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关联性分析研究

2011-08-15 00:51李嘉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者景区

李嘉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一、环境教育概述

1.环境教育概念

197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世界保护联盟)与联合国保护组织在美国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学院召开的“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会议”上,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观念是培养、认识和评价人与其文化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与态度。环境教育还促使人类对与环境质量相关的问题做出决策,并形成与环境质量相关的人类行为准则。”[1]英国伦敦大学英王学院院长卢卡斯教授将环境教育归纳为三个层次:“关于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即:向受教育者传授相关环境的知识、技能以及发展他们对人与环境的理解能力”,“在环境中的教育(edu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即现实环境中进行教育的具体的独特的教育方法”,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即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的而实施的教育,涉及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环境教育是为了认识环境的价值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人们培养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而进行的教育。环境教育包括知识教育、观念的教育、情感教育和能力教育。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也是终身的教育。

2.环境教育特征

(1)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为了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所要保护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当今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是由一个单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而是人类整体生活方式及人类与自然的不良互动模式导致的。它的解决不但要求技术上的进步,更要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整体性和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决定了环境教育的综合性。

(2)教育内容的跨学科性

环境问题是人类过分干预环境产生的复杂后果,它广泛涉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包括生态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及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因此应重视教育理念,使受教育者们能够深入地考虑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即以一种新型的教育去唤起人们对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综合的环境素质。

(3)教育理论面向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合理开发、持久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已被世界各国公认是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唯一最佳的途径,也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模式。

(4)教育方式的活动性和实践性

在环境教育中,认识课程与活动过程相结合成为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当代中小学的环境教育策略中,户外教学法已成为环境教育实施的基本方法之一,被普遍认为是实现环境教育根本目的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将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强调环境教育的活动性与实践性。

二、生态旅游概述

1.生态旅游

这个阶段开展的顺利与否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导师的作用。导师除了熟悉项目掌握进度,遇到难题指明方向之外,坚持定期开展项目讨论少不了。通过项目讨论交流,还便于掌握组员的参与情况。第二,组员的考核方式。项目组内有不同的分工,如何有效对每个组员进行管理,我们采用文档提交及分享的方式。不同阶段提交相关文档,并在组内分享讨论。提交文档的另一个好处是项目资料得以保存,当组员发生变化时能根据文档快速了解项目进展。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实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众多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中,美国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有着广泛的影响。根据美国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义,所谓生态旅游,“是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具备生态可持续性的旅游方式,它主要关注对自然区域的体验,并培养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与保护。”笔者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培养旅游者学习、体验、欣赏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自然区域的保护和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具有自然性、保护性、教育性和扶贫性的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高级的自然旅游。

2.生态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景区是指具备生态吸引力、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景区,它通常是较少受到人为干扰的自然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还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农业生态区、生态公园、动植物园等景区。

三、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关联性分析

1.环境教育提升生态旅游的品质与内涵

(1)环境教育丰富生态旅游内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化旅游体验

旅游产品包括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的物化产品和服务。生态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具有产品知识含量高、旅游服务专业化、产品设计个性化等特点。在旅游企业提供给生态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中,其核心应当是关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的完整信息,其目的地是帮助生态旅游者了解、体验、欣赏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与文化。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户外环境教育活动。因此环境教育的内容、技术在生态旅游中可以得到完整的运用。尤其在我国自然旅游地开展的生态旅游完全可以与环境教育有机融合,将环境教育的功能和娱乐服务公众的功能同时实现。

另一方面,环境教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然学习和户外教育。作为一项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群众教育活动,它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经验和理论被运用于生态旅游中的景区解说,极大地提高了景区解说的专业化程度。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国家公园体系中,已经发展出完整的解说技术,以美国为例,国家公园的设施(包括管理设施、文化设施、特许设施、游憩设施、解说设施、环境改造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遵循的是最少牺牲自然特色、最多满足人类需求,人性关系与环境和谐的原则,形成了国家公园设计与建设的完整体系与特色。成立于50年代的自然解说员协会和美西解说员协会于1988年合并成立了著名的“美国解说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pretation)。目前,协会已经有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约5000多名会员。他们开发出完整的解说培训课程,为全世界各地的会员提供培训、交流、解说规划服务。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中,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已密不可分,环境教育成为了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产品,环境教育也极大地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

(2)环境教育促进生态旅游游客管理,减少生态旅游的环境冲击

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管理同时面临着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护景区环境两个互相冲突的任务。传统的自然保护区中的游客管理把重点放在对游客数量和游客行为的限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旅游环境影响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游客数量问题,它还取决于景区的性质、管理目标、游客的行为方式。因此,人们开始在景区管理中强调公众的参与,强调管理目标的设计,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同时,兼顾游客的满意度。同时,在管理方法上注重以教育为主的软性管理。调查发现,如果给予旅游者充分的信息,他们是能够遵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定的。因此,在生态旅游的游客管理活动中,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对于减少游客行为的环境影响,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环境教育培育生态旅游市场,培养旅游者良好的环境行为

普通的大众旅游对生态旅游者没有特殊的要求。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保护性和负责任的旅游,要求生态旅游者有着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因此,生态旅游既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对生态旅游者有着特殊的要求。国外学者的研究显示,生态旅游者通常具有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以及对自然有着特殊兴趣等特点,与西方社会长期的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影响分不开。生态旅游市场的培育、生态游客的教育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环境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游客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培养正面的环境情感、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模式,也是培养成熟的生态旅游者。

2.生态旅游促进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

(1)生态旅游符合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这一原则

生态旅游除了旅游对象的自然性、旅游管理和游客行为的保护性以及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获益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教育性,即生态旅游帮助旅游者了解欣赏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

生态旅游的这种自然性、保护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与教育环境的目标和特点十分吻合。因此生态旅游从一开始就与环境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实际上从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环境教育无论是从理论到实际都非常强调在具体环境中开展教育。早期的环境教育者提出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也就是利用真实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这已成为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另一方面,从环境教育实践的发展来看,环境教育都是源于户外教育和自然研究运动,在今天的世界各地的环境教育实践中,英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非常重视实地探究,德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重视户外教育,澳大利亚的户外教育环境中心更是渗透到环境教育的方方面面。户外教学法已成为实施环境教育的基础办法之一,被普遍认为是实施环境教育根本目的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2)生态旅游有助于环境教育经费的支撑与保障

开展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教育工作最直接的作用是,旅游收益可以反哺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保护、科研、教育工作,为环境教育提供经费支撑和保障。同时,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建立和完善环境教育税征收机制和民间教育慈善捐赠机制也是一种多元化经费保障途径。其中,“鼓励民间对环境教育的慈善捐赠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类作为相对强势主体对自然这一相对弱势主体的权利和价值的尊重及道德关怀。可以预见,民间对环境教育的慈善捐赠一旦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便可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经费短缺的缓解开辟新的途径。”[2]

(3)生态旅游景区是环境教育的天然课堂

唐纳(1980)对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性格研究表明,促进他们成为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各种因素中,最常见的影响是童年时代在自然的、乡村的或者其他相对比较原始的生活环境中的经历[3]。帕尔马(1993)对英国全国环境教育协会会员的调查发现,在户外、教育(课程)、父母(亲戚)、机构和电视(媒介)等13个因素中,有高达91%的人认为“户外”的影响是引导他们积极和活跃地关心环境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其他因素远没有如此高的认同率。这里“户外”影响包含青少年时代的户外活动和成年后的户外工作以及野生生态环境[4]。帕尔马(1995)进一步指出户外教育是塑造环境责任感和环境友善行为的最有效手段[5]。

生态旅游作为自然旅游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的旅游对象就是那些较少受到人为干扰的自然区域。旅游者可以对特定区域的动植物、生态系统有完整而直观的了解,进而认识欣赏其自然、历史和原生文化。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在承担着自然保护和娱乐公众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的重要功能。而开展生态旅游恰恰是生态旅游景区实现其环境教育功能的最佳途径。自然保护地和其他生态旅游景区通过建立完整的景区解说系统,既实现了其向游客传达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任务,也可以将保护区和景区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管理要求传达给公众,实现了景区管理、游客服务和环境教育的完美结合。

(4)生态旅游寓教于乐,有助于环境教育对象的扩展和教育内容的深入

1975年的《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指出环境教育的目的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和参与。这其中环境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都需要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德国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Rainer Dollase)于1996年指出,环境教育应“情感基础第一,不是认知第一”,因为“对大自然的美德领悟是具有环境意识行为的先导。”[6]对旅游者而言,旅游的首要目的是寻求审美和愉乐的体验,开展生态旅游同时兼具了娱乐性和教育性。

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相互的,环境教育能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生态旅游活动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将使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有助于环境教育对象的扩展和教育内容的深入。

[1] Joy 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田青、刘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6

[2] 李文明,等.我国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旅游论坛,2009(6),340-342

[3] Tanner,T.Conceptual and Instructional Issues in Envioronmental Education Today,Jour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0,11(4) 20-24

[4] Palmer,J.A,Development of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Formative of Educator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93,24(3).26-31

[5] Palmer,J.A,Influences on Pro-environmental Practices,from:Joy Palmer etc.,Planning Education to Care for the earth,IUCN Switzerland,1995,3-8.

[6] 赖纳·多拉瑟.适合儿童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浙江省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材料,1997.转自祝怀新.《环境教育论》,北京:中国环境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者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