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敏, 马 敏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胡敏, 马 敏
(重庆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心理危机,预防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
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 健康教育; 危机
一是贫富差距导致心理失衡。社会学家称攀比心理为“比照集团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喜欢照搬他希望跻身其中的那个社会集团的习惯和生活方式。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的生长环境让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据统计,全国26.4%的大学生支付不起学费,13.5%的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都成问题。经济的窘迫使他们的内心变得特别的敏感和自卑,一旦因某件事情伤害到自尊,就会导致心理失衡,甚至有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二是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这多见于生长在功成名就、收入丰厚的高收入阶层家庭的学生,也见于家庭收入中等的少数学生,他们把穿名牌服饰、买高档商品看成一种时尚。在他们看来,与同龄人之间不光是交朋友,还需要表现个人的财力和欣赏水平。他们不是故意炫耀,只是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而已,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标准。在他们之中,有的因为贪图享乐进行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有的甚至为了金钱而出卖肉体。三是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很多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大学生必做的事情之一,形成一股恋爱风气,但对于爱情,他们大都存在着受挫能力差、性心理不健康、恋爱交友不慎等现象,最终可能导致因爱生恨,甚至是犯罪。另外,报复、泄愤心理也是常见的问题,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以致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以发泄其愤怒。而自卑、敏感的偏激心理最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他们大多由于缺少生活阅历、交往经验而自尊心又过强,在交往中受挫后便回避与人交往,进而陷入无端的自我封闭之中,形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格。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则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被调查学生的15%以上。1989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进入大学之前,为了高考,他们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从上小学就开始为大学做准备。现代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们几乎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家长的过度保护又导致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毫无承受挫折的勇气。当今高校学生存在多种心理矛盾,如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当种种矛盾出现的时候,心理素质不健康的学生往往会沮丧,甚至是自怨自艾,却从不试着解决矛盾。这种现象就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
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首先是独立性差,多为啃老族,学费、生活费一般都由家长负担。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无法承受挫折,几乎对任何困难毫无招架能力,从而引发多种心理疾病。在现今,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在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其次,法制意识淡薄,不太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的甚至有反社会倾向。马加爵、郭力维、丽江女生、旅日留学生、药家鑫……这些是现代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变态的代表。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具体可以概括为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原因四个方面。此外,由于应试教育流毒极广极深,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即使是进入大学,也会面临就业压力。
社会因素。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大多还抱着和大学一样的生活态度,他们重视自己的学历多过自己的能力,且对社会需求有着过高期盼。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加,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往往不能泰然处之,也无法承受毕业即失业的现实。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除此之外,家长的过分溺爱也会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困难。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无法独立自主。在生活上娇生惯养,在学习上一帆风顺,在人生中很少受过挫折。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活与梦想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稍有不慎,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2009年1月7日,福州教育学院08级中文系1班女生坠楼自杀,死因可能是与同宿舍其他成员不和。这仅仅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心理不健康的一个小小案例。
学校教育。在我国长期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校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给高校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近年来发生的“硫酸泼狗熊”、“铊中毒”等一系列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恶性案例,多数是因为学校片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够,使得这些看似优秀的年轻人发生了严重的人格偏差。此外,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容易走向极端。2009年2月14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十三楼宿舍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生从7楼跳下,当场身亡,校方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在现代,大学生为情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
学生自身原因。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解脱出来,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负担重,难以应付”的占70.4%。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更为突出。2005年4月22日16时,一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自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2005年10月30日晚,北大信息科技学院研究生成俊将自己吊死在中关村76号楼305室,自杀前,他曾致电家人,说自己感觉学业的压力特别大;2010年1月15日10时左右,南阳师院正在参加考试的大一女生退出考场,跳楼自杀……种种案例向世人倾诉他们无法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此外,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等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因素。
众所周知,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成长的责任,而大学生本身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地取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我们可以营造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环境,坚持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的普及,并时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首先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的附属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受教育者调整心态,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解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如校园广播、主题班会、学校墙报、班级板报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之深入人心;辅导员应该时常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利用资料、个别交流或家长学校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影响孩子。总之,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其次高校学生应关注个体身心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搞好人际关系。不仅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还要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不仅如此,在适当的场合通过合理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来调节心理。比如大吼、运动、砸东西等都是宣泄的方式,不过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场合等,不要无端迁怒于他人他物,造成不良后果。总之,大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应该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学会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学会宽以待人,习惯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一个人具有高深修养的表现,更是伟人的共性。如果我们习惯了宽容,不计较生活琐事,那么为小事争吵而引发的打架甚至伤人事件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
再次,父母不要让爱成为负担。毫无疑问,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对孩子抱有各种期望。这本没有错,但当这种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时,家长是坚持自己的期望,还是取得孩子的认同呢?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应服从家长,孩子的事就应该由父母决定,因而常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事实上,父母的任何期望只有取得孩子的认同,才能转化为孩子的实际行动。身为子女,面对父母的期望,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和反抗,因为这是回报父母的爱的最好方式。只是,当这种爱成为一种负担,超过孩子的承受极限时,就会变成一种伤害。
最后社会应给予高校学生足够关怀。大学生就如同一棵新生的小草,正处于萌芽阶段,社会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带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只有给予它充分的信赖和关怀,为它提供健康成长的空间,才不至于将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心其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发展是现阶段我们不可或缺,也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1] 通识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毛宇锋,周贤.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5).
Abstract:Health is a basic human need one of each individual desire.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is one of today's social problems.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has been very necessary.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mental illnes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In recent years,with college enrollment and increasing pressure on employment,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Therefore,how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o into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mong the creation of a good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in the school,family environment,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life,and student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how to tak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pressures caused by mental health crisis,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ill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become a common topic of concern.
Key words:mental health;mental illness;health education;crisis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Hu-min,MA Min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Chongqing 400067,China)
G64
A
1674-0297(2011)05-0118-03
2011-07-13
刘胡敏(1986-),女,重庆涪陵人,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研究。
(责任编辑:张 杰)