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中西部比肩京津沪 奋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2011-08-15 00:53重庆市市政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元楷
重庆行政 2011年1期
关键词:市容主城区整治

重庆市市政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元楷

☆社会管理创新☆

领先中西部比肩京津沪 奋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

重庆市市政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元楷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重庆直辖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是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时期,城市管理既面临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而带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经济利益多元化和管理体制调整带来的新挑战。为进一步美化市容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宜居度,自2010年3月底以来,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主干道综合改造行动。市市政委作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牵头部门,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发力、把握节奏的工作原则,提振精气神,增强执行力,当好主力军,强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城市管理的宝贵经验,并理清了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初步的思路。

一、苦干实干,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2010年4月开始,市市政委牵头发动了“苦干实干100天,市容环境大改观”和“决战60天,国庆换新颜”两次攻坚战,各级各部门“5+2”、“白加黑”,强力推进主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一系列贴近民生的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城市空间得到有效净化。我们按照“减量”的总要求,发动了直辖以来最大规模的户外广告整治行动,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主城区共拆除各类大型户外广告7550余块、57万余平方米,除各大商业中心、商场、卖场等区域外,其他区域的大型户外广告已全部拆除。公交站台、公交车身广告和轻轨桥墩广告也已全面完成减量规范整治任务。我们抓紧实施了户外广告规划编制工作,大部分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将陆续上报市政府审批执行。同时,我们按照规范、美观、协调的原则,对主城37条主干道路、7个商业中心和龙头寺火车站等路段和区域的店招店牌进行了专项整治。目前已整治达标门店24243个,约占主城区门店总数的25%。主城区其他路段、区域的招牌标识年底前也将基本规范整治到位。店招牌多、乱、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许多新设的店招牌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各具特色,达到了整治效果。

(二)城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一批现代化、便捷化环卫保洁机具配置到位,洒水车、机扫车、多功能车、冲洗机具、果皮箱等环卫设施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和改善。环卫保洁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作业方式方法得到有效改进,主次干道的路面保洁作业水平更趋高效稳定,冲洗保洁在各区得到普遍推广,道路附属设施的擦洗进入了标准工序。在整治中,我们还加大了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频次和力度,重难点区域整治效果显著,商圈、旅游景点等窗口地区成为城市亮点,背街小巷、开放式社区、城乡结合部、轻轨及内环快速通道视线范围内的卫生死角和暴露垃圾清除较为彻底,共清理暴露垃圾4.4万余吨,垃圾日均进场处理量同比增加600余吨。“江清岸洁”目标基本实现,两江水面没有明显漂浮物聚集,江岸没有暴露垃圾。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环卫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出台了市容环卫保洁的标准规范,并在全市推广执行,为进一步提高环卫保洁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市政设施档次逐渐提升。我们围绕“一环、二片、三线”,对内环快速路、建新南北路、上清寺至渝通宾馆、渝澳大桥、渝澳大道的道路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同时还积极打造亮点、塑造精品,启动了主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示范段改造和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已整治城市道路223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白改黑”工程162.7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60.2万平方米,建成了20座人行过街设施,安装、更换灯具1.3万余盏,灯杆改色上漆4.8万根。我们还牵头对主干道上所有路灯灯杆、防撞护栏、人行护栏、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立交等结构设施进行了统一涂装,并牵头开展了规范占道公共设施及道路检查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整治,各类市政设施容貌和道路行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景观更加精美协调,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城市秩序得以逐步规范。我们按照“主干道严禁、支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和“先移除、后规范”的步骤,全面开展了占道经营整治。在整治中,我们将从主干道撤离下来的亭(棚、伞、摊)适量向社区、广场、公园和非主干道安置,切实解决了“面子”与“肚子”的矛盾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整治前,主城区有相对固定经营性占道亭棚3666个,其中三峡报刊亭894个,爱心亭516个,其他类亭棚2256个。经整治,共移除经营性占道亭棚2848个,其中减量2484个,减幅达67.76%。整治中,我们还坚持一边整治、一边规划,目前已规划设置三峡报刊亭318个、爱心亭240个、其他类亭棚561个,布点设置和规范管理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们加强了宣传报道工作,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各类正面报道达到平均每天6篇(次)。我们还建立了“一事三回帖,一天一交办,三天一通报,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考评”的网络舆情快速处理机制,确保市民和网友的投诉“件件有回应、事事抓落实”,让每一份民意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件投诉都得到回应,让每一处“脏、乱、差”都得到整改,逐渐把党委、政府的主导和引导变成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市统计局城调总队社情民意调查中心10月份的“市容环境综合满意度”调查结果达到78.73分,比9月份提高0.87分,其中,环境卫生改善情况的满意度达到81.54分,比9月份提高0.98分。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市容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市民对市容环境的整体满意度也正在不断提升。

二、用心上心,不断积累城市管理的宝贵经验

这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困难大、矛盾多的情况下,能取得阶段性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得益于整治活动组织有力,得益于各部门辛勤劳动,得益于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坚持和切实把握以下五条基本经验:

(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各级领导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心骨。各级领导率先垂范、重心下沉、靠前指挥、分片包干,形成了城市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组织指挥体系,为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倾斜支持,切实解决了城市管理有钱办事、花小钱办大事、集中资金打攻坚战等问题。

(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是城市的主人翁,是城市管理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检验城市管理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准。我们充分依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和广大网民等各界力量,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保证了我们的工作始终体察民情、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也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最广泛、最有力、最实在的支持和帮助。

(三)上心尽心、真抓实干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态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得罪人的“三不怕”原则,发扬硬起头皮、厚起脸皮、磨破嘴皮、踏烂脚皮的“四张皮”风格,对主城各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月度考评,对考核结果在各大媒体上通报,同时还对车站、码头等窗口单位、商圈、农贸市场、开放式社区、公共厕所进行专项检查,分别评选出每月的十个最佳和十个最差,对最佳前三名和最差后三名分挂红黑牌,并在媒体上公示。通过这些措施,形成了步步紧逼、全面紧逼、强推硬逼的工作态势。

(四)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方法。城市发展,精心规划是前提,精美建设是基础,精细管理是关键。城市管理必须从细节抓起,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责任,细节彰显精神。我们坚持“精”字当头、“细”字为先,加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对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和环卫保洁等出台统一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精雕细刻,精心琢磨,精益求精,使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和谐精致、更加生动漂亮。

(五)高唱“样板戏”,以点带面推进全面深入发展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城市管理,必须善于打造亮点、培植看点、制造样板。我们引入了“赛马”机制,成熟一个点就推广一个点,发挥了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营造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达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目的和效果。

三、尽职尽责,着力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当前,重庆正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力争在西部率先实现小康。同时,重庆的城市管理工作也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牢牢把握薄熙来书记提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搞好了,市民可以提前受益,企业可以提前增值,外资可以提前进入”的规律性认识,以及市委三届七次、八次全委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在巩固主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管理水平要“领先中西部、比肩京津沪”的奋斗目标,站在“全域重庆”的高度,逐步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由治理“脏、乱、差”转向市政设施的提档升级,将整治的区域由主城区拓展到远郊区县,将整治的重心由城市延伸到乡镇,并通过开展“八进”等活动,在全市掀起城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新高潮,全面改善城市综合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真正做到“城市换颜、百姓优居”。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城市管理实现“六大转变”:

(一)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转变。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让各级领导进一步强化“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管理就是抓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牢固树立“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思想观念,在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编制配备等方面逐步向城市管理部门倾斜,不断夯实城市管理长远发展的根基。

(二)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变。我们要在强化日常管理维护的基础上,加快制定规范统一、标准明确的城市管理技术规范,逐步建立行业技术管理体系。要从细节入手,从小处做起,在市政设施的升级换代、提档升级和环卫保洁巩固提高、精益求精等方面狠下功夫,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精细。

(三)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由依靠“人海战术”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变。我们要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四新”成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装备的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要在推进数字城管上攻坚,通过打造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四)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我们要把主要精力从突击整治、专项整治向做好日常性、经常性管理工作转变。要积极探索推动组织领导体制、市政设施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体制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沉、属地管理”原则,合理配置城市管理责、权、利。

(五)推动城市管理方法由单纯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市民互动转变。我们要让城市管理充分体现重庆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体现对人的关怀,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盼。要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和市民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市民协同管理城市的整体合力。

(六)推动城市管理范围由中心城区向城乡统筹转变。我们要立足重庆作为全国唯一省级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际,逐步将整治的区域由主城区拓展到远郊区县,将整治的重心由城区延伸到乡镇,努力推进城市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建立“全域重庆”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环境质量需要,让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创共赢”。

我们深知,要实现重庆城市管理“领先中西部、比肩京津沪”的目标,任重道远,任务繁重。我们将视信任为责任、视责任为使命,全面发力,乘势而上,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水平,向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张波

猜你喜欢
市容主城区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一片狼藉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西安主城区砂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邯郸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降水量
“保特佳”表面防护材料的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