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的思考

2011-08-15 00:48:34祝雪梅林明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祝雪梅,林明宇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0 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上,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与融合,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就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谋求与企业管理文化的融合。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融入企业管理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是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企业则为高职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了解企业,服务企业,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参与高职教育,支持其发展。只有两者相互对接与融合,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这种对接与融合,当然也包括两者的管理。

第二,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是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毕业生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文化,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然而,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并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难以较快融入新的企业环境,甚至对用人单位产生种种抱怨。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有不少意见:如职业精神缺失,工作责任感不强,对企业的忠诚度较差,团队精神差等。两者之间的磨合阵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管理缺乏了解与认同,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当今企业在挑选人才时,看重的不仅仅是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的是其职业素养。它包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种职业素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一定的管理模式来规范和一定的活动来养成。通过在校园中营造职场环境,宣传和推广企业的管理文化,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大有好处。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第一,管理的根本目标相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向社会贡献高质量的产品,其实质都是“创造产品”的过程。

第二,管理对象相同。两者的管理对象都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人。因此,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通性。从本质上说,都强调人的价值,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为目的。

第三,外部竞争环境相似。在当今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与学校要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时俱进,大力开拓创新,打造自己的特色,培养核心竞争力。

3 实现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

3.1 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对两种管理活动进行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文化的融合,要求在对两种管理活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两种管理活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统领下,对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管理由此获得开阔的视野。要坚持求同存异,既要适应企业需要,又要突出学校管理特性。因此,要对企业管理文化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吸取精华并进行内化提炼,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定型和完善。

3.2 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文化的教育

企业普遍要求员工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协作共识的团队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就要提倡事业心、责任感,灌输团结奉献观念。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就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正确关系的教育,强化吃苦精神的培养,进行必要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引导学生把个人的追求自觉地融入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中。

3.3 在日常管理中强化行为的规范管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法规意识

制度在企业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比如上岗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卡、按时就餐、不许大声讲话、不许擅自离岗位等等,这与学校的校园环境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严格敬畏和遵守制度,是高职院校学生所必须具有的素质。

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导致许多学生养成了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强化行为的规范管理,在学生中树立起制度的权威,培养学生对制度的敬畏、信任,进而自觉拥护、遵守。例如在实训室中张贴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打卡制度、杜绝非规范性操作等。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执行按时熄灯、按时就寝、不迟到、不早退,以增强学生对纪律的认同感等。

3.4 以专业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并对职业理念、行业规范、职业道德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强化对职业内涵、行业准则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够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仅要考虑学生群体的共性,更应该注重专业群体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开展一般的文体活动,还应该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体现专业特色的职业活动和技能竞赛,让学生深刻认识行业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养成行业的职业习惯。另外,在学生管理中还可以参考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模式,把对学生的德、智、体教育转化为奉献精神、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合作意识、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

3.5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高职教育来说,社会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巩固已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让学生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培养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构建相应的考核机制,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提高认知社会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人际沟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特点,培养爱业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除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外,还应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扶持力度,强化对社会实践的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基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等。

3.6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目前一些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与毕业生的预期存在较大反差。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并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3.7 提高企业参与程度,发挥企业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它有利于企业了解高职教育,有利于学生与企业管理文化直接接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据某高职学院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在企业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在着装、文明礼仪以及遵守时间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企业参与学生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一是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二是邀请企业管理者到学校举行座谈会或专题讲座;三是校企合作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和文体活动;四是邀请企业人士以嘉宾或裁判的身份参与学校学生的有关竞赛活动,并进行现场点评;四是将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以专题形式在校内进行展示,宣传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等,真实地把企业的管理文化引入校园。

3.8 加强校企的全方位合作,使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相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在学生管理中增加多少企业管理内容,如果不能把两者有效地融合为教育资源,那么,预期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因此,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全方位合作,精心构筑平台和设计载体,在学生管理中有机融入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把学生管理的精髓送到企业。通过相互参与、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和促进的合作伙伴。

[1] 郑永森,王劼.浅谈高职学生管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2] 栾坤.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学生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

[3] 徐惠彬.对高职学生实施企业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4] 罗志勇.高职院校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09,(3).

[5] 谢碧蓉,胡晓花,文锋.浅议电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电力企业需求的对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