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杰,王琴辉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从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暂行)>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到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教学计划、教学学分、教学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和实践教学基地等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如何深化实践教学、努力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深度提供了政策保障。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告诉我们,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的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前,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学生活动实践,只要是学生进行的活动实践,都可以归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畴;其次是混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第三,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先是教学,其次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即实践教学,是一种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重要教学方式,再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落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来;第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了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去实现不了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担负的重要使命不了解。这些认识不足成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之一。
今年1月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暂行)>的通知》规定,“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在现实中,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了大量的尝试,但由于受经费、时间、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没有做到形式多样,覆盖大多数。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独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只是局限于少数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只能放任,没有真正做到覆盖大多数学生。此外,实践教学内容的覆盖不广。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建立在对教材体系的全面分析上,实践教学也没有落实到教材体系的每个部分,而只是有重点的选取了一些知识点,选取的教学内容不是建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而造成了内容覆盖不广。由于覆盖不广,以点带面,造成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第二个困境。
很多高校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上面做了尝试:如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重庆邮电大学的社会调查;蚌埠医学院的围绕问题、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个中心的实践教学方式等等。总的来说,这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探索是有意义的,但也有其局限性,实践教学没有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系统地设计、实施,也没有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配置到实践教学中,以解决实践教学方式的单调性缺陷。目前,广大学生对高校普遍采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满意度并不高。此外,绝大多数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还缺乏制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机制,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根本就缺乏评价环节。1998年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明确提出:“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如果一项教学活动,没有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怎么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优质?教学形式的单调,评价的缺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又一个重要困境。
实践教学到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性质和地位,这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实践教学的全局,也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大局。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暂行)》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性质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具有同等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都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两者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到底有哪些?现在各个高校在此问题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归属于现有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不能脱离于现有的统一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之外,否则,就是偏离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内容相辅相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内容可以是同一个内容,也可以不是同一个内容;而选择哪种方式教学,关键是看哪种教学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起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要开展实践教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搞清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就容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和载体,具有实践性和研究性,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应该分为体验式和参与式两种类型: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社会调查、主题展示、主题辩论等。参与式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主题参观、主题考察、主题观摩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应该是分层次的,它分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校园内的实践教学和走出校园的实践教学,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应该是常态的,不能搞集中完成式,否则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必须既要抓住点,同时也要注意面,要点面结合,以点代面,面是基础;不能只搞点,不搞面,那样不具有覆盖性,也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保障在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校、系、教研室均要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层层负责,抓好落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是要加强教师的意识教育,让教师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补充和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两个基本教学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团队和理论教学的教学团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组成除了理论教学团队的成员外,还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外聘教师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的构成,可以分为核心成员和外围成员,重点是核心成员的打造,同时也要注重外围成员的选聘。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与脱产培训相结合,以在职为主;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
教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场所,实践教学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场所,否则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坚持课堂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做好全面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相匹配,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的低效益建设方式,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要仅限于课堂,要把课堂和校内的有关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成能够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还要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努力把实践教学与承担实践教学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互利互惠,以取得校外实习单位的支持。要努力建成一批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公益,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一样,其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确定评价的标准,其次要考虑评价的科学性,即评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此外还要考虑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即要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区别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规范的教学文件、必要的教学实施措施、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效果显现、教学实施条件等。规范的教学文件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实训教材等;必要的教学实施措施应包括每个教学项目有明确标准,并实施落实;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体系内容覆盖现有的教材体系内容,并且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施效果良好;教学改革创新就是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具体实践教学项目改革教学方法,有成效;教学效果显现就是指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该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效果得以显现;教学实施条件,就是要求对每一项具体的实践教学项目都必须构建必备的条件,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得以顺利的运行,必须在体制、机制和经费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首先是领导体制的建立,要建立以校领导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教务管理部门、各教学系部以及相关教学部门密切配合,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作规定的教学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保证,并制定操作性强的组织机制;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经费保证,其经费应该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经费、实践教学研究经费、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经费和实践教学成果奖励经费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式,必须加以重视,要让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践中得以深化,也要让理论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必须从教学的性质与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学基地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从而更好地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邹菊如,刘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辨析[J].管理观察,2008,(4).
[2] 霍福广.关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2).
[3] 卢诚.高校“两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
[4] 贝丽静.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理论前沿,2009,(5).
[5] 黄焕初,吴正国.“全国高校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