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顺鹏,李文华,张其敏,刘竟成
石油工程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曾顺鹏,李文华,张其敏,刘竟成
油气开发的国际合作发展趋势,对石油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油气田对石油工程类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重庆科技学院已有的办学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在产学研合作办学基础上构建石油工程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专业建设;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油气开发效益急剧下滑,不少油田都以维持产能为目标,从而对传统规格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下降。2010年三大石油集团对石油工程的普通本科人才需求几乎减半。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工业加速实施海外油气战略,向境外大规模拓展,2009年签订国际合作开发项目近20个,现已在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三大公司需要的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超过2万人。油气开发的国际合作发展趋势,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办石油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已经有60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2万多名石油工程类技术人才,形成了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两种精神(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育人特色。我校的毕业生能够扎根基层、上手快、能力强,深受油气田欢迎。2004年划转地方后,合校升本成立本科学院,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石油”的办学思想,努力实行跨越式发展,目前的办学规模已经与主要石油大学相当,石油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目前,我国有培养石油工程类本科人才的高校6所。除我校外,其他5所都是老牌的石油大学,都设置了钻井、采油、油藏工程3个专业,其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相似。多年来,由于石油工业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尽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规格雷同,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很好,所以各校都陆续扩大招生规模。
但是,最近两年各石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出现急剧下滑的态势,有20%以上的毕业生难以就业。面对油气开发的国际合作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多年来努力探索依托国际化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重视发展与多家国际公司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建立与国际化石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早在1997年就针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出国承包钻井工程开展“涉外钻井”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十几年来,先后与中国长城钻井公司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钻井工程专业人才300余人。1998年我校成为亚洲第一家具有IADC国际井控技术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了200多批次6000多名出国钻井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后又先后获得三大石油公司的石油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资格,培训国内外人员2万多人,同时与国际知名公司——斯伦贝谢中国公司联合培养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人才10余批。2001年开始与中海油进行产学研合作办学,2003年开始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培养一线技术人才。随着与多家国际化企业的产学合作关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合作机制,确立了我校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校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深化和发展。努力把握长期战略合作与全方位合作的多样性,坚持双向互惠互利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抓人才培养主线的同时强化科技攻关合作、技术服务相结合,实施在校人才培养与人才进入企业的后期发展培养相结合,重视企业专家来校做兼职教授讲学与学生进入企业由专家指导实训及设计。最近,与三大集团的十余家企业签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重点与五家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我校与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的产学研合作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我校继续为企业培养适应中亚和其它地区的国际化人才,企业支持学校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及科研基地”,并把泥页岩天然气开发的系列研究交给我校完成,由副总经理领队的十多个企业专家受聘巴渝学者、兼职教授,并承担专业课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包括课程体系、教育及教学运行与管理等内容的教学体系,既要把国际化特色与应用型优势明确到人才培养的方案中,又要把国际交流、项目管理、工程实施等素质、能力体现到主干课程中,还要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校企双向培养模式。
(一)更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
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及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重大教学改革。转变办学理念,就是要树立利用石油企业国际化的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把培养国际化特色人才作为我校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途径。人才特色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国际化人才,使办学以适应国际化石油工程与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根本目标,树立满足国际化外向型人才教学体系改革的教育思想,引进国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好方法,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尤其是把外语过级改革为外语应用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的方向上来,把工程实习改革为技能操作训练上来,使我校学生具有国际化石油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在石油人才教育的激烈竞争格局中创新特色、突出优势,快步进入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
(二)改革教学体系,建立特色育人机制
制定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根据不同国际环境的经营法规、项目管理、油气田开发模式,制定不同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提出不同的素质、技能与能力指标体系,设置不同课程模块。建立与国际化人才教学体系相匹配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模式,用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育人,强化石油工程导论、石油名师大讲堂的正面教育作用,树立“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坚持开展系列假期油气田实践与校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立足基层、吃苦耐劳、勇于进取、敢于创新、为国争光”的作风与素质。
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环境,重点增加外语口语、国际项目经营与法规、IADC国际井控技术、石油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等课程。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创新精神。针对个性特长设计不同学生的成长路径,实施学生特长、优势培养计划,把培养一个特长、一个优势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落到实处。进一步实行学校和现场双导师制,保证工程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海外特殊地区的需要,可开设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班。
(三)完善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
坚持依托石油行业,就是要依靠行业的财力、物力及人才优势,把校企合作的深度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仅把生产实习实施在企业,还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理论讲课老师是企业的专家,即引进企业的专家来校任教。把学生放到国际化企业去实训、毕业实习,真正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目前,已聘任国内三大石油集团20多位专家做兼职教授,有一半兼职上课;从油田引进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职称人才12名来校任教;签订了10余个实习基地协议,有5个成为我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基地。
(四)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
推行人才培养项目制和课程负责制,是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和主线,是实现专家治学、行家执教的保证。需要改革现行学院-教研室管理方式,实行“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体制。教学工作项目化,才能针对解决“大学老师是个体户”的问题,真正实现人才模式创新中教学团队的集体作战。同时,要改革考核体系,强化能力考核。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及设计的实施、考核与管理办法,保证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教学运行和质量。
(五)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还是核心模块化课程的增加,如何去体现特色和优势,关键还是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上。引进国外先进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模块与扩展内容,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厚度、专业知识的深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往往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简单化、单一化,大班制上课使得老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无法施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解决目前学生多、教学班大、老师缺的矛盾。
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是我校优势、特色专业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重大教学改革。为此,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强化教学基础建设和专业特色的凝炼,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求我校在新形势下确定新的办学方向,推动我校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改革。
[1]周在泉.中部地区在国际制造业转移中培养外向型人才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4).
[2]陈靖芯,等.综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09(3).
[3]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1).
[5]陈艳.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2).
[6]吴伟.油气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
[7]张永军.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领先[J].中国石油企业,2008(10).
[8]各方专家如何看待国际化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7(8).
G642.0
A
1673-1999(2011)03-0163-02
曾顺鹏(1965-),男,重庆人,博士,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教授,重庆市学术带头人,从事油气田开发教学与研究工作。
2010-11-29
“十一五”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TS11094);中国冶金教育学会重点建设项目“石油工程特色专业建设”(YZG09024);重庆市2010年教改重点项目“产学研合作培养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