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军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邵 军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情感既是人们认识的催化剂,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滞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深入了解心理学有关情感的理论,从情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出发,分析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策略,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情感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体验,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情感,就会失去生活的动力和勇气。情感既是人们认识的催化剂,也可以成为人们认识的阻滞源。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了解情感的基本内容,借鉴心理学中情感的理论,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作用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情感是人类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它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客观活动引起的,由于客观事物、客观活动与人的愿望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客观活动便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总之,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对情感下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我国的心理学家以及普通心理学教科书都认同了这个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活动,又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价值主要在于培养政治情感、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和谐政治关系;其个体价值主要在于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调控品德行为[1](P201)。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参与自身塑造的具有能动性的个体的人。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时会显得枯燥,但是不能排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情感的重要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思想和感情都是人们的思维活动的直接产物,两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思想是情感的内容和基础,情感是思想的表现和流露。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心理上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励人们对真理的勇敢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
马克思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2](P169)情感可以直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热情,推动他们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共同努力。
从事艰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的热情作支撑,只有怀着极大的情感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心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激发教育者的主观愿望,也会引起教育对象的积极的情感回应,而激发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过来又会使教育主体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增强教育的信心,使教育者集中精力去实现教育的目标。
情感因素作为从认识过程到行为过程的催化剂,在思想政治教育由知到行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当教育对象对所学知识怀有热爱、喜欢的肯定性的情感体验时,就会形成学习的强大动力,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情感的激发作用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3](P156)。满足人们需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励人的行为,提高活动效率;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感体验则会消磨人的信心,阻碍人的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情感,以形成追求真理、实践理论的强大动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没有细腻感受,情感冷漠的人是不可能实现崇高理想的。情感冷漠常常伴随着对人们的漠不关心,漠不关心就是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就是冷酷无情。”[4](P8)情感的感染作用就是一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产生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有感情的人,而且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受教育者具有向师性,这就决定了教育者的自身情感是可以对教育对象起到感染作用的。教育者对所教授内容的热爱程度和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会形成有利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的强大的情感氛围,常能唤起受教育者的意志驱动力,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某种思想,并表现出将其付诸实践的愿望。因此,情感的感染作用对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情至”才能“理通”,“晓之以理”必须“动之以情”,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性极强的实践活动,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必须重视情感的交流沟通作用。“教育者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寻找情感的共鸣点,实现双方的情感沟通。”[5](P91)
表情是表达情感状态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情感语言[3](P156)。它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情感的内在体验,成为人际间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工具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表情都将成为教育过程中进行交往的工具。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形成情感认同,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对于活跃教育气氛、保证教育效果显得极为重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若能保持愉快的交流与沟通,受教育者就容易在感情上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否则,会因沟通不及时导致情感冷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很难达到教育目标。因此,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注重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沟通作用,通过交流沟通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感的显著特点就是感染性,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内容的深信不疑以及对教育对象的关心、信任和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使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唤醒教育对象的学习激情和热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要运用好以情生情教育法。首先,教师要做到有情,即教师先入情,才能教育学生入情。教育者要以饱满的热情去熟悉、学习政治理论,教授的政治思想自己首先要熟悉、要热爱,才能感染学生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其次,教育者应当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加强与教育对象的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客体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教育者单方面的情感感染力量是有限的。教育者只有尊重教育对象,充分激发教育对象内在的情感动力,进而实现教育主客体情感的交融,教育对象才会把对教育者的情感迁移到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所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上,从而提高接受教育内容的程度,并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最后,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随着受教育者自主意识的增强,以情生情教育法必须要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民主平等的地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温馨的教育氛围,才能建立起教学双方的真诚沟通与交流,才能使以情生情教育法产生良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其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思想道德,因此必要的理论灌输是不可或缺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人们产生情感,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有关。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还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反过来,晓之以理亦能动其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贴近教育对象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洞察深刻的理论分析,往往能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获得问题解决的愉快感,震撼他们的思想,升华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受教育者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热情,这种热情又会激起教育对象对理论的渴求,从而形成理论引导——情感激发——理论学习——实践的良性循环。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运用以理动情教育法,善于调动和支配情感因素,使之渗透和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要从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入手,以积极的理论诱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并产生付诸实践的强烈愿望。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都是有感情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要真正从转化人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真挚情感接触、了解和感化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育者对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倾注真情实感,热爱自己的事业和教育对象。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情感的桥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与心的呼应、情与情的交流,是最难能可贵的情感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千差万别,要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的热情,教育者必须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以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特殊需求,而情感沟通最近的切入点就是教育者的爱心和诚心。情感是伴随着人的行为活动而产生的,又在人的行为活动中得以保持和巩固,同时也通过行为活动来加以表现。教育者在平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细致入微地关心爱护教育对象,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苦闷,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和热爱产生的情感氛围效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得多。一方面,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倾注自己的情感,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帮助受教育者;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善于唤起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及时发现和肯定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育者要尊重并满足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实现教育主客体情感的融通,以真诚去打动受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认同并接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源泉,必须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想,真正关注实践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在思想感情和理性思考上产生共鸣,有针对性地找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6](P4~5)。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和思想的传授,要实现教育效果必须通过教育对象的内心体验、情感积累和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有意识地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较多地采取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走出从课堂到课堂的教育模式,将实践活动付诸实施,多组织教育对象参观、访问,多做社会调查,多接触社会现实,使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情感,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教育者要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径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使其既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又有情感性、艺术性。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育内容,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接受。
此外,在实践中培养情感,还要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结合起来,做到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惟有如此,才能使教育对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深处真心实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1]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 苏霍姆林斯基.青少年心灵美的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张义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规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Abstract:Emotion can become a catalyst to know the relative source.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feelings play an important role.With a insight into psychology theory about the feelings and emotion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motion,and the analysis set ou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a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actics were explored,which has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mo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ole
Theory with the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pproach Strategy
SHAO Jun
(Institute of Marxism,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G41
A
1674-0297(2011)05-0101-03
2011-03-30
邵 军(1986-),男,山东滕州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责任编辑: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