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

2011-08-15 00:49李蓉李军
关键词:运动会体育运动少数民族

李蓉,李军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

李蓉,李军

回顾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历程,阐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趋势,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应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

现代体育运动方式大多源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纵观世界体育史,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来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促进民族和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设立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族运动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逐渐为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我国的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平台。

一、民族运动会概述

我国的民族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到2007年,已经分别在天津、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北京和西藏、宁夏、广东,举办了8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第九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将于2011年在贵州举行。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民族运会沿着继承革新、继往开来的方向迈进,发掘了一大批新项目,在探索普及与提高结合、群众性与专业化结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了普及、提高、规范、科学的道路。

二、民族运动会的发展趋势

民族运动会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集体参加的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它不仅为各民族展现优秀的体育文化和当家作主人的崭新风貌提供了舞台,也为各民族的基层群众走出家乡、与各民族兄弟姐妹相聚交流提供了机会,成为团结凝聚各民族建设新中国的强大力量。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它也必然为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发展变化。纵观历届民族运动会的情况,我们认为我国民族运动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办赛理念突出民族特色

民族运动会具有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点,已成为独特的全国性体育赛事,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是群众的集体创造,运动的开展也是群众的集体参与。在历届民族运动会上,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民族运会是原生态体育的综合表现,不但能够感召人的体育精神,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例如第八届民族运会的押加比赛,吸引了很多观众,其场面甚至超过了国内举行的很多单项锦标赛,原因是这项来自藏族的较力比赛生动有趣,还容易看懂,比的就是力气,而震撼观众的也是选手的力气这种最原生态的东西,这是民族运会最具特色之处。民族运动会展示的是各民族的精神状态、文化特色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体现各民族同胞之间“参与、交流、欢聚、和谐”的民族体育理念和主题[2]。

(二)规模逐渐扩大,项目多样化

民族运会的参赛民族、运动员人数、表演项目、比赛项目等都呈扩大化趋势。在1991年的第四届民族运动会上,台湾少数民族第一次参加了比赛和表演,这标志着民族运动会已经被整个中华民族所接受。参赛民族从最初的13个发展到2007年的55个;参赛运动员从最初的395个发展到6381个、竞赛项目从5个发展到15个,表演项目在第8届达到148个,这说明民族运动会的规模呈逐渐扩大化趋势,并趋于稳定。

(三)运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1986年的第三届民族运动会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旗、会标,这标志着民族运动会逐步走向正规化。这届民族运动会正式确定了民运会设项分竞赛和表演两大类,共设7个竞赛项目和115个表演项目。第四届民运会不仅增加了赛龙舟等经过规范化、科学化之后的项目,而且还制订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总规程、竞赛项目规程和规则、表演项目评判方法,使民族运动会向着规范化的轨道迈进了一大步。第八届民运会竞赛规程规定,各竞赛项目录取前8名,前3名获金、银、铜牌,第4名至第8名获名次奖,同时享有和第3名一样的铜牌,并一起上台领奖。

在器材改进和规则完善方面,第八届民运会上的射弩项目首次实现了“传统弩”与“标准弩”两个竞赛类别的划分,把器材演变与规则改进充分结合起来,既考虑到射弩传统地区的竞技水准,又照顾了东部沿海地区虽无射弩传统却对这项运动持有的特殊感情。此外,抢花炮、陀螺、高脚竞速、马术等多个项目的器材运用与规则制订也进一步细化。这表明,全国民族运动会重视各地区各民族的具体差异,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竞赛环境,已经逐步成为经得起考验的体育盛会[3]。

(四)逐步走向市场而商业化

民族运动会直接反映出民族文化水平,反映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随着国家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实施,民族文化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民族运动会不再是单纯的表演比赛了,已经融入了大量的市场化、商业化气息,带动了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4]。民族运动会要适应市场化、商业化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要进行一定的包装甚至改变。向传统回归与市场化、商业化并不矛盾,因为现在市场也很需要这种原生态的表演。但如何在市场化、商业化和保持民族特色的矛盾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还有待继续探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开发,不应只局限于短期的经济效益和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而应关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保留优秀的文化内涵,抛弃落后的、不科学的内容[5]。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五)淡化金牌意识,强调体育精神

2007年的第八届民族运动会,强调体育精神,淡化金牌意识,突出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发展。其开幕式的文体表演主题为“永远的和谐”,闭幕式文体表演主题为“幸福的家园”。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是竞赛项目的十几倍,其间还休赛一天,进行民族大联欢,以广场式、节日式的盛会,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此外,民运会设有一个奥运项目,这是对体育精神乃至奥运精神的一种本质演绎。运动员参赛和参加表演一样,没有金牌至上,而在平等和参与、运动和交流中享受最本质的体育之乐[3]。民族传统体育重在参与,以休闲、娱乐、养生、健身为主要目的。竞技体育以公平竞争为原则,以超越自我、实现突破为目的。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作用并不突出。然而,当这些项目进入赛场成为比赛工具时,竞技作用得以凸现,就难免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出现在竞技赛场的丑陋现象因此成为民族运会的污点,最突出的表现是以男扮女装参加龙舟比赛、赛场斗殴、邀请外援、冒名顶替等现象[6]。这种异化使活动参加者以及其他人员(如领队、管理人员、观众等)参与的目的性逐渐复杂化,利益化;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精神激励、文化传承以及人文教化等功能逐渐减弱。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分流是民族传统体育回归本源的要求。

(六)促进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也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把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中已经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最近几届民族运动会上,部分获奖运动员是来自高校和民族中小学。例如第八届民族运动会,高脚竞速的土家族获奖选手来自湖北的民族院校和体育学校,学院为了继承发展这个项目专门组织了运动队,安排“高脚马”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不但可以充实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拓展学习范围,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促进民族体育在民间的发展[7]。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七)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要充分挖掘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普及和推广。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更多的是要达到愉悦自我、放松自我和增进交往的目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和集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会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其娱乐性成为全民健身的推动元素,其集体性奠定了全民健身的牢固基础。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它是各个民族的生产劳动、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体现出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体现出各民族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8]。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民族性、娱乐性、集体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使全民健身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一种热烈的氛围,变成一种可能。民族运动会正是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集中体现,从第五届到第八届民族运动会,一直倡导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民族运动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愈来愈突出。

(八)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下位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它与汉民族传统体育形态相对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长期流传在各少数民族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及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作用的各种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高展现形式,不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最高表现形式[9]。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市场化、商业化并与国际接轨,要求其必须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结束语

民族运动会在缤纷多彩的体育世界里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一片天空,是彰显民族特色,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文化的橱窗,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径。民族运动会所挖掘出来的的各种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极大的改变了大众的健身观念,为体育基础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增多,一些原本只属于一个民族的体育项目,逐渐演变成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张焱.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评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2]王虹,赵晓玲.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

[3]朱建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回顾与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10(1).

[4]宋天华,罗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5]何亮,艾克拜尔·玉素甫,谭广鑫.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理论研究应走出“现代化”误区[J].体育学刊,2008(6).

[6]崔国文,程斌.对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6).

[7]马红梅,邱志钊.民族体育向学校体育延伸[J].辽宁体育科技,2009(3).

[8]易建取,等.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发展契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9]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G812.47

A

1673-1999(2011)03-0143-03

李蓉,女,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助教;李军,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体育教学部教师。

2011-01-25

猜你喜欢
运动会体育运动少数民族
龟龟运动会
体育运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春季运动会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