三是文化产业早已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文化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比重高达33%。四是文化产业航母成为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占世界电影产量不足十分之一,却可以占到全世界电影票房的70%。美国出版业占全球图书销售的30%,美国唱片业发行量占全世界的20%。
应对文化产业化新趋势的对策应当是:(1)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要适应文化产业化的客观要求,认真研究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绝不能简单否定文化产业化,积极促成企业家与文化人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达成共识。(3)要研究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向经济领域融入与渗透的规律,不断增加经济产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提高经济产业产品的竞争力。(4)要研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及其规律,既发展文化事业,也要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促进发展文化事业。(5)要自觉地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增加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6)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市场化的,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市场化;不能市场化的,坚决不要市场化。
文化科技化是指文化与当代科技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文化特别文化新业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无论是器物文化、组织文化,还是观念文化无不深受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越来越大。
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新引擎。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尤其是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世纪,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力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三网合一”极大地开拓了文化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工作的新形态。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活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可以说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科技化的表现方:一是文化活动科技化。例如,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一直以实体场馆的方式进行展览展示。如今,上海世博会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世博会,将世博会所有展馆以数字三维形式在互联网上再现。二是文化产品科技化。例如,网络音乐对人民大众的音乐欣赏和娱乐生活、对艺术家和歌手的音乐创作和表演都具有极大影响,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文化服务科技化。经营性文化服务,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特别文化创意产业(动漫、音像、传媒、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服务等等)的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
应对文化科技化新趋势的对策应当是:(1)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利用现代科技加快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要善于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新趋势,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3)要正确认识发展文化与运用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科技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把充分激发文化产业的活力和潜力、把握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作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竭力抢占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制高点。所以,必须防治文化过程中的科技滥用和乱用,特别是要预防文化过程中高科技对受众生命健康的危害。
文化多样化是指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加多,文化的品种和业态不断翻新,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原因:一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化、科技化的形势下,国家控制文化的权力相对削弱;二是因为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独立性、多层性、复杂性不断加强;三是因为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四是因为科技迅猛发展对文化多样化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文化多样化的表现:一是表现多样化已经成为大众文化发展客观要求。21世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发展机会,使文化进入大众时代。让生命活出个性与精彩,提升自身文化,创造个性文化,已经和正在成为大众文化的价值追求,成为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二是表现为文化新业态不断增多。文化在中国传统典籍中的意义是强调其文治、教化的功能。但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社会语境中,其呈现方式除了传统形态外,还包括DVD、MP3、博客、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影、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等,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文化新业态越来越多。正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出了网游、网络视频、动漫等等多种细分文化行业。
应对文化多样化新趋势的对策应当是:(1)大力运用高新科技成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文化业态。(2)不仅要有高雅、高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有通俗、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精神文化需要。(3)要像美国人学习,千方百计利用各国的免费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的作用,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4)要把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保护自然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同等看待,加强对国内各种文化资源的保护,对少数民族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护。
文化娱乐化是指当今时代在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并没有削弱,只是更加隐蔽化了的前提下,文化的休闲娱乐功能和作用被人们越来越强化了。文化娱乐化的原因:一是因为娱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今时代,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促使人们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使自己快速放松,而文化娱乐化就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成为了当今时代人们的一种文化需求。二是因为娱乐节目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它所具备的感染力、渗透力是其他文艺节目所无法比拟的。三是文化娱乐化是文化产业化和商业化运作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市场化和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什么文化的市场最大、最能赚钱?肯定不是高雅、严肃的、古典的、传统的贵族文化,必然是现代的、通俗的、轻松的大众文化。四是文化娱乐化与文化单位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发行量,他们不得不走娱乐化的道路。
我们应对文化娱乐化新趋势的对策应当是:(1)文化娱乐化是大势所趋,不能人为地去阻止它的发展。文化娱乐化即寓教于乐应该肯定,而文化的“泛娱乐化”、低俗化甚至“去政治化”必须坚决否定。(2)要顺应文化娱乐化潮流,使娱乐化应成为文化服务,特别是电视宣传实现“三贴近”的有效手段。比如,它灵活多变的形式、富有时尚气息的包装,广泛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特色等,都值得电视人进行认真研究与借鉴。(3)要顺应文化娱乐化趋势,改革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总体上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4)必须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即使是娱乐为主的节目也必须潜在地蕴含着教化、引导的作用,不能完全不要政治标准,只讲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M/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新华社,2011年10月25日
[2]关世杰.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寻求中国文化发展对策[J].国际新闻,2009(1)
[3]张志刚、施娜.试论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必然性[J].晋阳学刊,2009(4)
[4]刘革学.中国文化发展观察[EM/OL].新浪网,2011年10月20日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